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舉
(山東省濟南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山東濟南 250306)
仔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治方法淺析
王洪舉
(山東省濟南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山東濟南 250306)
豬流行性腹瀉(PED)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引起的以仔褚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給整個養豬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的增強,農林畜牧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政府的廣泛關注。人們對豬肉的質量安全方面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就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方法、預防及治療方法進行了分析。
仔豬;流行性腹瀉;防治
豬流行性腹瀉(PED)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引起的以仔褚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豬流行性腹瀉與傳染性胃腸炎很相似,往往年齡越小癥狀越重,死亡率高。目前該病治愈率較低,因此只能加強預防、增強免疫力、消除并發癥及凈化病豬來進行防治,給養豬業造成巨大損失。
豬流行腹瀉病毒(PEDV),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只發生于豬,各種年齡的豬都能感染發病,病豬是主要傳染源。哺乳豬、架子豬或肥育豬的發病率很高,尤以哺乳豬受害最為嚴重;母豬發病率變動很大,約為15~90%。該病毒一般生存在腸絨毛上皮和腸系膜淋巴結內,可以通過病豬排泄的糞便污染飼料、飲水等進而感染健康豬,所以通過消化道傳染是主要的傳播途徑。該病并不受豬的性別、品種、年齡等因素所影響,因而各種品種豬都有可能感染,多發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份。該病傳播速度很快,呈地方性流行,尤其是基礎條件較差、管理不嚴、規模較小的養殖場更易感染該病。
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水樣腹瀉,或者在腹瀉之間有嘔吐,嘔吐多發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癥狀的輕重隨年齡的大小而有差異,年齡越小,癥狀越重。一周齡內新生仔豬發生腹瀉后3~4d,呈現嚴重脫水而死亡,死亡率可達50%,最高的死亡率達100%。病豬體溫正常或稍高,精神狀況不佳,食欲減退或廢絕。持續劇烈腹瀉,排泄物顯酸性,腥臭,顏色發黃或發黑。
哺乳仔豬感染后體溫有顯著的增加,伴有嘔吐腹瀉,運動不靈活等,較難完全恢復。保育豬和育肥豬感染后有輕微的拉稀癥狀,較長時間后可以自愈,死亡率不超過3%。成年母豬沒有較重的病癥,有的只有輕微咳嗽,可自愈。肥育豬在同圈飼養感染后都發生腹瀉,一周后康復,死亡率1~3%。成年豬癥狀較輕,有的僅表現嘔吐,重者水樣腹瀉,3~4d可自愈。
該病病變主要發生在小腸部分,通過解剖檢查可發現有略顯黃色的不明液體充滿腸道,導致腸壁被撐開變薄,黏膜炎癥明顯,有出血點。將小腸絨毛上的腸上皮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可發現脫落并有空泡化現象。
豬流行腹瀉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臨床癥狀極其相似,所以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方法來診斷。
臨床診斷一般采用解剖的方法,解剖可見腸壁泛紅略透明且被撐開,有液體充斥腸道,可初步診斷。實驗室診斷一般采用的是培養細菌然后分離鑒定,是當前最有效的、最準確的檢測方法。為了診斷結果的準確性,還可采用TGEV/PEDV/RV三重RTPCR方法。
首先母豬在空懷期可注射豬流行腹瀉病疫苗加強母豬自身的免疫能力,還可以通過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及藥物保健等措施來增強母源抗體;堅持自繁自養,仔豬在做好飼養管理的同時可結合補鐵、注射豬流行腹瀉病疫苗,一般采用豬傳染性胃腸炎與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苗進行免疫預防,同時可用黃芪多糖溶液或電解多維溶液飲水,以提高仔豬自身免疫力。加強飼養管理,必須定時、定期對圈舍進行嚴格消毒,確保環境衛生;此外應保證所用飼料的質量和安全,切忌用霉變飼料。
病毒性疾病大多沒有有效治療藥物,一般可給母豬接種疫苗,增加母源抗體,當仔豬食用母乳后達到被動免疫的效果。也可給仔豬接種傳染性胃腸炎或病毒性腹瀉疫苗。此外可選用黃芪多糖、板藍根制劑等藥物增強機體免疫力,控制并發癥。由于劇烈的腹瀉,體內氯離子和鈉離子大量喪失,電解質紊亂引起機體等滲性脫水,治療時往往要結合補水以補充體液,可用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腹腔注射。如果有貧血癥狀可用維生素B12肌注,此外根據病情可適當肌注阿托品注射液,以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減輕腸胃疼痛。
可結合抗生素消除并發癥,最好要進行專門的藥敏試驗,選用敏感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如恩諾沙星、頭孢噻肟、土霉素、鏈霉素等。
還可以選用干擾素來防治該病,可用雞新城疫I系苗作為干擾素誘導劑。具體方法是:將新城疫I系苗按50~100倍用生理鹽水稀釋,然后進行肌肉注射,劑量為5ml,l次/d,連用2d。這種方法可以現配現用,較為方便。
中藥如金銀花、板藍根、黃芪、穿心蓮等有補氣健脾、滲濕止瀉,對該病有一定的防治療效。
仔豬消化道未發育成熟、消化機能不健全、消化腺不發達、自身免疫功能的不成熟以及早期斷奶應激引起的免疫抑制,是造成仔豬抗病力下降并引發感染性腹瀉的主要因素。減少應激反應,適時分析腹瀉的原因,利用外源抗體為仔豬提供被動免疫從而預防和治療腸道流行性腹瀉病,平時加強對母豬和仔豬的飼養管理,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一旦發現該病需及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以減少養豬生產中的經濟損失。此外做好豬舍、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處理好糞便,堅持藥物、管理和衛生相結合的凈化措施,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1] 高占國,翟自濤.仔豬腹瀉的診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6):16-17.
[2] 富永明,王浩,邢連臣.哺乳仔豬腹瀉的防控對策[J].吉林畜牧獸醫,2012,33(4):21-22.
[3] 李龍.仔豬流行性腹瀉的最新情況[J].養豬,2011,(5):87-88.
[4] 王相平,崔蘭芝,張恒權,等.仔豬大腸桿菌病的誘因、診斷及防制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7,(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