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霞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急性腦出血顱內血腫創清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安全分析
張愛霞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目的 分析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顱內血腫清除術時的手術室護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使用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術后各類不良反應發生率、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時,在手術室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法可明顯提升護理安全性,有較高臨床使用價值。
急性腦出血;顱內血腫清除術;手術室;護理安全分析
當前在對急性腦出血治療時,顱內血腫清除術是最為常見和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較為廣泛的使用[1]。但在手術實施過程中的護理方法會對療效和安全性造成較大影響本文分析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顱內血腫清除術過程中的手術室護理方法,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49~80歲,平均(64.53±15.47)歲。所有患者均出現了語言障礙、意識模糊和頭暈頭痛等癥狀,影像學檢查后確診。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各20例。對照組男13例,女7例。年齡49~79歲,平均(64.13±14.87)歲。觀察組男13例,女7例。年齡50~80歲,平均(64.87±15.13)歲。對兩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后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需實施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即在明確診斷后進行常規麻醉,使用血腫粉碎針和那尿激酶對血腫進行液化粉碎處理,清除顱內血腫,并在術后放置引流管。對照組在手術時需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手術治療時需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綜合護理干預
1.在手術前首先需對身體狀況進行全面性評估,在入院時即可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對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以及意識狀態進行動態監測,并以此分析病情。2.在分析具體病情后,可給予術前基礎治療。護士可幫助患者保持平臥狀態,并實施鎮靜鎮痛以及脫水等治療。本文在鎮靜藥物方面選擇丙泊酚以及咪達唑侖,按照疼痛嚴重程度可選擇芬太尼或嗎啡。脫水治療可選擇呋塞米以及甘露醇等。同時需提供持續性吸氧治療和呼吸道護理,讓呼吸保持在正常狀態。同時可對治療時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即時性動態監測,將其保持在較平穩范圍內。一旦出現較大變化需立即報告主治醫師,并實施相應的治療。3.需完善手術準備,即做好手術區域的清潔和備皮工作。對手術器械、手術設備以及搶救藥物等進行確認,保證能夠正常使用。4.和家屬進行溝通,告知手術治療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各類事件,讓其簽訂手術同意書。
1.2.2 術中綜合護理干預
1.在進入到手術室后,護士可協助患者以及麻醉師擺放到合理的體位。一方面讓患者可在最舒適的環境下治療,并保證手術野完全暴露,提升手術操作的便捷性。2.在手術實施過程中仍需對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尤其是失血量、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進行觀察和分析,通過失血量決定輸血液量。
1.2.3 術后綜合護理干預
1.手術完成后需立即讓患者回到病房中,并對病房環境進行徹底打掃,避免環境因素導致并發癥和感染等情況出現。在患者清醒后,需根據其感受調整溫度和濕度,并盡可能降低噪聲等,讓患者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接受護理。2.可簡單告知手術治療效果,讓患者放心。尤其是可以和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讓家屬了解到當前情況,并盡量讓家屬參與護理中,為患者帶來家庭的支持和溫暖,更好的改善其心理狀態。對家屬和患者本人出現的各類問題護士需耐心解答,消除其心中的疑慮。3.術后需關注患者身體狀態以及恢復情況,根據這些信息選擇相應藥物治療,避免并發癥的出現。
1.3 療效標準
在兩組手術完成后,需對其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住院時間以及滿意程度進行比較。在滿意程度上,使用我院自制的滿意程度評分表評價,其滿分為10分。若得分越高,則表示患者越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發生對比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類型為上消化道出血和顱內再出血,發生率10%,對照組不良反應類型為顱內再出血、下肢靜脈血栓、腦疝,發生率2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792,P=0.005)。
2.2 住院時間和滿意程度對比
觀察組住院時間(4.85±1.47)d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9.68±2.78)d,差異顯著(t=6.869,P=0.000)。觀察組滿意程度評分8.29±1.7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程度評分(5.69±0.9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00,P=0.000)。
腦出血指的是非外傷性腦實質內部血管破裂導致的出血癥狀,也是當前臨床上較常見的疾病類型[2]。其發生發展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遺傳因素等有著較大關系,患者往往會因為情緒激動、用力等原因急性發病。而由于急性腦出血發病急、預后差的特點,早期死亡率非常高,而幸存患者也會出現運動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對患者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影響[3]。因此,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安全有效的治療非常重要。
目前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治療時,顱內血腫清除術是較常見的治療方法。其治療效果也較好。但在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也會對治療效果造成較大影響。通過分析顯示,綜合護理干預是較為有效的護理方法。在臨床護理中,綜合護理干預可針對患者身體狀態、病情變化等信息進行相應護理,因此其護理效果和安全性均較高。
綜上所述,在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時,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可明顯提升安全性,有較高使用價值。
[1] 廖偉華,李秀葵.綜合護理在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3):1997-1998.
[2] 高文靜.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顱內血腫清除術后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0):1716-1717.
[3] 程秀瓊.綜合護理在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1):76-77.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9.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