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山東省平邑縣畜牧獸醫局,山東臨沂 273300)
淺談仔豬白痢的綜合防治措施
李 濤
(山東省平邑縣畜牧獸醫局,山東臨沂 273300)
多年以來,仔豬白痢一直是困擾著一些豬場和養殖戶的一大難題。據調查,凡飼養管理跟不上,環境衛生條件差的豬場和養殖戶均發生仔豬白痢,發生過仔豬白痢的圈舍,若消毒不嚴格常年均可發生。發生白痢的仔豬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導致 “僵豬”或死亡。本文以仔豬白痢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和綜合防治措施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仔豬白痢;綜合防治;防治措施
仔豬白痢主要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臨床上以下痢,排乳白色、灰白色漿狀、糊狀糞便為特征。一般發于10~30日齡的仔豬,多發于10~20日齡仔豬,常見全窩或部分仔豬發病。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季、早春及夏季炎熱季節多發,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很大,直接影響養豬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減少仔豬白痢的發生。
1.1 飼養管理不當,圈舍衛生條件差
(1)仔豬飼養管理不當。保溫措施較差,由于仔豬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抵抗力較差,容易受涼拉稀;由仔豬引起仔豬受寒,導致胃腸機能紊亂,使大腸桿菌大量繁殖,引起仔豬下痢;仔豬受熱,特別是在夏季,仔豬又缺乏飲水,引起大腸桿菌大量繁殖,導致下痢;初生仔豬飼料營養中鐵鹽或其它營養成份補充不足,或者因其它原因引起仔豬消化不良性下痢。
(2)母豬飼養管理不當。哺乳母豬患病后,體溫升高,乳汁變性亦可引發。乳汁過稠或過稀,引起仔豬消化不良或營養不良。母豬過瘦,所分泌乳汁不足或過稀,導致仔豬消化器官發育不良,引起下痢。母豬飼喂不當,如突換飼料或飼喂霉壞飼料導致母豬分泌的乳汁變壞,引起仔豬下痢。部分母豬患病發熱,引起生理代謝紊亂,導致母乳變性。仔豬吸奶后消化不良,大腸桿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致使腸道變性而發生下痢。
(3)圈舍衛生條件差。不重視環境清潔衛生,圈舍里到處是糞尿污水,沒有及時清掃。應該保持豬舍通風良好,干燥衛生,溫度、濕度適宜,減少其他應激反應是預防該病的關鍵。
1.2 飼糧單一導致仔豬白痢發生
散養戶沿用傳統的飼喂方式,總是飼喂母豬干草料及粗糠等無營養性飼料。有些青綠飼料通過高溫加熱處理飼喂,使維生素遭到破壞,所以大多母豬產后出現泌乳量少,仔豬營養不良,抵御疾病能力弱,促使該病發生。
仔豬發病常有先后,拖延時間較長,且癥狀輕重不一。仔豬出現白痢前有一定的預兆,如不活潑,吮奶不積極,拉出粒狀的兔子糞屎,經半天或一天后出現典型癥狀,排出漿狀、糊狀的稀糞,呈乳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具腥臭味,性粘膩。隨著病情的加重,腹瀉次數增加,病豬拱背,被毛粗亂污穢、無光澤,行動緩慢,迅速消瘦,有的病豬排糞失禁,后軀沾污糞便,眼窩凹陷,脫水,臥地不起,若不加治療或治療不當一般經5~6h死亡,或轉為慢性成為僵豬。有的并發肺炎,大約有10%的死亡率,高的可達50%以上。
3.1 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其抗病能力
加強對母豬和豬仔的各項管理。對母豬尤其是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根據不同飼養階段調配飼料,飼料應多樣化。給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提供合理的營養,確保母豬產后食欲旺盛、泌乳量高。母豬產前一周開始適度減少飼料。臨產當日只喂少許鹽水補液,產后逐漸加料。哺乳期間,不隨意變更飼料配方或更換飼料,禁止使用高能量飼 料。尤其不使用普通高能量飼料配比的肉豬飼料來喂哺乳母豬。禁止飼喂發霉變質飼料;母豬生產時,接產員要保證無菌操作,產仔后母豬欄圈要保持清潔干燥,防止乳頭污染,不讓仔豬吸吮不潔乳頭。仔豬生后12 h剪牙,仔豬生后口服有益活菌制劑或口服抗生素,2次/d,連用3 d。生后3 d補鐵150 mg、硒1 mg,15日齡時重復1次,用量加倍。仔豬3日后開始補水,在補水中加入酸制劑。仔豬 7~8日齡開始補料,可同時在飼料中加入酸化劑及活菌制劑,也可單獨在飼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仔豬也應及時補料,添加維生素,加強運動,補充飲水。
3.2 搞好圈舍環境衛生,保持溫度適宜
豬舍地面應以水泥地面為好,既干燥又易于清洗。在母豬產仔前,應將圈舍打掃干凈,定期對環境和圈舍消毒,圈舍經常保持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冬季減少圈舍沖洗,并經常更換墊草,發現有痢便及時在上面撤上一些生石灰并清掃干凈,對飼料槽及水槽經常清洗,保持干凈。后期做到勤打掃,不讓糞尿和污水積存,飼槽經常洗刷,保持清潔衛生。初生仔豬的適宜溫度是30~32 ℃,10~30日齡22~28 ℃為宜,根據季節做好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溫工作。
3.3 仔豬發生白痢的預防與治療措施
(1)做好疫苗免疫,目前市面上有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菌苗,大腸桿菌K88ac- LTB雙價基因工程菌苗,仔豬大腸桿菌腹瀉K88、K99、987P三價滅活菌苗,MM-3工程菌苗等。其中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菌苗是國內應用較多,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較高的產品,可依據說明書及時保量對母豬和仔豬進行免疫預防。
(2)仔豬白痢應以抗菌消炎、補血、補液、早發現早治療為原則。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配合補液、添加收斂藥物、葡萄糖和維生素等,但應注意臨床用抗生素3~6個月應至少更換一遍。有條件的豬場以藥敏試驗為依據來指導選藥,切忌濫用抗生素。隨著中獸醫的應用越來越多,也可配合中醫療法進行治療,如煙鍋子法、大蒜療法等。
綜上所述,通過對加強母豬、仔豬的飼養管理以及預防等綜合措施,能很好的解決仔豬白痢病的發生和降低仔豬白痢病的死亡率,對豬場以及養殖戶提高養豬經濟效益有一定的意義。
[1] 山國林,佟萬祥.淺談仔豬白痢的綜合防治措施[J].云南畜牧獸醫,2011,(12):15.
[2] 佚名.仔豬白痢處方[J].北方牧業,20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