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權 李基旺
(廣東省湛江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廣東湛江 524094)
談談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綜合防控措施及體會
李水權 李基旺
(廣東省湛江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廣東湛江 524094)
當前,隨著集約化養豬生產的發展,其高密度的飼養使得豬呼吸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日趨上升,呼吸道疾病已經成為豬場的頭號疾病。此病病程較長,以病因多、表現復雜、診治難度高、單一措施防治效果差等現狀,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將從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綜合防控措施展開討論。
呼吸系統;感染;防御措施;癥狀
1.1 傳染性因素
疫病爆發時,大量細菌、病毒會在豬舍中滋生,當豬群機體抵抗力下降,內源性感染的病原菌就被激活,引起呼吸道疾病爆發,外來引進種豬或仔豬,未進行隔離或隔離時間不足,病原未完全凈化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1.2 病原菌感染
引發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主要有支原體肺炎、傳染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萎縮性鼻炎和豬肺疫等。幾乎80%豬場都有存在支原體肺炎感染,是最常見呼吸道疾病(氣喘病)。
1.3 病毒性感染
主要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瘟、偽狂犬和豬流感等。
1.4 寄生蟲感染
主要是由豬的蛔蟲、后圓線蟲、肺絲蟲的幼蟲或成蟲寄生于豬的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1.5 飼養管理因素
豬舍內粉塵較多,飼養密度大,密閉的豬舍,通風不良,導致豬舍氨氣、二氧化碳濃度高。還有很多因素如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影響、應激反應過重、頻繁接種疫苗、營養物質的缺乏等均可促進病原體的傳播。冬春季節交替,環境溫度驟降,早晚溫差大,這種冷應激加上病原、環境等因素,容易導致豬出現呼吸道疾病給合征,加重豬場的損失。
1.6 綜合因素
事實上,以上病因并不是孤立的,它們往往相互促進,互為因果。從而使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病因變得異常復雜,這也是豬呼吸系統疾病難以診斷和防治的原因所在。
2.1 臨床癥狀
臨床表現以肺炎癥狀為主,病豬咳嗽、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加快、部分呈腹式呼吸、眼鼻分泌物增多、口吐白沫甚至流出血水。病豬局部皮膚發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長緩慢或停滯成為僵豬。母豬群的繁殖性能下降,妊娠后期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弱仔,胎兒木乃伊化,出現呼吸困難;新生仔豬出現呼吸道癥狀,高死亡率(80~100%)。少數母豬表現為產后無乳、胎衣停滯及陰道分泌物增多。如果飼養條件差、密度大、不良應激多、處理措施雜亂,發病率、死亡率和臨床表現更為嚴重。
2.2 豬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病變
所有病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齡的保育豬剖檢可見彌漫性間質性肺炎以及淋巴結的廣泛腫大,肺出血、硬變(不能萎縮的橡皮肺)和花斑樣病變(灰白色壞死與褐色出血斑塊狀相間),個別肺有化膿灶,病豬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豬有廣泛性多發性漿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纖維蛋白滲出,甚至造成粘連),有些肺部病變與豬支原體肺炎相類似。
除肺部出現病變外,有的病豬還可見鼻孔流血或帶血泡沫,喉頭出血、水腫,扁桃體腫大、出血,多部位淋巴結腫大、出血,氣管粘液或泡沫增多,甚至帶血。
由于豬呼吸系統疾病病因復雜,所以不能指望單一措施防控本病。結合發病豬群具體情況,采取綜合措施對癥處理,或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堅持自養自繁的原則,建立穩定的種豬群,不輕易引種。如要引種,首先要搞清所引豬場的疫情,此外,還應進行血清學檢測,陰性豬方可引入。引入后必須建立適當隔離區,做好監測工作,一般需隔離檢疫4~8周,風土馴化,免疫注射,健康者方可混群飼養。
(2)規模化豬場應徹底實現全進全出,至少要做到產房和保育兩個階段的全進全出。
建立健全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定期對豬舍和環境進行消毒,保持豬舍、飼養管理用具及環境的清潔衛生。
(3)做好豬群飼養管理。在呼吸道疾病高發期,盡量減少豬舍粉塵、降低畜舍氨氣濃度,變干料為濕料,豬舍窗戶常開,若冬春較為寒冷,則應在中午兩小時內將南北方窗戶打開,進行通風換氣。用好料,保證豬群的營養水平,提高豬群對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繼發感染的發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損失。
