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平
(永興縣畜牧獸醫水產局動物衛生監督所金龜鎮分所,湖南永興 423309)
新時期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問題及對策探析
曹瑞平
(永興縣畜牧獸醫水產局動物衛生監督所金龜鎮分所,湖南永興 423309)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農業發展的推動力,推廣人員在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現行的農技推廣體系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迫切需要我們解決,才能推動農技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問題;對策
(1)農業基礎薄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田灌溉條件差山洪災害不斷侵襲,農業生產物質技術條件差技術體系不完善,抵制災害手段不實際,沒有打開新的農業局面。農業服務體系管理體制不順,只負責技術指導,人、財和物全部由鄉鎮政府管理,農業服務中心有問題時鄉政府不管。
(2)資源不足矛盾突出。由于退耕還林,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的不斷增加及農村撂荒土地的不斷增加,實際用于農村生產的優質的土地越來越少。
(3)農民增收困難。實行家庭聯村承包責任制以后,單家獨戶分散經營,種什么種多少都由農戶自主決定,鄉鎮領導沒有給予建議,很難培育規模化的有競爭優勢的支撐產業,農業生產投入高產量低,農業生產效益低,農民增收困難。
(4)科技創新和儲備能力不足。缺乏技術人才,科技基礎條件薄弱,產業發展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村級沒有從事農技工作的專職干部,推廣技術主要靠村干部代理,他們只起到傳信帶信的作用,談不上技術試驗示范,農業技術推廣存在斷層現象。鄉鎮政府沒有經費培訓農業技術,縣委開展系統的技術培訓機會很少,農技干部技術更新速度緩慢,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技術的推廣進步。
(5)市場競爭壓力大。政府對農業生產全程服務沒有跟蹤到位,缺乏經濟意識,農業生產跟不上市場需求,生產的農產品沒有優勢,農村市場經濟體系建設落后,維護農民權益的措施不健全。
(6)金融助農乏力。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夠,農村合作金融、民間金融發展緩慢,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服務不到位,農業保險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存在農業風險分擔機制。經費籌措機制不順。鄉鎮財力有限,縣財政只能保障人員工資,沒有開展工作和項目的經費,基層服務體系存在“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問題。
(7)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村生產呈現出農業兼業化和農民老齡化的特征。現初步統計全鄉具有技術職稱的農民不到0.5%,留守耕地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中文化淺的農民占3%左右,其中小學文化占38%、初文化占49%、高中以上在家務農的農民少,多數農民年齡在60歲以上,不能識別真假農藥的農民占83%,不能識別真假化肥的農民占85%,不能識別真假種子的農民占81%.
2.1 轉變傳統觀念
農技推廣工作者要正確樹立服務觀念和創新觀念,改正服務態度強化服務技能,只有加強學習才能更新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在農業生產中,要引導農民樹立市場經濟意識,提高發展經濟思想意識,適應市場潮流,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不斷調整農業和種植業的內部結構,大力發展名產品和新產品,切實提高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只要轉變農技推廣工作者和農民的觀念農業才能實現現代化需求。
2.2 創新農技服務方式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者要創新技術服務模式,必須轉變農業技術不良作風,改變技術服務機關化的傾向,將農技推廣工作落到實處,與農戶和農業個體經營者以及農業經營企業融為一體,密切聯系群眾,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切實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真正服務于農民。根據《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要求,實行責權和利益相結合的技術推廣機制,對農業生產實施全方位的服務,以技術承包和轉讓以及入股的形式將技術推廣者、生產者、經營者的利益相結合,充分調動農業技術推廣者的積極性,讓農民得到利益經營者有效益,農技干部有動力,在農業生產實際中樹立農技推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3 完善農業政策支持力度
堅決貫徹執行中央關于財政支農的法律法規,讓改革開放成果與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大地,使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退耕還林直補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讓農民都能享受到這些利益,調動農民積極種植糧食和發展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
2.4 增強農業服務體系和資金的投入
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規定保障和改善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專業科技人員的工作條件,改變生活條件和工資待遇,保障技術推廣工作必要的工作經費和技術試驗示范場地,從根本上解決工作經費短缺的問題,增強農業服務體系和資金的投入使用。
2.5 加強農業生產跟隨市場需求
根據市場供應需求規律發展農業,市場需要什么產品農民就發展什么產品,服務體系必須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服務。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農業的要求,本著服務農民、講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原則,農業部門要積極推廣經濟實用和安全環保的農業技術,做到對農民負責也對市場負責,才能保證農業走向市場化。
2.6 加強農業技術的培訓
定期對農業技術進行培訓,對一些關鍵問題和農業季節性的問題進行研討,將技術培訓和試驗示范相結合,才能讓農業走進市場,開展技術培訓是農業推廣者首要任務,并且要說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真正保證技術培訓落到實處,縮短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周期,不斷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型的技術,加強對農民農業知識的培訓,讓農民對種植技術有所掌握,才能種植出優質的產物供應市場。
隨著新型技術的推廣,農業和農村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基層的農技推廣工作者,必須全面正確地把握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新形式和新問題,才能跟隨時代進步,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工作,深入基層了解農民的需求,順應市場經濟要求開展農技推廣工作,不斷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只有將基層工作落到實處,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1] 高強,焦源.農戶分化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優化研究述評[J].東岳論叢,2015,(9):1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