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翔
(呼倫貝爾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及發展使社會對信息的獲取途徑得到了無限的拓展,同時社會各領域對互聯網的應用開始越來越頻繁,這標志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這一時代的到來同樣為我國高校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帶來了更多的途徑,但另一方面卻為其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沖擊。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育落實難度大等方面,上述問題的存在影響著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完善,必須對其進行解決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大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健康的成長與發展環境。
我國各大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較重視,同時也正對這一工作的完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思政政治教育方式已經出現了不適應的狀況。
(1)增加教育落實難度。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與主流想相符合,觀點正確的信息會為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帶來促進作用,而觀點偏激的信息或訛傳的信息則會將大學生引入歧途。高校作為種種信息匯集的中心,其信息的內容十分復雜,大學生的心理以及對事物的判斷力雖然已經接近成熟,但仍可能出現對信息選擇不當的情況。
(2)令大學生產生信任危機。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會令大學生產生信任危機。在新媒體時代下,各種移動終端被頻繁使用而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要工具,相對于傳統的面對面交流來說,如今的交流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虛擬性。大量的調查顯示,移動終端以及種種社交軟件已經成為了目前大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一個主要方式,這樣的方式在密切了人與人之間聯系的同時,也使大學生無法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判斷,這是造成信任危機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久而久之,大學生的上述心理狀態很可能會反映到現實生活中,進而對其真正的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產生影響,使得其與其他人的交往會出現缺乏信任和坦誠的現象。另一方面,新媒體時代的虛擬性還會導致大學生減少由于私人方面的信息泄露所帶來的恐慌,會出現在網絡中坦誠地與人交流自己內心感受的現象,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聯系的緊密型反而會使大學生不夠真實。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豐富了信息的內容,拓寬了信息傳播途徑的同時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想要保證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夠更加適應目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要求,就需要一定的措施對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改善。具體而言,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主要可以從高校、家庭、社會 以及大學生四個角度來實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高校引導。高校是大學生學習以及成長主要面臨的一個大環境,同時,高校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主體與主要責任承擔者,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想要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得到完善與提高,首先就必須從高校入手。高校要對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持肯定與接受的態度,不能由于其信息的多樣化而否定了這一時代的價值,要認識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已經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以及與人溝通的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傳統的教育方式也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想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改善,就一定要從以往的以說教為主的方式中解脫出來。
(2)家庭配合。除高校本身外,家庭的配合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樣十分有利,家庭與大學生之間的聯系最為密切,家長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對大學生的觀點具有直接影響。目前,大學生家長由于工作忙碌等忽視了對子女培養的現象十分嚴重,但在新媒體環境下,父母的引導以及家庭的配合對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
[1]李巖,曾維倫.何海濤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