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壽縣農機化局 蔣永勝
漢壽縣著力強化“四輪驅動”水稻機插縱深推進
■ 漢壽縣農機化局 蔣永勝

漢壽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濱,沅澧兩水尾閭,地處丘崗區向平湖區過渡地帶,轄2鄉15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總面積2021km2,總人口83萬,耕地面積6.37萬hm2(95.6萬畝),糧食播種面積10.87萬hm2(163萬畝)。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轉變農民觀念為抓手、以政府政策扶持為驅動、以機插秧技術推廣為平臺、以現代農機合作社輻射為載體,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制定方案、確定示范區域、強化政策扶持、開展宣傳培訓、加大資金投入、培育經營主體、打造示范基地,將加快推進水稻機械化育插秧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通過理念引入、行政引導、培訓引路、典型引領,逐步建立了“兩路兩翼兩區”(兩路即S205、漢德大道;兩翼即S205、漢德大道沿線6個鄉鎮;兩區即西湖片區、沅南垸區)的水稻機插示范基地。全縣現有水稻插秧機885臺,其中高插59臺,2016年機插面積突破2.33萬hm2(35萬畝),預計2017年將達到3.53萬hm2(53萬畝)。
(1)突出觀念轉變,狠抓理念引入。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在漢壽縣正處于示范引領向大面積推廣轉型的關鍵階段,水稻育插秧機械化一直是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最為突出的薄弱環節,也是最為關鍵的技術“瓶頸”,嚴重制約了現代農業的跨越發展。2015年前,漢壽縣大部分農民已習慣于傳統的撒播和拋秧,不僅節省人工而且降低成本,雖然機插秧技術已經過關,且機插秧已實現穩產高產,但由于為機育秧和機插秧耗費的人工和成本要高出撒播和拋秧,導致短期內全面推行機插秧困難。針對這一實際,縣農機局立足長遠、主動作為、對癥下藥,充分利用群眾會、廣播會、宣傳欄、宣傳車、技術手冊、農機專刊、田坎標語、電視網絡、微信平臺等有效載體積極向農民宣傳,使其知曉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是一項集農機、農藝于一體的綜合性系統性技術,速度快、效率高、通風好、品質優的絕對優勢日益凸顯,令其掌握水稻機插具有節省秧田、避災增效、節水節肥、便于植保、穩產高產等特點,讓其轉變固有觀念、引進先進理念、改變傳統模式、優化種植方式、采用水稻機插。
(2)突出政府扶持,狠抓行政引導。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機械化育插秧工作,把它作為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標志。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將機械化育插秧工作與重要經濟工作一道同規劃、同部署、同督導、同考核,做到政治上給位,經濟上給錢,工作上給力,為快速推進機械化育插秧提供了堅強保障。二是強化考核獎懲。縣委、縣政府將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推廣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十件實事之一,成立了機械化育插秧工作領導小組,每年都精心出制定水稻生產機械化育插秧考核文件,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將育插秧推廣任務分解落實到每個鄉鎮,納入年度崗位責任制考評,與干部職工責任制工資掛鉤。三是強化補貼扶持。為切實解決群眾購置機械資金不足的困難,漢壽縣不斷加大對機械化育插秧的投入,把插秧機作為農機具補貼的重點。在中央、省補貼的基礎上,縣財政根據購機價格對每臺插秧機再累加補貼3000~10000元;對機插秧大田連片6.67hm2(10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100元的作業補貼;對新購高速插秧機農戶贈送1000個秧盤、新購手扶插秧機農戶贈送500個秧盤。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機手發展機械化育插秧的熱情,為水稻機插技術的快速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突出技術推廣,狠抓培訓引路。縣農機局聯合縣農業局充分發揮職能部門業務優勢,打出機插秧推廣組合拳。一是組建技術隊伍。縣農機局、農業局抽調8名專業技術人員成立專門技術指導小組,深入村組、農戶、田間,有針對性地抓好標準整地、軟盤育秧、機插培管等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為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有序推進提供保障。二是抓好技術培訓。農機、農業部門強強聯手、各展所長,農業部門負責育秧農藝技術指導,農機部門負責機械插秧技術培訓,為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鋪平道路。縣農機局每年都在春耕、雙搶前舉辦3~5期水稻機插育秧培訓班、插秧機操作技術培訓班,聘請專家講解機插育秧技術;每年召開水稻育秧、機插秧現場演示觀摩會6次以上。近三年來,全縣共舉辦拖拉機、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培訓班18期,培訓各類農機手4200余人。三是強化田間管理。縣農機局、縣農業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加強技術服務,突出薄水插秧、淺水活秧、及時防治病蟲草害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做好機插水稻全生長期的技術跟蹤服務,努力實現穩產高產。四是落實配套服務。在育插秧期間,縣農機局制定了配套服務實施方案,組成由分管負責人牽頭、技術骨干參加的5個服務小分隊,實行分片包機,指導機械安裝調試,對育秧及機插秧作業全程進行現場指導。
(4)突出輻射帶動,狠抓典型引領。縣農機局在機插秧椎廣工作中做到了點、線、面結合,突出機插大戶、合作組織、示范片區三個重點,示范帶動效應日益彰顯。一是抓“點”,培植機插大戶。縣農機局每年扶持機插大戶50戶以上,在資金、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予以傾斜。局班子成員、股室負責人與農機大戶進行對口幫扶,要求每月至少下基層8次以上,積極為農機大戶排憂解難。二是抓“線”,壯大合作組織。加強對農機合作社的管理指導,近幾年來,要求新注冊登記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年機插面積不得少于13.33hm2(200畝),成功申報和擬申報湖南省現代農機合作社的對象每年機插面積不得低于33.33hm2(500畝)。目前,全縣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138家,其中湖南省現代農機合作社35家、洞庭湖區示范社1家、市級示范社4家。已形成了選種、耕整、育秧、插秧、培管、收割等一條龍服務的完整產業鏈。2016年,全縣農機合作社共完成機插面積1.87萬hm2(28萬畝),占全縣機插秧總面積的90%。向東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插秧機107臺,近三年,采取“市場化運作、合同化管理、定單化服務”的模式,年機插服務面積均在3333.33hm2(50000畝)以上,且連續九年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跨區機插466.67hm2(7000余畝)。2017年,與巖汪湖、株木山、坡頭、罐頭嘴、龍潭橋、崔家橋等地200多戶群眾、9個村級組織、12個經營實體簽訂了125份機械化育插秧服務合同,完成早稻機械插秧面積2133.33hm2(32000余畝)。同時,縣農機局還投資200萬元支持金穗農機專業合作社新建了一個1700m2的工廠化育秧中心,采取密室催芽技術,年供秧苗能力1萬畝以上,全縣擬新建3個育秧工廠。經過農機合作社和機插大戶的示范帶動,漢壽縣逐步形成了以社帶村、以村帶鄉的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推廣網格化新格局。三是抓“面”,打造示范片區。近年來,縣農機局著重狠抓了株木山、大南湖、周文廟、巖汪湖、洋淘湖、罐頭嘴、坡頭、朱家鋪、毛家灘9個水稻豐產機械化示范片建設,每個示范片面積穩定在66.67hm2(1000畝)以上,實行定點、定人、定時指導,進行機插栽培和田間管理跟蹤服務。著重突出株木山、巖汪湖兩個示范片建設,每個示范片面積均超過1333.33hm2(20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