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燕,陶建雙
(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臟外科病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預見性護理在心內直視手術患者預防壓瘡的效果分析
李燕燕,陶建雙
(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臟外科病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心內直視手術后壓瘡發生率高,探討術前預見性護理對預防壓瘡產生的效果。方法 對100例心內直視手術患者除進行Braden評估,再對心功能分級、血糖、年齡因素進行評估,分析高危壓瘡群體,在對其實施預見性護理,最后總結預見性護理在心內直視手術患者預防壓瘡的效果。結果 患者術后發生壓瘡多與術前合并心功能分級、血糖、年齡有關,100例心內直視手術患者壓瘡發生率為0%。結論 心功能分級、血糖、年齡是心內直視手術患者發生壓瘡事件的主要因素,護理人員應鎖定危險因素提前認識到發生壓瘡的可能性,并及時給予患者相對應的護理預防措施,如此可大幅度減少壓瘡的發生率,這在提升了患者生存質量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心內直視手術;壓瘡;心功能;血糖;年齡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士利用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與判斷,提前預知存在的護理風險,從而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避免護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滿意度[1]。心內直視術[2]特指心臟手術,在心臟停跳或者不停跳的情況下,打開心臟進入缺陷矯正或者清除病變,安裝瓣膜、血管搭橋等操作,以恢復心臟的解剖外觀生理功能。有研究顯示,心內直視手術患者因病情危重,全身處于應急狀態,壓瘡的發生率可高達14.3%~51.0%,是壓瘡的重點防控對象[2],壓瘡不但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其經濟負擔,而且使老年患者的病死率提升3~4倍多,是全球公認的健康問題[3]因此對手術患者進行全面、有效、細化的皮膚壓瘡評估,做到早期預防是有效降低壓瘡發生率的關鍵[4],本研究針對某三甲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心內直視手術患者,術前結合心功能分級、血糖、年齡實施了預見性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三甲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使過心內直視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例排除術前就存在壓瘡或皮膚壓紅等情況患者。其中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齡(58.4±12.06)歲,平均體重(61.44±10.65)Kg,心內直視手術類型分布:冠脈搭橋手術42例、二尖瓣置換手術30例、房間隔修補手術28例。手術治療前患者先實施常規心臟彩超及生化指標等輔助檢查。
1.2 方法
1.2.1 Braden評分
對100例心內直視手術患者采用了Braden評分危險因素評估法進行危險評分[5],Braden壓瘡危險評分量表包含感覺、潮濕、活動、移動、營養、摩擦力和剪切力相關的壓瘡危險因素,進行正確的評估,將患者評估分為高、中、低危風險患者。
1.2.2 專項評估
心內直視手術患者除應用Braden評分危險因素評估法評分外并增加了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血糖、年齡因素作為評估標準。
(1)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將心功能分為Ⅳ級[6]心功能Ⅲ~Ⅳ級患者合并單個或雙個器官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癥、低氧血癥、低血壓癥狀、貧血、反應遲鈍等均為易發生壓瘡的高危患者。
(2)年齡>65歲、血糖異常[7]的患者都有皮膚抗壓能力減弱,感覺功能減退,均為高危壓瘡風險。
1.2.3 綜合評估
Braden壓瘡危險評分為高危風險即為高危風險患者。Braden壓瘡危險評分為中危風險,參照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血糖、年齡再次評估,若心內直視手術患者合并其中一項高危因素,即為高危風險患者。Braden壓瘡危險評分為低危風險,合并其中的兩項也視為高危風險患者。
1.3 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
1.3.1 低危風險患者
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新入患者責任護士詳細給患者及家屬講解壓瘡相關知識,保持床單位的干燥、整潔及患者皮膚的清潔干燥。在患者骨突出處給予涂抹賽膚潤噴劑或減壓帖保護。護士皮膚護理意識的加強有助于及時、及早發現壓瘡問題,及時干預,防止壓瘡的發生。同時需要做好與家屬溝通工作,告知其正確護理對策,以防家屬因不準確操作,對患者皮膚造成損傷。
1.3.2 中危風險患者
給予低危風險患者措施外,Braden壓瘡風險評分應每天評估患者,嚴格交接患者的皮膚情況,床頭放置防壓瘡標識,臥床的患者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嚴格遵醫囑監測血糖的變化。同時,需要對病房溫度進行合理控制,避免對穩定過低對患者血液循環造成影響。此外,該部分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更需要對室內溫度進行控制,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輸液溫度進行控制。
