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火榮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廣西 河池 546499)
水稻生產機械化栽培現狀與發展趨勢
潘火榮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廣西 河池 546499)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但由于我國水稻的種植面積較小且分散,水稻栽培成本較低,水田操作對機械的要求高。文章從分析水稻生產機械化栽培現狀角度出發,就水稻生產機械化栽培的發展趨勢進行探究,在促進水稻生產機械化規模提升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水稻生產;機械化栽培;栽培現狀
雜交水稻和超級雜交水稻的問世,標志著我國農業發展技術水平已經邁上了新的臺階,但是在發展農業生產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完善農業機械,只有實現農業機械應用的廣泛和深入,才能夠促使技術成果的有效轉化。羅城縣地處廣西省北部,水稻種植面積較大,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較為特殊,同時經濟水平不高。因此,水稻生產機械化稍顯薄弱,這使當地農業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面對當前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我國還需要從機械化栽培現狀角度出發,因地制宜,探尋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機械化途徑,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的良好發展。
(1)水稻收獲機械技術迅速推廣。水稻收獲機械化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分段收獲法,這種方法通常利用水稻割曬機,不僅小巧輕便,同時價格低廉,不受地形地貌的影響,因此在廣西桂北丘陵地區應用較為廣泛。但是這種機械技術生產效率有限,同時還會造成糧食的浪費,反而增加了勞動力。第二種方法是聯合收獲法,利用背負式聯合收割機,配合中型拖拉機,性能可靠,價格不高,易于操作,割幅能夠達到2m左右,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而正是因為農業機械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與國外技術融合程度明顯加深,國外諸多公司都與我國進行了合作研發,使水稻收獲機械技術不斷發展,而我國自主研發的收獲機械也已經進入了推進階段,僅羅城縣累計銷量超過了217臺,這兩年每年以30多臺增長,說明當前廣西桂北丘陵地區水稻收獲機械技術迅速推廣。
(2)水稻機械發展不平衡。水稻機械發展不平衡是當前廣西桂北丘陵地區水稻機械化栽培現狀主要問題,羅城縣主要是丘陵地,田塊面積小且不規則,農民多使用小型農業機械,如8匹以下的耕整機。這種小型機械只能夠適用于家庭耕作模式,農民的勞動強度較大,而后在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動下,羅城縣傳統耕作機逐漸淘汰,以大中型拖拉機的應用為主。但是總的來說,廣西桂北地區當前的水稻機械發展情況仍然受到技術上的阻礙,成本較高,使其在農業生產中推廣較差,同時,羅城縣的農民主要為老人群體,勞動力嚴重不足,地區洪澇災害嚴重,這使得水稻機械化的發展必須要中從育秧、耕地、插秧、大田田間管理、收獲、烘干全部環節進行優化,而機械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地區農業現代化整體水平難以提升。
(3)施肥機械化起步發展。施肥是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尤其對于廣西桂北丘陵地區來說,水稻生產任務較重,合理施肥能夠保障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這對于提高當地農民收入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我國農業機械化集中在水田耕地以及灌溉等方面,但是隨著農業現代發展理念的深入,施肥機械化也得到了良好發展。水稻施肥機械化主要有三種方式,包括:水田耕整地機械作業、水田直播和插秧機械作業以及機械追肥。由于機械追肥難度較高,目前在施肥機械化的發展上還是以耕整機以及直播和插秧機為主,以耕整機為例,在機具上安裝肥料箱,在耕地的同時,能夠將肥料撒在前道犁溝內,從而既能夠保證施肥的均勻,還能夠提高施肥效率。
(1)水田四輪地理驅動地盤。水田四輪地理驅動地盤的研發將是我國水稻生產機械化栽培發展的主要趨勢,主要是因為水田四輪地理驅動地盤的經濟效益較為理想,通過研發水田四輪地理驅動地盤,能夠與現用的直播機、插秧機以及擺栽機配套使用,這使得農業機械設備的成本大大降低,設備之間能夠互相組合,不僅能夠減輕農民在農業設備方面的投入,同時也能夠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更加便于推廣和應用。另外,水田四輪地理驅動地盤能夠適用于復雜的地形,在廣西地區應用發展空間也十分理想。
(2)健全配套裝備。我國當前雜交水稻和超級雜交水稻尚未擁有專業的機械化栽培設備,且雜交水稻和超級雜交水稻是目前廣西桂北地區的主要水稻,種植面積超過了總面積的60%,但是在針對雜交水稻和超級雜交水稻的栽培中,現有的機械化設備無法適應雜交水稻的播種量,使得秧苗生長不佳,反而影響了自身的產量,針對于這種情況,我國還需要在后續的研發中注重解決精密播種,并健全相應的配套設施,能夠以可調節的方式滿足于不同水稻的生產,從而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和推廣,實現我國農業發展技術水平的有效提升。
