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盈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黃家寨鎮獸醫站,青海西寧 810000)
仔豬致病性大腸桿菌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
趙美盈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黃家寨鎮獸醫站,青海西寧 810000)
從西寧市4個養豬場采集到50份仔豬黃、白痢腹瀉糞便樣品,總共分離出50株大腸桿菌,其中致病性大腸桿菌有10株,對該10株致病性大腸菌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發現對丁胺卡那霉素、菌必治和恩諾沙星等藥物敏感,對慶大霉素、四環素、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復方新諾明等藥物有耐藥性。臨床上選用敏感藥物防治仔豬大腸桿菌病,能夠有效控制疫病。
仔豬;致病性大腸桿菌;分離鑒定;藥敏試驗
仔豬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埃希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可導致新生仔豬生長發育不良或大批量死亡,嚴重危害養豬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仔豬發病日齡和臨床表現,能夠分為三種:仔豬黃痢(多發于1~3日齡仔豬,以排出黃色糞便和迅速死亡為特征)、仔豬白痢(多發于7~30日齡仔豬,以排出灰白色粥狀糞便為特征)和仔豬水腫病(常見于斷奶后1~2周的仔豬,發病突然,致死率高達100%)。本文對50份仔豬黃、白痢腹瀉糞便樣品進行了細菌分離、生化試驗、動物致病性試驗及藥物敏感性試驗,旨在為防治仔豬大腸柑橘病提供科學依據。
1.1 病料采集
從西寧市4個養豬場(A、B、C、D)采集到50份仔豬(1~30日齡)腹瀉糞便樣品。其中A豬場15份樣品,B豬場23份樣品,C豬場6份樣品和D豬場6份樣品。
1.2 培養基和藥物
營養肉湯、營養瓊脂、麥康凱瓊脂、伊紅美藍瓊脂、微量生化鑒定管以及藥敏紙片。
1.3 實驗動物
50只體重約20g的小白鼠。
2.1 細菌分離
取少量樣品,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劃線進行細菌分離,于37℃培養24h后觀察菌落的生長情況,再從麥康凱瓊脂平板上挑取單個可疑菌落劃線于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于37℃培養24h后觀察培養基上的菌落特征,然后對可疑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
2.2 生化試驗
對分離菌進行腸桿菌常規生化試驗,試驗項目有:糖分解試驗(甘露醇、蔗糖、乳糖、葡萄糖和麥芽糖),甲基紅試驗(M-R試驗),靛基質試驗,硫化氫試驗,枸櫞酸鹽利用試驗,尿素酶試驗以及動力試驗。
2.3 動物致病性試驗
將52只健康小白鼠分成試驗組(50只)和對照組(2只)。采用分離菌肉湯培養物腹腔接種試驗組小白鼠,按0.4ml/只,每株分離菌接種一只;采用無菌肉湯接種對照組小白鼠,按0.4ml/只。間隔2h觀察一次小白鼠發病死亡狀況,持續觀察2d,將病死小白鼠先用新潔爾滅浸泡,無菌剖檢,采集心血涂片,經革蘭氏染色鏡檢,并將病料接種再伊紅美藍瓊脂,根據試驗結果統計4個豬場致死性大腸桿菌分離率。
2.4 藥敏試驗
對分離的致病性大腸桿菌采用圓形紙片擴散法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
3.1 細菌分離結果
共分離出50株細菌。分離菌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表現為濕潤、邊緣整齊,隆起、圓形,呈紅色,中等大小;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表現為邊緣整齊、隆起、圓形,呈紫黑色、帶金屬光澤,中等大小。分離的菌株革蘭氏染色均為陰性,為無芽胞、無莢膜、兩端鈍圓的短桿菌,初步判定為大腸桿菌。
3.2 分離菌生化試驗結果
所有分離菌株均可分解葡萄糖,產酸產氣;均可分解甘露醇、麥芽糖和乳糖,產酸;部分菌株可以分解蔗糖,產酸。所有菌株經動力試驗、靛基質試驗以及甲基紅試驗(M-R試驗)為陽性;經尿素酶試驗、枸櫞酸鹽利用試驗和硫化氫試驗為陰性,所有菌株生化反應結果同大腸桿菌典型的生化反應特性相一致,據此能夠判定分離菌株均為大腸桿菌。
3.3 動物致病性試驗結果(表1)
將分離菌株接種小白鼠約18h后,開始出現死亡,2d內有10個菌株導致小白鼠死亡,接種其他菌株的小白鼠有輕微癥狀;對照組的2只小白鼠健活。

表1 仔豬大腸桿菌病原分離結果
3.4 藥敏試驗結果
10株致病性大腸桿菌對丁胺卡那霉素、菌必治和恩諾沙星敏感;對慶大霉素、四環素、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復方新諾明不敏感(耐藥率100%);對環丙沙星、氟哌酸中度敏感;對鏈霉素、卡那霉素、痢特靈、頭孢氨芐及氯霉素有耐藥性。
(1)4個豬場50份糞便樣品均可分離出大腸桿菌,其中10株是致病性菌株。4個豬場(A、B、C、D)致病性大腸桿菌檢出率分別為20%、17.4%、33.3%和16.7%,由此可見導致仔豬發生腹瀉的原因部分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直接感染引起,還有部分原因是豬場日常飼喂管理不當,造成仔豬機體抗病力下降,由條件致病菌或其他病原體引起。
(2)藥敏試驗結果能夠看出,大腸桿菌對多種藥物如鏈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以及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均產生了耐藥性,原因可能是豬場長期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或普遍使用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以致大腸桿菌的耐藥性非常嚴重。為此,豬場防治疾病時應首先進行藥敏試驗,采用對疾病敏感性強的藥物治療,盡量聯合交叉用藥,防止耐藥菌株的產生。
(3)臨床上仔豬大腸桿菌病的發生同仔豬機體抵抗力、環境衛生條件、氣候變化、飼料營養及飼養管理等因素密切相關,應從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引種,注重母豬飼管、改善飼養條件,疫苗注射以及合理選擇用藥等方面綜合防控本病。
[1] 姚火春.獸醫微生物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 周華林,熊江林,王長義,等.豬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2009,36(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