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鳳輝
(廣西欽州市欽南區康熙嶺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欽州 535000)
淺談影響豬瘟免疫效果原因分析及措施
鐘鳳輝
(廣西欽州市欽南區康熙嶺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欽州 535000)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高傳染度和致死性病癥,各年齡、品種、性別均易發病并死亡。本文總結了常見的影響豬瘟免疫效果的原因,并針對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分析影響豬瘟免疫效果的因素,提出一些預防措施,以供臨床參考。
豬瘟免疫;免疫失敗;豬瘟預防措施
目前在我鎮,豬瘟是最嚴重危害養豬業的主要傳染病,據調查,豬場由于傳染病引起的豬死亡有40~50%與豬瘟有關,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高傳染度和致死性傳染病,其特點是傳染性強、發病率極高、死亡率較高,嚴重威脅著養豬業的發展。目前,對于豬瘟的治療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只能以接種豬瘟細胞活疫苗的免疫接種方式為主,雖較好地控制了豬瘟的流行,但由于免疫不當、野毒感染等引起的免疫失敗,以及一些管理方面的因素,給豬場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1.1 豬瘟疫苗方面問題
一是疫苗劑量不足。我國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是以能預防臨床感染為標準,應用這一標準進行免疫,常有部分豬的抗體水平達不到預防亞臨床感染水平,這部分豬感染強毒后常可引起亞臨床感染。免疫注射時漏液、打飛針,導致實際注入豬體內的疫苗劑量不足。二是豬瘟疫苗本身質量存在抗原含量低、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此外,疫苗的貯存、運輸設備簡陋,未達到規定要求;運輸環節過多,疫苗瓶破損,運輸過程中溫度過高,造成疫苗污染、失效。三是疫苗稀釋后未在規定時間內用完或置于高溫環境下,都會降低疫苗效價,影響免疫效果。
1.2 免疫程序及操作技術不規范
目前我鎮大多數養豬場一般采用種豬集中統一免疫、斷奶時母豬與其仔豬同時免疫和超前免疫三種免疫程序。由于防疫人員操作不規范,注射部位不準確,藥液注入脂肪層;免疫器械消毒不嚴格,針頭未及時更換和消毒,無法達到免疫效果。
一是每頭豬都要接種四種疫苗,但由于基層獸醫隊伍力量薄弱,補免工作很難實施,有的豬僅接受過一次免疫,有的在集中免疫行動后出生或補欄的豬很容易漏免,出現免疫空白,導致豬瘟免疫抗體難于達到有效保護水平。 二是超前免疫,即在仔豬出生后吃初乳前進行免疫注射,注射后2h讓仔豬吃上初乳,但在實際操作中困難很大,如母豬深夜產仔或分娩過程過長,仔豬出生后已吮吸初乳又免疫,或疫苗稀釋后放置時間過長,疫苗效價不高等。三是仔豬斷奶時與母豬同時免疫。豬場多采用仔豬早期斷奶技術,仔豬的斷奶時間為21-28日齡,如果母豬出現繁殖障礙問題,此時進行豬瘟免疫,就會出現首次免疫失敗。
1.3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偽狂犬病毒、豬圓環病毒Ⅱ型、豬細小病毒等的感染或混合感染本身除可引起豬繁殖障礙和呼吸道疾病外,還直接侵害豬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造成免疫器官受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對豬瘟等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低,甚至不產生免疫應答,造成免疫失敗。
1.4 藥物使用因素
飼料中的霉菌毒素不僅可引起肝細胞的變性和壞死、淋巴結出血和水腫,嚴重破壞體內的免疫器官,引起機體的免疫抑制,還會抑制蛋白質合成,從而影響抗體產生。飼料中混雜其他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也能導致免疫抑制。
2.1 保證疫苗質量和劑量
一是要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的規定保存、運輸和使用疫苗。豬瘟疫苗的儲存條件要求較高,應在冷藏條件下運輸,在-15℃以下保存。二是要注意避免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帶來的不利影響,應選擇在氣溫相對較低時運輸,同時行車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停車,縮短行車時間。村級動物防疫員進行免疫時要配備疫苗專用冷藏箱,疫苗保存要做到“苗隨冰行,苗完冰未融”。
2.2 規范免疫操作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是免疫前要對各種器械進行徹底消毒,注射一頭豬要更換一次針頭。疫苗注射時要避免注射到脂肪層,以免影響疫苗的吸收。仔豬選擇9#15號針頭注射,中豬用12#25號、大豬用16#30號、成年豬用16#38號針頭較為適宜。二是仔豬應在25~30日齡時進行豬瘟首免,60~70日齡時進行二免。首免日齡過早,疫苗與母源抗體發生中和反應,不產生免疫保護作用。母豬的免疫要在配種前進行,妊娠母豬不宜免疫。
同時乳前免疫可避開母源抗體的干擾,迅速提高初生仔豬抗體水平,發揮主動免疫作用,劑量為4頭份/頭。要注意的是應控制仔豬在免疫后2h才可吮吸初乳,并在仔豬35日齡和70日齡時各再注射豬瘟疫苗4頭份/頭。
2.3 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合理使用獸藥
一是接種疫苗前后,應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口服或肌注亞硒酸鈉維生素E等免疫增強劑來增強免疫效果,也可用乳酸菌、白細胞介素、干擾素等。 二是免疫接種前后12h禁止投喂抗病毒類藥物。在飼料中添加霉菌吸附劑,吸附黃曲霉毒素、F2毒素等霉菌毒素,降低或部分消除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2.4 建立免疫抗體監測系統
定期進行免疫抗體監測,對于免疫后抗體未達標的仔豬要及時補免,補免后抗體水平仍未提高,若疑為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應予以淘汰。結合豬瘟抗體監測,應堅決淘汰隱性感染或潛伏感染的種公豬和母豬,消除引起仔豬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的傳染源。
綜上所述,豬瘟免疫失敗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豬瘟的預防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加強飼養管理,充分了解豬的抗體水平,科學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加強免疫管理;同時切實加強豬場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的保護率,減少疾病的發生,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養豬業的經濟效益。
[1] 何志強,何雪紅,王鑫,等.影響豬瘟免疫效果的因素及防治措施[J].畜牧與飼養科學,2010,(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