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業獻
(北流市人民醫院兒科二區,廣西 玉林 537400)
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常見問題原因及分析對策
鐘業獻
(北流市人民醫院兒科二區,廣西 玉林 537400)
目的 探析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的常見問題原因及解決對策。方法 回顧選取本院2016年5月~6月收治的302例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的資料,并對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常見的問題與解決對策進行探討。結果 輸液期間常出現靜脈炎、腫脹及藥物外滲、留置針堵塞、留置針脫落、輸液敷貼致過敏問題,予以相應地預防及解決措施后可得到較大改善。結論 輸液期間對靜脈炎、留置針堵塞等常見問題施行預防及解決措施,能提高輸液安全性,減少因反復穿刺而造成的痛苦。
常見問題;靜脈留置針;小兒
套管針即是靜脈留置針,具不易刺破血管、套管柔軟的優點,能長期留置在患兒血管內,減少反復穿刺造成的痛苦,而且便于臨床及時用藥,其具有常規頭皮針無法代替的優勢,繼而臨床運用廣泛[1-2]。為此本院將收治的302例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選取本院2016年5月~6月收治的302例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的資料,年齡2個月~9歲,平均年齡(5.23±1.28)歲,女148例,男15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284例,穿刺2或3次18例,成功留置1日9例、2~4日197例、5~7日96例。
1.2 方法
302例患兒輸液均運用(BD-Intima-LL)靜脈留置針,針管固定均運用透明敷貼,輸液結束后運用3~5 U/mL生理鹽水封管,每12 h封管1次,其中穿刺失敗、留置時間>7天、留置過程中出現局部滲漏或套管針脫落時需重新選取血管輸液。
留置期間出現靜脈炎4例(1.32%)、腫脹及藥物外滲21例(6.95%)、留置針堵塞10例(3.31%)、留置針脫落24例(7.94%)、輸液敷貼致過敏6例(1.98%)。
2.1 靜脈炎
原因探析:(1)留置時間較長,研究中4例靜脈炎患兒的留置時間約在6~7日,若留置針長期地留置在患兒血管內,可隨其身體活動使留置針在血管內發生移動,機械性損傷患兒血管內皮,而且因穿刺引起的血管壁性損傷,可使血小板大量堆積在穿刺處或壁管損傷處而形成血栓,并引發靜脈炎。(2)輸入過多的刺激性藥物后,患兒血管出現強烈性收縮,致使靜脈變硬逐漸形成靜脈炎。
2.2 腫脹及藥物外滲
原因探析:輸液時患兒常因不適或疼痛而哭鬧亂動,致使輸液速度逐漸變緩,考慮到發生腫脹及藥物外滲的原因與特殊藥物、患兒血管壁彈性降低或脆性大而使血管壁的通透性顯著加大有關,而且若輸液量大、輸液速度較快可使患兒血液循環阻滯,繼而引起腫脹及藥物外滲。
2.3 留置針堵塞
原因探析:(1)凝血機制異常,若患兒血液長時間處在高凝狀態時,血栓可堵塞在管腔,致使套管針發生堵塞。(2)導管沖洗不全,靜脈輸入適量脂肪乳時,其液體易粘附在患兒管腔內壁,待輸液結束后未徹底沖洗導管時極易引發套管針堵塞。(3)封管不當或不及時,致使其回血后逐漸形成血塊,在管腔內壁發生堵塞后致使留置針堵塞。
2.4 留置針脫落
原因探析:(1)看護不當,輸液時患兒親屬未時刻注意輸液情況,患兒活動或哭鬧時自行將留置針抓出,或直接導致留置針脫落。(2)固定不牢,由于頭部穿刺位置備皮面積較小,若將敷貼固定在患兒頭發上,其頭部活動時被褥與留置針進行摩擦極易使留置針發生脫落;而且由于運用退熱藥而大量出汗或是患兒哭鬧因素,導致敷貼喪失粘性而使留置針脫落。
2.5 輸液敷貼過敏
