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琴
(福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福建福安 355000)
山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
吳小琴
(福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福建福安 355000)
羊肝片又名羊肝蛙病,是由片形吸蟲寄生于羊的肝臟膽管引起的一種蠕蟲病,多發生于地勢低洼的牧場、稻田地區和江河流域等。是由肝片吸蟲引起的一種發生較普通、危害嚴重的羊寄生蟲病。其特征是發生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膽管炎,嚴重時伴有全身中毒和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受到影響,甚至引起大量羊只死亡,造成很大損失。
山羊;肝片吸蟲病;診治
肝片吸蟲呈扁平葉狀,長20~30mm,寬5~13mm,自膽管內取出的鮮蟲為棕紅色。肝片吸蟲(俗稱柳葉蟲)在發育過程中需要中間宿主,即多種椎實螺。成蟲寄生在綿羊和山羊的肝膽管中,蟲卵隨糞便排出宿主體外,溫度適宜時即發育成毛蚴。毛蚴遇到中間宿主椎實螺時進入其體內,再經過胞蚴、雷蚴、尾蚴3個階段發育鉆出螺體,發育為囊蚴。
福安市某養羊戶飼養山羊152只,2016年1~4月份相繼有羊只出現精神差、食欲不振,漸漸消瘦,被毛干燥無光澤,流鼻涕,個別有打噴嚏等癥狀。同時病羊敏感性高,眼瞼、下頜、胸部及腹下出現水腫,并伴有腹脹、排黑褐色稀糞,用抗菌、止痢、消炎藥治療無效,出現死亡。通過調查,該戶飼養的羊曾在沼澤塘中飲水,發病羊23只,死亡5只。
癥狀的表現程度根據蟲體多少、羊的年齡、體質以及感染后的飼養管理情況,而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病羊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偶有腹瀉。肝區叩診時半濁音區擴大,敏感性增高,病羊迅速貧血。有些病例表現癥狀后3~5d發生死亡。
慢性型病程發展很慢,一般在1~2個月后體溫稍有升高,食欲略見降低;眼瞼、下頜、胸下及腹下部出現水腫。病程繼續發展時,食欲趨于消失,表現卡他性腸炎,導致黏膜蒼白,貧血劇烈。由于毒素危害以及代謝障礙,病羊被毛粗亂無光澤,脆而易斷,有局部脫毛現象。3~4個月后水腫更為劇烈,病羊更加消瘦,孕羊可能生產出弱羔,甚至死亡。
剖檢急性型主要病變見于肝臟,其次為肺臟。肝臟病變者為100%,肺病變者約占35%~50%。受大量蟲體侵襲的患羊,肝臟出血并腫大。擠壓切面時,液體中混雜有幼齡蟲體。因感染特別嚴重而死亡者黏膜蒼白,可見有腹膜炎,有時腹腔內有大量出血。慢性病例肝臟增大更為劇烈。至后期,受損部分顯著縮小,呈灰白色,可見肝臟表面不整齊,質地變硬,膽管擴大,充滿灰褐色的膽汁和蟲體。切斷膽管時,可聽到“嚓、嚓、嚓”之聲。由于膽管內膽汁積留與膽管肌纖維的消失,可以引起管道擴大及管壁增厚,觸摸時感覺管壁厚而硬,致使灰黃色的索狀物出現于肝臟的表面。肺臟某些部分有局限性的硬固結節,大如胡桃至雞蛋,其內容物為暗褐色的半液狀物質,其內往往含有1~2條活的或分解狀態的蟲體,結節的包囊為鈣化結締組織,肺臟表面的顏色正常。
檢查蟲的方法為:取新鮮的糞便5g搗碎后,放于一容器內,加5~10倍量清水攪勻后,自然沉淀約20min,后將上清液倒掉,再加入清水攪勻,并沉淀,如此反復2~3次,至上清液清亮為止。最后倒掉大部分上清液,吸取少量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鏡檢。
(1)診斷
在發病地區,一般根據下頜腫脹、不吃、不痢、貧血等癥狀進行診斷。但要確診必須采用糞便檢查法,發現卵蟲即可確診。
(2)特效藥治療對病畜進行有效的滅蟲,注意保肝、保膽,恢復肝膽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口服丙硫苯咪唑,羊10~20mg/kg,1次口服,間隔2d后重復一次;或口服阿苯達唑,羊5.0~15mg/kg,1次口服。也可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注射液,羊0.02ml/kg;皮下或肌肉注射氯氰碘柳胺鈉注射液(肝蟲凈),羊0.1~0.2ml/kg。由于肝片吸蟲對紅細胞破壞能力很強,驅蟲后應補血。
(3)輔助治療
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0%VC注射液,10%碳酸氫鈉注射液20mL,10%安鈉咖注射液,1次緩慢靜注,1次/d,連用2d。繼發感染者,肌肉注射抗菌素。
(4)中藥調理
體質差的病羊同時采用中藥調理,病情較輕者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15g、黨參12g、當歸12g、陳皮12g、白術12g、柴胡5g、升麻9g、益母草10g、麥芽25g、山楂25g、神曲15g,共研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1劑/d,連用2劑。病情較重者用附子理中湯加減:制附子20g、黨參10g、白術10g、澤瀉5g、干姜10g、甘草15g,研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1劑/d,連用3劑。
7.1 預防
進行定期驅蟲,每年1~2次。切斷中間傳播媒介,主要消滅中間宿主多種椎實螺,不到有污染的地方放牧,做好滅螺及糞便的發酵滅卵工作。防止病死羊散布蟲卵等病原體,肝臟進行高溫處理,嚴禁食用。
7.2 加強飼養管理
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可進行1~2次驅蟲,第一次可在秋末冬初10~11月,第二次可在4~5月。對畜糞及時清理堆積發酵,殺死蟲卵。要注意飲水及飼草衛生,避開有椎實螺(蟲卵→毛蚴→鉆入椎實螺體內→胞蚴→雷蚴→尾蚴→從螺體逸出→囊蚴)的地方放牧,以防感染囊蚴。給羊飲水最好使用自來水、井水。
肝片吸蟲病是由肝片吸蟲或大片吸蟲寄生于牛、羊肝臟和膽管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以消化紊亂、消瘦、肝炎、肝硬化、膽管炎為特征。綿羊、山羊對本病敏惑,常呈急性發病,死亡率高。定期驅蟲是預防和治療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驅蟲的次數和時間必須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一般可在春季和秋末冬初進行兩次預防性投藥,可選用丙硫苯咪唑、阿苯達唑等藥物。因此要選擇適宜的牧地放牧,不在沼澤和低洼污水地放牧。注意飲水衛生最好用自來水、井水或流動的河水。做好衛生,處理好糞便。每天清掃圈舍羊糞及墊草處集中起來堆積發酵不用生物熱殺滅蟲卵。
[1] 張娟.山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J]. 畜牧獸醫雜志,2011,3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