(3)技術可持續發展。只有保障了農業機械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夠在實際的應用中實現良性循環,有效的保護農業資源。但是當前我國在農業機械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方面還有待加強,如在北方的農田耕種中,北方的氣候較為干旱,這使得北方采用機插秧進行育苗,對耕地自身的破壞較大,不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而針對廣西丘陵地區的自然環境來說,可以采用田間淤泥育秧技術,利用廣西丘陵地區潮濕、溫潤的氣候,實現育苗品質的提升。但是由于育苗效果影響因素較大,在后續的推廣過程中,也可以采用工廠化育苗的方式,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和規范化,以此來保障秧苗質量的提升,為后續的水稻種植打好基礎。
(4)研制大苗插秧機。目前我國的機插秧技術主要是針對于中小苗進行插秧,苗株一般不超過20cm,但是廣西的丘陵地區以連作稻面積為主,近年來油稻、麥稻的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秧苗較高,這使得應用當下的插秧機容易造成設備損壞,因此,必須根據當前廣西桂北丘陵地區等地的種植需求,在水稻插秧方面研制大苗插秧機,從而來保障水稻的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5)實現機械精準化和智能化。實現農業機械的精準化和智能化將是未來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在精準化方面,主要是以供秧結構為精準確定為主,實現縱向的科學規劃,改變當前利用重力找準的模式,并能夠實現缽體毯狀秧苗的精準定位,實現農業的統一化管理,保證秧苗的完整和對穴精準。而在智能化發展方面,多動能、自動化將是設備的新潮流,如催芽機、平地機以及育秧流水線等都將是未來的研究方向,農業機械將注重與人工操作的密切配合,注重加強管理方面的人性化,并注重保護措施和提醒功能,使得農業生產更加便利化。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農業機械技術水平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發展理念和應用范圍上都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實現了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但是面對與當前國家發展的需求以及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選擇,我國還需要注重在農業機械方面不斷突破和發展,在后續的研究中,應當注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結合,以精準化和智能化為發展目標,實現人工操作與機械應用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我國農業機械技術水平的有效提升。
[1]梁仲維,譚永炘,江立凱,等.我國水稻栽植機械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現代農業裝備,2014,5(1):30-36
[2]申承均,韓休海,于磊.國內外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機化研究,2010,5(12):240-243.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 echanized Cultiv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PAN Huo-rong
(Luocheng Mulao Autonomous Count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Station,Hechi,Guangxi 546499,China)
Riceisan importantcrop in China.However,due to thesmalland scattered plantingareaofrice in China,the cultivation costofrice is low and theoperationofpaddy field ishigher.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chanization cultivationofriceproduction,and putsforward theirown ideasand suggestionsin promotingthescaleofmechanizationofriceproduction.
rice production;mechanized cultivation;cultivation status
F323.3
A
2095-980X(2017)06-0012-01
2017-05-25
潘火榮(1979-),男,廣西羅城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機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