郭美云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新常態是指由過去的狀態向一種新的相對穩定的常態的轉變,是一個優化轉型的過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常”意味著相對穩定,當前,閱讀的書籍和閱讀的人以及管理的方法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了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圖書館里的傳統業務工作必須進行轉型。新常態更多的是巨變完成后的穩定狀態,是一種不可逆的發展狀態。
從管理紙本書刊、提供檢索服務,到采用各種資源導航系統、聯邦檢索系統和開放鏈接系統等提供信息服務,再到今天基于十幾億元數據的資源發現系統的應運而生;從文獻借閱到學科服務、信息素質教育、閱讀推廣,再到移動圖書館、微信、微博;服務創新已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成為一種業界新常態。
(1)延長服務時間。圖書館由原來的每天只有白班8小時工作制,改為早班、白班、中班、晚班、周末班不間斷式連續開放,由原來的每周40小時/每窗口,延長到每周服務時間達94小時/每窗口,圖書館成為了學校提供服務時間最長的公共窗口。在讀者座談會上得知:因借閱時間太短,容易造成超期借閱,導致很少有學生借書度假。為提高資源利用率,鼓勵假期閱讀,所以圖書館修改了借閱制度,延長借書度假時間限制,主動將借閱時間進行調整,在進入假期后超期的書不做處罰。
(2)增加服務地點。針對服務地點單一,服務范圍有限等傳統圖書館固有問題,圖書館除了開通了網上續借功能外,還靈活利用各種公共場所增設實體便民服務點,讓讀者在館外也能享受圖書館的服務。如:通過網絡續借、班車上的借還書、校園里的“采書”、給二級學院輔導室的送書上門、走進電子閱覽室的計算機過級輔導等。如班車上的借還手續,一般圖書館是不允許代替別人借還書的,由于學院離市中心比較遠,對于一些教職工以及離退休職工,確實有困難不能親自過來,對有信譽的教職工,只要他們用電話或微信、QQ等與指定館員代理人預約,就可以當天辦理借還手續,而他們只需要在學校班車上接送書就可以了。
(3)延伸服務。延伸服務就是指圖書館由傳統服務向更多元化的服務發展,圖書館除了基本的借書業務外,還可以借物、借實體空間,更有甚者可以借人。三年來,提供桌椅借還服務2000張次、提供活動場地臨時借還服務300多間次、創新真人圖書借閱服務500人次,定時播放外文電影100場次、播放優質名師視頻200場次。
(4)引進參與的主體。新常態下的圖書館服務創新將更加開放、更加向用戶需求靠近,因此必須拓展服務創新的參與主體,使創新由當前圖書館單一主體向多主體化發展,形成供應商、讀者等都能參與的多主體創新情境。由于學校離市區書店比較遠,以往組織老師和學生去采書的活動,參與的人很少。根據這一情況圖書館主動聯系館配商,在2016年采訪書目時,將較多的新書運到學校,發布“你選書,我買單”活動宣傳廣告,現場進行采書,減少了讀者來回奔波選書的麻煩,吸引了不少的讀者參與,活躍了校園學生活動,2016年首次進行就受到新湖南記者的自然關注,在新湖南媒體上以“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開展任性閱讀”為題進行報道,并被多家媒體轉載。
(5)豐富創新內容。內容創新是服務創新的關鍵,除了傳統的閱讀推廣、個性化服務、信息素質教育外,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圍繞“新”、“特”做文章,如電子閱報機和移動圖書館、云打印服務以及軟件服務等,還有的提供了3D打印,深受讀者歡迎。為解決人氣不旺的問題,圖書館先是推出“外貿講壇”,定期舉辦特色講座;又借助“外貿講壇”的效應,針對不同人群,再次推出連鎖品牌讀書活動,如“真人圖書”、“韓語角”、“攝影技巧”、“外文電影賞析”、“名師視頻室”等活動,為圖書館聚集了不少讀者。并鼓勵學生和教師來此分享自己的觀點或體會,分享的形式可以是討論、講、談、聊、甚至表演,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主動報名參加的選題越來越多。
(6)建設實用資源。高職院校的學生雖然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更多的是強調實踐操作能力,而高職圖書館不能同課堂的教學內容相銜接,學生在圖書館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然到館率下降。高職應主動服務于技能型人才培養,如圖書館在調研的基礎上,對幾個電子閱覽室根據設備配置不同,分別裝上相應的軟件,開設出了利用率高的公共技能訓練室,如普通話實訓室、口語訓練室、計算機實訓室、電算會計實訓室、英語寫作實訓室。
新常態下高校圖書館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樹立以需求帶動資源建設的觀念,即根據讀者實際需求構建環境,在實際服務中更多關注讀者需要什么,而并非“我有什么”,關注自身結構與讀者需求之間的平衡,關注讀者服務系統與讀者服務能力的匹配程度,并以特色資源確立特色服務,全面推進高職圖書館服務創新。滿足讀者的需求是決定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