1.3.3 高危風險患者
措施除中危風險患者外,應每班進行Braden壓瘡風險評估并記錄,及時的向護士長及護理部上報,加強相關科室之間的溝通,做好皮膚的交接班,接班護士明確受壓皮膚的情況,術后減少術中受壓部位繼續受壓。建立翻身卡,科室的健康咨詢師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營養情況制定食譜。且護理人員實施各方面護理操作時,必須按照規定流程進行各方面護理,防止因盲目托、推、拉等操作對患者皮膚造成影響。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及時更換患者體位,避免局部皮膚長時間處于受壓的狀態下。此外,更需要對該部分患者營養情況加以重視,指導患者多食用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豐富食物,在改善患者營養狀態的同時,起到提升其免疫力的作用,間接增加皮膚組織的自我修復能力。
100例心內直視手術患者實行預見性護理,術中未發生壓瘡(0%)。研究總結得知采用Braden進行壓瘡危險評估同時,結合科室相關疾病年齡、血糖、心功能分級等危險因素,再次實施全面壓瘡危險群體評估,這些都是預見性護理的重要依據,這在降低或避免壓瘡發生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以評估結果為依據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預見性護理措施,本組100例患者的轉歸均較為良好。
3.1 壓瘡危險因素分析
(1)心內直視手術均有可能引發心臟功能衰竭的危險,由于心功能減退,毛細血管彈性減弱以及未稍循環功能減退,因此要使手術風險降至最低,必須嚴密監測和評估術前心臟功能。(2)血糖增高患者壓瘡發生率高于普通患者,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糖、脂肪等物質的代謝紊亂等情況,行心內直視手術患者加至精神緊張,患者體內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對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增多,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血管及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下肢遠端血液循環差,感覺功能減退易發生壓瘡若術前提前不及時控制血糖水平,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影響切口愈合,延長住院天數,因此術前血糖的監控和及時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3)心內直視手術患者年齡一般較大,皮膚松弛,缺乏彈性,降低了皮膚對壓力的抵抗力,組織對壓力的耐受性降低,也是壓瘡形成的高危因素.
3.2 研究所得預見性護理效果
本次的研究顯示,心內直視手術患者壓瘡的發生率與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血糖、年齡有關,以危險因素為基礎,對壓瘡高危人群實施具有針對性的預見性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壓瘡發生率為0%。因此得知術前全面有效的評估患者皮膚情況是術后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但是因臨床收集的樣本量及時間有限,未能對患者進行術前篩查對照分析,這是我們今后不斷改進與總結的方向。
綜上所述,心功能分級、血糖、年齡合并癥增加是術后發生壓瘡風險的主要危險因素。落實心內直視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起到預防性篩查和規避壓瘡風險的作用。提高了各護理人員對手術壓瘡風險的預見性,積極的做好護理措施,降低術后患者發生壓瘡事件。
[1] 張曙紅,殷榮光.預見性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4):128-129.
[2] 王欣然,韓斌如.外科重癥患者壓瘡發生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2):138-140.
[3] Tannen A,Dassen T,Halfens R.Differences inprevaience of pressure uicers between the netheriands and germany--associations between risk,prevention and occurrence of pressure uicers in hospitals and unrsing home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8,17(9):1237-1244
[4] 李朝銀,張曉梅.Braden量表在骨科患者壓瘡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0):3149-3150.
[5] 于彬彬,許紅梅,等.Braden量表對住院患者壓瘡危險預測效度的Meta分析.護理學雜志,2016,31(5):97-100.
[6]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9-170.
[7] 陳政文,張 玲.糖尿病患者非心臟手術圍術期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研究,2015,5:1070-1072.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753.1
B
ISSN.2096-2479.2017.16.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