原因探析:6例輸液敷貼致過敏患兒中,4例為過敏性皮炎、2例為接觸性皮炎,患兒因皮膚嬌嫩,且屏障作用較弱,受到相關不良刺激后皮膚易遭致損傷,而且患兒皮膚內的毛細血管較多,其皮脂腺分泌比較旺盛,運用透明敷貼實施固定可對汗液蒸發產生影響;未定期對套管針穿刺位置進行干燥及清潔護理。此外,責任護士定時巡視病房,患兒無皮膚過敏癥狀且手指活動正常,可考慮為遲發性接觸性的過敏皮炎。
靜脈炎解決方案:運用留置針前需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輸入藥物時應嚴格按照醫囑調整輸液速度與藥物濃度,予以穿刺位置保暖措施,確保穿刺處周邊皮膚干燥、清潔,選取適宜的穿刺位置,選擇彈性好且近端的血管,并避開靠近感染、韌帶及關節的位置,盡量降低機械性刺激[3]。縮短留置針的留置時間,留置時間把控在5日為宜,當輸入濃度高且刺激性強的液體時,建議留置時間不可>3日。護理巡視期間若發現患兒出現靜脈炎傾向時,需立即將留置針拔除,另選輸液位置,并采取50%的硫酸鎂進行濕敷。腫脹及藥物外滲,輸液時責任護士需按照藥物濃度與性質調整輸液速度,并增加巡視次數,察看穿刺位置是否腫脹,若穿刺位置出現腫脹且較為疼痛時,應立即將留置針拔除,抬高患兒患肢或頭部,若有必要可運用50%的硫酸鎂進行外敷,或是取薄土豆片在患兒紅腫位置進行貼敷,以此加快滲液吸收。
留置針堵塞,事先需明確患兒的病情狀況,若患兒凝血機制出現異常時,其輸液位置應選取直、粗的血管,防止血液黏稠度太高而引起血栓,導致血管堵塞。輸液結束后應即刻用生理鹽水進行封管,每12 h封管1次,注射封管液時需放緩速度,準確封管,待導管腔充滿封管液后,可直接拔出針頭,在距離軟管尾部的1 cm位置采取止水夾夾緊,防止留置針堵塞。留置針脫落,穿刺成功后應合理固定套管針,運用敷貼將套管針粘貼在針柄的兩側,3日更換1次,更換時應向近心端位置緩慢揭下敷貼,防止帶出軟管,對于好動、易哭的患兒可事先提醒親屬加強看護,若有必要可輕微包裹住患兒的雙手,避免其哭鬧而掉落或扯下留置針[4]。頭部輸液時其備皮范圍需比敷貼面積大,便于后期固定,若出汗較多時可使用膠布繞著患兒頭部一周進行固定,并防止朝針側睡覺。
輸液敷貼過敏,輸液期間責任護士應增加巡視次數,詳細詢問親屬患兒有無皮膚過敏史,若有過敏史的患兒則禁用敷貼,當患兒出現癢、痛及皮膚紅腫時需即刻匯報護理人員處理。責任護士應強化無菌操作及責任心觀念,穿刺前清潔患兒局部皮膚,其消毒范圍約控制在8 cm左右,穿刺時爭取一次性成功,防止反復或過深穿刺,夏季時套管針留置時間酌情較其他季節時間短。對于有皮膚過敏體質的患兒,應事先告知主治醫師,按照醫囑適當更改調液時間,不適用敷貼與留置針[5]。
綜上所述,輸液期間對靜脈炎、留置針堵塞等常見問題施行預防及解決措施,能提高輸液安全性,減少因反復穿刺而造成的痛苦。
[1] 張 英,謝功群,榮德明.探討患兒監護人參與查對在兒科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四川醫學,2014,35(10):1375-1376.
[2] 陳武玉,張綠云,管玉梅.護理干預在依從性差門急診小兒輸液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7):2428-2430.
[3] 付靈芝.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常見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J].臨床急診雜志,2013,14(6):285-287.
[4] 劉 潔,李岡櫛.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2):51-53.
[5] 王 敏.新生兒頭皮靜脈留置針應用問題分析與護理[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4,6(3):264-26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9
B
ISSN.2096-2479.2017.16.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