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游游,郭小林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泌尿外科,湖北 武漢 430030)
?個案護理?
氣囊導尿管膀胱內成結1例處理及探討
胡游游,郭小林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泌尿外科,湖北 武漢 430030)
目的 探討氣囊導尿管在膀胱內打結的原因及處理,避免再次發生。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1例氣囊導尿管打結病例得處理方法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向導尿管重新注入氣囊成功,順利撐開打結處后導尿管順利拔出,無膀胱尿道等損傷。結論 控制導尿管置入深度、注意氣囊導尿管的護理,有助于預防導尿管成結。
氣囊導尿管;打結;拔出困難
導尿術是臨床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氣囊導尿管目前在臨床工作中應用廣泛。導尿對于尿潴留、大手術后、昏迷、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置導尿管過程及導尿后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相關并發癥,尿道損傷、感染等多見,氣囊導尿管打結報道較少,我院內科1例患者導尿后因導尿管打結無法拔出,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73歲,因腦梗塞后遺癥入院,意識不清,肢體有無意識活動。患者留置導尿管2年,定期更換,本次由管床護士按護理常規更換F18號純硅膠氣囊導尿管,更換后曾行膀胱沖洗證實引流通暢。1周后發現導尿管引流不暢,行膀胱沖洗,生理鹽水無法經導尿管腔注入膀胱,考慮導尿管堵塞,擬再次更換導尿管,抽凈氣囊后發現導尿管無法拔出,即行CT平掃+三維重建,證實導尿管氣囊已抽凈,尿管在膀胱內盤繞成結。見圖1。

圖1 導尿管打結CT三維重建圖
發現導尿管打結后,請泌尿外科會診,于體外用相同型號導尿管模擬三維重建圖打結。見圖2。
重新注射氣囊,發現可以撐開打結處。向該患者導尿管注入氣囊,發現氣囊無法注入,考慮打結較緊,擬經輸尿管鏡用鈥激光切斷導尿管打結處,然后拔出導尿管。次日手術前再次嘗試注入導尿管氣囊,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成功,順利撐開打結處后導尿管順利拔出,未行手術,無膀胱及尿道等損傷。

圖2 導尿管體外模擬打結
留置氣囊導尿管操作簡單,固定方便,目前臨床應用廣泛,置管后拔出困難報道較多,男患者較女患者更加多見。導尿管拔除困難原因多見于[1-3]:①導尿管氣囊通道阻塞,導致氣囊無法抽凈,多與導尿管被止血鉗鉗夾變形、注入氣囊的生理鹽水被葡萄糖、血液等污染有關;②導尿管留置時間過長,或合并感染等致尿液混濁,氣囊表面附著尿垢、結石等,導尿管無法拔出;③導尿管氣囊充盈擴張時間較長,彈性消失,導致抽出氣囊后形成皺褶,不光滑,導尿管拔出受阻;④男患者因疼痛刺激等尿道括約肌不松弛,也可導致導尿管拔出困難。氣囊導尿管打結并不常見。分析本例患者,可能由于留置尿管時插入過深,或者護理不當,導尿管向膀胱內移位較多未能及時發現,導尿管在膀胱內打結、扭曲或盤繞,再向外牽拉導尿管時成結,牽拉過程使套結不斷收緊。查閱導尿術相關文獻,導尿時導尿管插入的具體深度并無絕對規定,大部分操作指南建議插入尿管見尿液流出后繼續插入3~5 cm再注入氣囊,臨床實際操作中為防止膀胱頸及尿道損傷,往往置入更深,男患者一般將導尿管完全插入尿道,以保證注入氣囊時氣囊位于膀胱內,但甚少成結。筆者體外實驗反復向200 mL玻璃瓶內插入氣囊尿管多次,均未能成結。
本例患者拔尿管抽氣囊順利但重新推注氣囊受阻,考慮為拔尿管牽拉使打結更緊,硅膠尿管彈性較好,第2天打結處自行變松后再次推注氣囊成功,未經手術即拔出尿管。這與成結處位于氣囊處有關,如成結處位于氣囊后方則仍需考慮手術。對于如何預防導尿管打結,筆者個人體會需要注意尿管插入深度,體外實驗F18號導尿管打結成結最少需要11~13 cm,女患者尿道長度5 cm左右,即見尿液引出再插入10 cm應該是安全的,此長度不足以成結。導尿術后的護理還需要注意避免尿管在衣物內盤繞,防止尿管向膀胱內移位,既防止尿管打結,也可以減少逆行感染的機會。導尿管的護理要點同時需要向患者家屬詳細交代,發生拔出困難等意外時,原因及處理方法等需及時同患者家屬溝通,以取得理解,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或糾紛,在臨床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1] 李 華,汪 麗.留置氣囊導尿管拔管原因分析及處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4,35(4):251.
[2] 楊惠敏.78例氣囊尿管拔出困難的原因分析與處理對策[J].中國臨床護理,2016,8(03):223-224.
[3] 董曉飛,陳民福,許試友.氣囊導尿管拔管困難的原因及處理[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3):366-367.
本文編輯:張 鈺
R694.4
B
ISSN.2096-2479.2017.16.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