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薈萃
為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今年以來,農業部通過明晰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加大扶持優化布局,調動地方和養殖場戶積極性,通過典型示范,增強科技支撐,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上取得積極成效。
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糞污資源化利用制度體系,初步構建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長效機制。印發《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方案(2017~2020年)》,明確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推動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成為建國以來首個聚焦畜禽養殖環境問題的指導性文件。
通過整合中央資金,農業部聚焦近600個生豬、奶牛、肉牛大縣,按年度分批次進行集中支持,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做到治理一個、合格一個。同時,農業部在今年先行支持100個大縣,力爭用四年時間實現畜牧大縣全覆蓋。
為促進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農業部以生豬為重點,優化調整畜牧業區域布局,指導南方水網地區合理調減生豬規模,實現區域內養殖總量與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
此外,農業部還開展了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活動,在全國遴選第一批55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樹立典型,總結經驗,帶動畜牧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總結各地有益探索,提煉出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專業化能源利用、規模場配套消納地種養循環等多種治理模式,進行宣傳推廣。
上半年,全國獸醫系統圍繞“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的工作目標,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持續強化獸用抗菌藥專項整治工作,嚴密防范獸藥殘留超標風險,有效保障了動物源性食品安全。
一是推進獸用抗菌藥專項整治。上半年各級獸醫部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8.82萬人次,檢查獸藥生產經營單位20.11萬個次。建立獸藥案件查處結果通報制度,通報了各地2016年第四季度假劣獸藥案件查處情況和2016年9個典型案件。二是推進國家獸藥基礎數據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國家獸藥基礎數據信息平臺,實現獸藥生產企業和獸藥產品“二維碼”追溯“兩個全覆蓋”。三是推進獸藥質量和獸藥殘留監控工作。組織實施獸藥質量、獸藥殘留和細菌耐藥性三個監測計劃,抽檢獸藥產品7 484批次,抽檢豬肉、雞蛋、牛奶等畜禽產品4 264批次,檢測了14類70種藥物殘留。四是推進動物源細菌耐藥控制。印發《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實施退出、監管、監測、監控、示范、宣教等6項行動,推動獸醫領域耐藥性控制工作。五是推進獸藥安全使用宣傳培訓。
7月26日~28日,四川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祝春秀同志率廳辦公室、產業處、計財處、草原處有關負責人對甘孜州深度貧困縣農業產業扶貧工作進行調研。
祝春秀一行先后深入道孚縣、爐霍縣、甘孜縣、新龍縣、理塘縣、雅江縣、康定市實地調研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草原保護與建設、現代草原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村改革與集體經濟發展、產業扶貧機制建立等情況,與基層干部、貧困戶代表進行了座談;與州、縣黨委政府交換了意見,肯定了甘孜州在產業發展、“飛地”產業扶貧園區建設、農村改革、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集體牧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進一步修訂完善農業產業扶貧規劃。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切實增強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二是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三是強化產業扶貧要素保障和科技支撐。加強科技、資金、金融等要素投入和基層農技人員組織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整合涉農資金,用好用活金融、保險等政策,形成合力,促進產業發展。四是進一步完善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加大培育集體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科學制定縣級貧困村產業扶貧基金實施細則,健全基金運行機制。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近期,財政部、農業部在自愿申報、競爭性遴選的基礎上,選擇我省實施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范,為全國五個示范省之一。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原則,對符合條件的益農信息社予以適當支持,建成運營37000個以上的益農信息社,益農信息社在行政村的覆蓋率達80%以上。我省將確定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誠信守法、有經濟實力和運營活力的建設運營企業,以省為單位制定統一的益農信息社基本服務目錄并向農民告知,益農信息社、村級信息員、省縣農業部門、運營商和服務商都要按照農業部的統一部署接入國家信息進村入戶公益平臺并開展在線服務,實現網絡全覆蓋、服務無盲區、運營可持續。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1.6億元。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經國務院批準,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經過縣(市、區)申請、省級推薦、專家評審等公開競爭選拔程序,我省宣漢縣、三臺縣、瀘縣為2017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重點縣,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市場主體建設畜禽糞污集中處理設施和規模養殖場實現全量化有效處理進行適當支持,每縣安排資金3650萬元,共1.1億元。
內江市種豬場多渠道多舉措開展“內江豬”開發利用。今年以來,為推動內江市100萬頭內江黑豬產業化項目,市種豬場與四川弘濟生態養殖公司利用內江豬抗病,抗逆能力強,耐粗飼,風味獨特等特性,擴大養殖規模,深化市場開發,走出高端生態種養結合新路線,成效顯著,是內江豬開發利用取得的又一成功案例。
今年以來,四川弘濟生態養殖公司在內江市種豬場的幫助和支持下,再引進內江豬100多頭,使內江豬能繁母豬達到300頭,通過流轉方式新增土地 200多畝,新建豬舍5500多平方米,進一步奠定了公司以綠色生態豬養殖為主導產業的基礎。在市種豬場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生態養殖,實現了與循環經濟的融合。目前,公司存欄有生態商品黑豬近2000頭,開設的專賣店遍布成都、重慶、內江、自貢、宜賓等城市,肉價高達28/斤~47元/斤,口味正宗,銷量好,受到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7月28日,隨著位于青神縣高臺鄉百家池村三組的陳義軍養殖場徹底關閉,標志著年初確定的2017年眉山市禁養區確需關閉或搬遷的422個畜禽養殖場全部關閉或搬遷,提前兩個月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年初,眉山市畜牧局組織各區縣對全市禁養區內確需關閉或搬遷的畜禽養殖場進行摸底調查,鎖定了2017年全市禁養區確需關閉搬遷422個畜禽養殖場。眉山市畜牧局印發了《關于認真做好2017年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制定了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閉搬遷“五必須”標準,市政府組織在彭山召開了全市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閉搬遷推進工作現場會,把4月確定為關閉搬遷“攻堅月”,強力推進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閉搬遷工作,明確要求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禁養區確需關閉或搬遷的422個畜禽養殖場的關閉搬遷任務。
市、縣(區)畜牧、公安、環保、水務等部門同時組織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百日整治”行動,加強部門聯合執法和協同監督檢查,今年以來,已查處畜禽養殖污染違法案件45件,依法行政拘留9人,有力地震懾了畜禽養殖污染違法行為。
財富中文網于2017年7月31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
中國500強排行榜中,10家農牧企業上榜:從營業收入來看,萬洲國際有限公司在這10家企業中排名第一;但以利潤來看,溫氏是這10家企業中最賺錢的,而雨潤食品虧損最嚴重,排名也下降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