(4)建立一整套寄生蟲防治程序。包括種母豬、公豬、仔豬及產后母豬,阿維菌素、多拉菌素等均可選擇,拌料及注射相結合。
(5)增強豬群的免疫力。免疫力的增強依靠兩個方面,一是使仔豬在哺乳期采食到足夠的初乳;二是在保育期進行合理的疫苗免疫。
(6)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種,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別是豬瘟、豬偽狂犬病和豬氣喘病的控制
(7)定期對豬群中豬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感染狀況進行監測,以了解該病在豬場的活動狀況。
(8)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平時要注意觀察豬群的變化,一旦個別豬出現癥狀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并對整個豬群進行藥物混飼預防。
適當使用藥物控制豬群的細菌性繼發感染。建議在妊娠母豬產前和產后階段、哺乳仔豬斷奶前和斷奶后、轉群等階段按預防量適當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藥物和中藥,以防制豬群的細菌性繼發感染。對哺乳仔豬 3、7、21日齡進行三針藥物預防注射,如“替米考星”、“頭孢噻呋”等。
治療原則 治療豬呼吸道疾病應以治療原發性病因為主,并結合對癥治療,控制繼發感染,輔以支持療法,以增強機體的抗病力和自身免疫力。
(1)治療方法
①喘必治(卡那霉素注射液)10ml、頭孢噻呋鈉400mg混合按2ml/10kg肌注,效果很好。
②速倍治(頭孢噻呋鈉注射液):10mg/kg體重 肌注,隔d一次,連用二次。
③20%氟苯尼考注射液(嗜喘至尊)10ml 、30%替米考星注射液(呼泰喘奇)10ml混合,用量2ml/10kg肌注,每日一次,連續5d為一療程,效果很好。
病程嚴重可用以上2與3方分左右兩邊肌肉注射效果很好。(2)采用中藥方劑對癥治療
方劑一:實踐證明麻杏石甘湯是治疔呼吸系絞疾病的首選方劑之一。處方組成:炙麻黃、姜黃各150g、杏仁80g(去皮)、生石膏900g、二花、連翹各300g、蟬蛻,僵蠶各100g黃芩、知母丶元參、生地、麥冬、花粉各240g,大黃、炙甘草、桔梗各200g混合粉碎成細末。
方劑二:款冬花,貝母,桔梗各1000g。知母,杏仁,麥冬各500g梔子3000g,甘草500g,石膏2000g混合粉碎成細末。
方劑三:貝母、葶藶子、板蘭根、茯芩各300g,桔梗240,黃芩、梔子甘草各180g,混合粉碎成細末。
以上方劑都有清解肺熱,止咳平喘的功效。預防按0.5~0.8%,治療按1~1.5%拌入飼料中喂服。連用10~15d。任選一方加入抗生素:氟苯尼考粉十強力霉素或替米考星十氟苯尼考療效更佳,抗生素飼喂7~10d。
(3)在使用過程中抗生素可以交替使用,以免產生耐藥性。中藥起效慢,要按療程使用。
建議改變圈舍設計,防止密度過大,減少應激。
加強病豬飼養管理與藥物治療相給合,早期治療,才能收到較好效果。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在飲水中加多種維生素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根據以往經驗和臨床表現,豬呼吸道綜合癥病程復雜,單靠中醫或西醫的單方面治療很難治愈且易反復,而在臨床上用中西藥聯合應用,可明顯縮短病程,提高療效,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和效果,治愈率高且不易反復發生;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用藥成本,而且也可以避免濫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所產生的毒副作用和藥物殘留。
對已發病豬群應采用藥物拌料飼喂,對食欲不佳或廢絕的豬采取藥物肌注或飲水給藥的方法同時進行群體治療。治療豬呼吸道病最好使用長效制劑,減少反復抓豬、反復注射對豬產生過多的應激,引起豬只死亡。抗生素不能在飼料中長期添加,以防病菌產生耐藥性以及育肥豬抗病力下降。
由于豬呼吸道感染的細菌多數易產生耐藥性,在實施治療時,注意選用最敏感的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并采用聯合用藥和定期輪換用藥的方法,以盡可能減少細菌產生耐藥性。同時豬呼吸道疾病易出現反復發病,臨床治愈后,最好通過飼料拌藥或飲水加藥的方法,連續用藥7d,以鞏固治療效果,防止豬呼吸道疾病出現反復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疾病預防不能完全依賴藥物,因為藥物的作用是有限的;疾病的預防也不能完全依賴疫苗,因為不是所有疾病都有疫苗,而且每一種疫苗的保護率也不是100%。疾病預防的關鍵是改善豬場的飼養管理,飼養管理水平提高了,豬場發病率降低了,就會向良性循環發展。養殖過程中,環境控制是當前防控豬群呼吸道疾病中的重點!也是養豬生產投入少,提高收益的關鍵點!相信做好豬舍環境控制,會讓您在防控豬呼吸道疾病的路上事半功倍。
[1] 陸紅梅,張建忠,梁大明.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綜合防治[J].河北畜牧獸醫,2005,21(10):20-21.
李水權(1969—),男,大專學歷,職稱: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技術推廣。
李基旺(1967—),男,大專學歷,職稱: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