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龍,朱芳睿
(萍鄉學院商學院,江西 萍鄉 337000)
培養地方所需的一線生產建設管理人才是地方應用型高校最主要的目的,其特點主要體現在區域性和一線基層,這也是地方應用型高校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立足點。目前國家設立的地方應用型高校正在探索各個專業的建設發展路徑,這些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不僅要掌握普通的會計理論知識,還需要更多地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圍繞地方不同的行業特色學習一些地方產業的特點,因此探索地方應用型高校會計專業分方向教學非常有必要。
萍鄉學院是一所典型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直以來,會計電算化專業都屬于較為熱門的專業,報考的人數一直比較多,因此雖然是專科層次,但是錄取的分數一直都比較高,學生的素質普遍也比較好。目前,雖然經過了一些改革,但是在課程設計方面,仍然有很多是沿用以前專科學校時代的套路,課程仍然是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傳統會計課程為主,既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點,在服務地方特色方面也沒有起色,課程中缺乏萍鄉地方特色產業的融合;另一方面,課程、教材和實訓等內容和方法上仍然沿襲以前的套路,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如財務報表分析的案例仍然是安然、長虹等老掉牙的案例,缺乏萍鄉當地企業的案例;此外,在教材方面也沒有顯示出地方應用型的特點,每門課程都是由任課老師自己訂閱教材,缺乏財務知識和地方產業的融合。因此畢業生在就業時仍然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企業特色產業的適應期,造成了畢業生的就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結構性缺口。
舒志定教授指出:“合適的教育就是符合個體生命發展需要的教育,只有適合個體生命差異的教育,才真正是“以生為本”。舒志定教授還指出,“公正的教育是適合自己的教育,公正的教育要適合每個獨特生命成長的需要,就必須給人基本的教育自由,給人以主動權和選擇權”。在社會存在不同的需求,學生個體存在不同的素質和興趣愛好的前提下,按照一個目標、一種方式去教育所有不同的學生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因此,分方向教學就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因材施教,也體現了地方應用型院校的應用性——為地方特色產業培育符合地方特色的人才。
就會計專業而言,平時要學習和適應財務的很多崗位,如成本核算、預算管理以及納稅籌劃等,積累理論和實踐知識。還要有意識的學習地方特有的行業知識,將這些財務崗位和企業本身所處的行業相匹配,使畢業生在就業的時候能夠直接銜接相關的行業知識。另外,不同的企業可能處于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如創立期、發展期等,其對財務的工作要求是不同的,如企業成熟時要求財務加強財務管理,而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企業則要求財務人員能夠有很強的融資能力等等。因此,地方應用型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也應該要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在教授會計專業學生普通會計知識的同時,還要圍繞地方產業的發展特點,圍繞地方企業的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特色課程,既能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也能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讓地方應用型院校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因此,實行差異化的分方向教學非常迫切。
地方應用型高校是我國目前很多院校轉型的一個新方向,其發展目前還處于一個摸索的階段,很多高校都期望在向應用型轉型過程中辦出特點。尋求新的突破,就必須要有一些大膽的改革嘗試,會計專業分方向教學是一種較好的嘗試。
(1)確定教學方向,科學引導選擇。一般地方都有本地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地方應用型院校根據這些產業平時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在幾個需求量較大的產業中選取兩、三個能夠和會計很好結合的方向。再結合學生的興趣、學習的基礎、性格特征、品質特征等等最終確定會計教學的方向,如本地外向型企業很多,可以開設涉外方向,比如旅游產業很有特點,可以開旅游方向等。在確定好幾個方向后,結合學生的特點、興趣等,再進行學生和專業的雙向選擇,進行人性化、個性化的分班選課,這樣既有學校的引導,又有學生的自選,具有充分的民主平等環境。一般來說,方向的選擇最好放在第三個學期,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第一年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基礎知識等,同時經過寒假、暑假的社會實踐以及學校老師的引導,增強對社會的認知度,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學生就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的需求、認知等方面進行理性的選擇。當然,如果太遲選擇方向,則失去了分方向的意義。
(2)課程的安排。根據教育部的安排,大一的必修課程包括公共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原理、經濟數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體育以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通過這些課程培養學生的正確意識和基本的方法后,學校可以適當增加一部分的專業基礎課程,如基礎會計、經濟法、會計電算化等,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會計專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在經過雙選后,根據選擇的方向,應該要開始學習相關方向的課程,如旅游方向就應該開設三到四門與旅游相關的課程,如旅游導論、旅游會計、旅游企業管理等等,為了平衡課程,可以在傳統的會計課程中適當減少一兩門與所選方向關聯度低的專業課程,如旅游方向,可以不開設審計學和高級會計學等課程。在實踐課方面,除了專業基礎課程的實訓放在校內,另外還應該增加一到兩次相關方向企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完成對相關產業企業的熟悉過程。最后在定崗實習方面,學生根據所選擇的方向直接到對應的企業進行實習,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和能力,同時也滿足地方用人單位的要求。
(3)師資方面。一方面,通過組建優秀的專兼結合教學團隊,聘請具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和管理經驗的企業高級財務管理專家或企業高級會計人員擔任校內特聘教授,聘請企業的普通會計人員擔任校內實訓指導員,為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師資保證;另一方面,將會計老師輸送到相關的企業里面實踐,進行業務提升,借此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并依據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的特性,讓老師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地方特色行業知識,使他們能科學合理地設計安排教學環節內容,將分方向教學應用于會計教學中。
[1]趙海鷹,申屠新飛.會計專業“雙層次多方向”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J].商業會計,2013,(5).
[2]李姍姍.高職國際航運業務管理專業分方向教學模式探索[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3]馬淑卿.高校音樂學專業分方向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