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陳 容,黃桂傳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廣西 貴港 537000)
·兒科護理·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護理干預分析
陳麗霞,陳 容,黃桂傳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廣西 貴港 537000)
目的分析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護理干預。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兒接受一般的護理干預,實驗組患兒針對介入治療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手術護理配合。對兩組患兒的的穿刺時間、手術治療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結果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患兒的穿刺時間、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家長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配合針對性的手術護理能夠提高手術效率、預防并發癥發生,具有較高的價值。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護理干預
先天性心臟病屬于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疾病,對小兒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均產生較大的威脅,對家庭和社會也會造成很大的負擔。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患兒進行治療非常重要,隨著技術的成熟,介入治療以其安全、有效等優勢逐漸得到普及,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產生很大的意義[1]。有臨床研究發現,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中配合有效的護理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成效、縮短病程。本文就針對性護理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總結方法和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接受彩超等手段檢查確診。通過隨機數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5例,實驗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1~12歲,平均(6.34±1.46)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1~11歲之間,平均(6.01±1.31)歲。將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錄入統計學軟件處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35例接受常規的護理干預,加強手術前后的健康與生活指導,手術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操作。
實驗組35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針對性的手術護理,具體方法為:(1)術中體位護理:麻醉前由護理人員準備好搶救藥品、心電除顫儀、呼吸機等,在發生異常情況之后爭取第一時間搶救。對患兒麻醉之后采取舒適的體位,頭部適當偏向一側,預防嘔吐現象的發生[2]。為了確保通氣功能,術中在小兒背部墊以軟枕,將下顎適當抬高。(2)體征監測:密切觀察手術中血壓、體溫、心率等生理指標,監測麻醉不良反應現象的出現,確保術中血氧飽和度在95%以上。觀察心率、心律的變化及呼吸頻率和幅度,如果出現心率過快或鼻翼扇動、發紺等表現應及時處理,預防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發生。(3)手術配合:手術過程中密切配合醫生的操作,護理人員必須熟悉整個手術流程,及時、快速的傳遞手術需要的工具,預見性的開展護理配合[3]。(4)拔鞘管護理:手術完畢后拔除鞘管的動作應當輕柔,使用無菌紗布對穿刺部位進行覆蓋并按壓20min,確保無滲血之后使用彈力膠予以包扎。
1.3 評價指標
1.3.1 手術指標: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的穿刺時間、手術治療時間、X現曝光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指標進行觀察對比。
1.3.2 并發癥發生率: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術后局部腫脹、動脈痙攣和血腫等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
1.3.3 護理滿意度: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對患兒家長進行調查,對比兩組家長的滿意度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差異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的手術治療指標對比
實驗組患兒的穿刺時間為(4.57±1.42)min、手術時間為(50.35±11.52)min、X線曝光時間為(9.16±3.21)min、住院時間為(3.14±1.05)天;對照組35例患兒的穿刺時間為(7.14±1.67)min、手術時間為(62.95±11.95)min、X線曝光時間為(13.63±3.69)min、住院時間為(5.02±1.36)天。實驗組患兒的各項手術治療指標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35例患兒術后發生局部腫脹的1例、動脈痙攣0例、血腫0例,總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86%;對照組35例中出現局部腫脹的2例、動脈痙攣2例、血腫3例,總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0.0%。實驗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對比
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實驗組35例家長中非常滿意的有19例、滿意15例、僅有1例表示不滿意,總的滿意度為97.14%;對照組患兒家長中分別有16例、13例和6例,綜合護理滿意度為82.86%。實驗組患兒家長滿意度對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先天性心臟病指的是出生時即存在的心臟血管結構功能畸形,對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是造成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探討有效的治療方案對患兒進行治療是改善生命健康、降低家庭與社會負擔的重要措施[4]。手術是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方式,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介入治療在臨床中得到較大的推廣,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過程中發揮出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介入治療的手術方式較為復雜、使用到的器械和工具較多,加上兒童特殊的生理心理因素影響,手術的風險也相對較大。因此在手術治療階段,配合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被認為非常必要[5],本文中,除了做好常規的環境護理、情感支持、手術前后的生活指導與并發癥預防之外,同時進一步加強手術過程中的護理干預。在手術前認真分析每一位患兒的臨床資料,根據病情和身心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手術護理計劃。在介入手術治療過程中,體位護理和患兒生命體征的監測非常重要。本文中,對實驗組患兒通過墊軟枕等方式提高舒適度的同時預防呼吸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加強各項生命體征監測,在出現異常征象之后,第一時間予以處理,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最終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兒的各項手術治療指標更好、耗費的時間更短;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則對比對照組更低;與此同時,患兒家長對于本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更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配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1] 郝開顏.實施臨床路徑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治療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2):1092-1093.
[2] 侯彩榮,張 政,胡梅英,等."六有"管理法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5):5-6.
[3] 蔡 花.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后發熱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9):1229-1230.
[4] 張 欣,肖向莉,李 鑫,等.循證護理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復合畸形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2015,37(12):1901-1903.
[5] 李曉紅.應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20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9):81-82.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2.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