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飛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教育類APP軟件在韓語課堂中的設計與應用
楊云飛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文章將結合大學韓國語語音入門部分模塊的教學,就APP軟件如何輔助教師在課堂的應用進行探討,嘗試探索出在APP技術下韓語課堂的教學新模式。
韓語;APP軟件;課堂
一般的傳統課堂,教師缺少對每個學生精確掌控,加上學生能力層次不齊,如果想要進行細致的學情分析,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課堂效率也會很低。教師通過APP軟件,利用圖片、錄像、錄音等非文字材料向學生介紹與任務相關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大學韓國語初級語音模版塊時,課前利用韓語U學院APP布置了預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軟件自行字母認讀學習,之后學生通過超星學習通軟件,把預習成果拍錄下來,并上傳字母發音朗讀錄音,教師通過收聽和觀看學生的語音和視頻,進行學情分析,得出大多數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輔音字母的基本讀音,少部分學生對緊音的讀音還存在問題的結論,以此為依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課堂,以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重新進行課堂設計,減少課堂時間的重復利用,增加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重點關注自學效果較差同學,并進行重點指導和關注。通過此類APP軟件提前任務設定,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工作,并及時全面地關注到學生個體 。
基于移動APP技術軟件輔助外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就是關于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應用。在 APP軟件中,有多種多樣的聲圖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的配套教學游戲軟件,有的自主學習為主,有的以闖關測驗為主,有的以游戲設置驗證學習為主,把這些多樣化的方式有目的地整合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基礎韓語課堂問候用語學習模塊時,在傳統課堂講授之后,結合U學院APP設置主題和結構,設計了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單:包括學習模式,對話模式,闖關模式、錄音模式,跟讀練習模式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掌握情況,選擇不同的模式學習。在真實的語境中,通過豐富內容、動人畫面,從視聽覺全方位記憶。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自發地鞏固了教學模塊的知識點。教師若能把任務的選擇、任務內容的確定、任務的難度與類型的選擇等和傳統課堂教學任務融為一體,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性。
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體現學生的中心地位,激勵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地建構新的認知,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習經驗、興趣特點等,設計出符合學者個性特征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自發自身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例如:在發音任務展示環節中,學生根據主題利用APP生成軟件把自己的主題對話設計和表演進行拍攝,由若干小組向全班匯報或展示基礎會話任務結果,可以是個人成果匯報,可以是角色扮演。教師根據視頻糾正學生詞組搭配、詞匯、句法等方面的正確用法,強調語言使用的精確度,并對任務給予總體評價,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與任務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大大節省了課堂學生探究和有效的輸出的時間,同時也輔助了學生對知識的重構。
外語課堂學習不能是外語學習的全部,課外學習應也使學生外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互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合理設計交互任務是高效外語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基于APP技術的教學軟件擴展到人機之間具有的良好的交互性,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可選擇相應的教學進度,確定學習進程,把傳統課堂進行擴展和延伸。例如:在韓語課堂上選用翻轉校園APP,通過韓語學習小組設置在線答疑、在線討論、在線測試、問卷調查、評價及建議等模塊,發揮傳統多媒體教室無法實現的功能,擴展了外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將課內外語言學習活動融為一體,除了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之外,更將語言的實踐和運用延伸到課外。通過網絡平臺把課外學習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和補充,起到促進課堂學習的作用。
藝術院校的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模仿力強,在一個能充分表現自己的環境中能夠激發自身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所以應該以APP軟件為依托設計與實際生活或與專業相關的任務目標,使學生為了完成任務目標而使用語言,主動地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描述自己熟悉的事情,構建自己的語言知識領域。學生在執行任務的進程中可以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對促進學生的自覺學習,消化專業教學內容,增強專業技能,提高綜合能力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田亮.基于APP技術的移動多媒體網絡化外語教學探討[J].外語外文,2015,(7).
[2]陳毅萍.外語教學的網絡課程模式及設計原則[J].現代教育技術,2009,(8).
楊云飛(1982-),女,吉林長春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韓語教學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