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鵬
(山西省河津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山西河津 043300)
豬腹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張曉鵬
(山西省河津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山西河津 043300)
春末秋初,為生豬養殖腹瀉病高發季。針對腹瀉病的發生,文章總結此病的危害,分析此病的誘因,針對性提出對應的預控和治療措施,以供同仁參考和借鑒。
腹瀉;養殖;防控
生豬尤其仔豬因腸道內尚未建立穩定的微生態系統,自身抵抗力較低,對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和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腹瀉病的發生。哺乳仔豬以傳染性腹瀉較為常見,而保育仔豬以日糧抗原過敏、斷奶、飼料突然更換、寒冷、環境應激等非傳染性因素引起的腹瀉為主。生豬感染腹瀉病,嚴重降低機體免疫力,加重繼發病感染幾率。而且,有腹瀉癥的病豬,多數長勢遲緩,影響育成率。泌乳母豬感染后表現高度體弱、泌乳停止、食欲不振等。架子豬、育肥豬和成年豬表現為食欲不振或廢絕,體重迅速減輕,部分造成脫水死亡。2周齡以內仔豬死亡率可達100%。
2.1 預防措施
要樹立“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綜合防控”的經營理念,加強飼養管理,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豬腹瀉病的綜合防控。
堅持全進全出和自繁自養,嚴禁從疫區引進豬只。制定科學的防疫程序,加強對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豬瘟、偽狂犬及大腸桿菌病的預防。搞好環境和豬舍衛生,定期消毒,加強圈舍通風換氣,在通風換氣的同時必須保持豬舍溫度穩定。豬場排放的糞污和病死豬尸體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
控制日采食量。仔豬斷奶時,由于突然從哺乳轉為采食配合飼料,營養變化較大,仔豬容易過食,加之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引發腹瀉,因此,要控制食量。母豬產后要禁食1d,產后前幾天飼料中的蛋白質、脂肪濃度不應過高,3~5d后可逐漸提高飼料營養濃度。不要突然更換飼料,若必須更換飼料時應逐步進行,至少有1~2周的適應期。
接種防疫疫苗,調查豬腹瀉流行情況,母豬懷孕前后30d,用大腸桿菌苗分別注射1次,能大大降低仔豬黃白痢的感染幾率。母豬生產前30天,用豬腹瀉二聯苗,肌肉注射1次,預控仔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腸胃炎的效果更好些。不良應激發生前后,比如:轉圈、斷奶等等,制定切合實際的藥物保健計劃,嘗試添加抗菌類藥物同時,注意適量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抗應激類藥物,能起到降低仔豬腹瀉感染幾率的目的。或者,在母豬妊娠期,提前藥物保健,及早用藥防治,調理母豬腸胃微生態平衡,降低致病菌滋生感染,起到科學防病的目的。
2.2 治療措施
對豬腹瀉的治療,其先,查明腹瀉誘因,嘗試半饑餓療法,清理病豬腸胃。其次,改善管理條件,增強病豬體質。最后,對癥治療,抗病毒、抗細菌或抗寄生蟲。
病豬腹瀉不嚴重,經停飼、停水2~3d,期間,配用大黃蘇打水、夕碳銀,基本可痊愈。
病豬腹瀉嚴重,確診為病毒性腹瀉。病患豬緊急治療,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每次50~100ml;5%碳酸氫鈉注射液,每次10~20ml;肌苷,每次2ml。在病豬倒數第2、3乳頭外側,經消毒處理后,腹腔注射。最后,配用抗病毒類藥物,比如:迪塞米松,每頭豬50ml,治愈效果不錯。或,配用免疫增強劑,抗病毒中藥劑,治療效果更好。
在病毒性腹瀉治療期間,口服補液鹽是很重要和關鍵的。取,食鹽,2.5g/次;碳酸氫鈉,3.5g/次;氯化鉀,1.5g/次;葡萄糖,20g/次,上述兌水,1000ml/次,康復效果較好。
病豬腹瀉,確診為細菌性腹瀉。在調查了解病因的基礎上,配藥敏試驗遴選高敏藥物。比如:慶大霉素、新霉素、磺胺類藥物、諾氟沙星等等,在細菌性腹瀉治療中,均有不錯的療效。期間,配用維生態制劑,比如:益生菌、乳酶生等治療,能大大縮短康復療程。同時,注意口服電解質溶液或補液鹽,防治仔豬因脫水而電解質紊亂。條件不允許做不了藥敏試驗的,建議嘗試用乳酶生及干酵母,服用后調理腸胃。腹瀉治療期間,病豬后軀、乳房、腹部等處,有可能被排泄糞便污染的可能,務必及時清理,配用消毒液沖洗消毒。
豬腹瀉因寄生蟲感染,對癥及時驅蟲,注意豬舍環境衛生,改善舍內通風條件,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所有排泄糞便一律無公害處理,控制好此病的擴散和蔓延。日常驅蟲工作到位,母豬每胎驅蟲2次,育肥豬需驅蟲2~3次,能降低寄生蟲感染幾率。在寄生蟲病治療期間,伊維菌素用藥效果較慢,而且,幼蟲作用效果不顯著。經臨床試驗,筆者建議用伊維菌素,配芬苯達唑,用于懷孕母豬的治療,效果更好些。因寄生蟲病感染而導致的腹瀉,務必早做準備,早做預防。
所有腹瀉病例中,仔豬發病率最高。預防仔豬腹瀉,母豬在產前1~2d,用氯前列烯醇,分娩頭天晚上注射,第二天產仔。產仔當天,用麩皮湯、0.5%小蘇打溶液,及時喂服。產后注意防控三聯癥,子宮內膜炎、乳房炎、母豬不食癥,能大大降低腹瀉感染幾率。
豬腹瀉危害較大,一旦感染后,豬只抗病體質降低,易繼發并發癥,而導致生豬長勢遲緩,推遲出欄率。由此,務必掌握基本的康復治療措施。臨床發現有疑似病例,首先,隔離查明誘因,嘗試半饑餓療法,清理病豬腸胃。其次,改善管理條件,增強病豬體質。最后,對癥治療,抗病毒、抗細菌或抗寄生蟲。此病的預防,改善飼喂管理條件是前提。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切合實際的藥物保健計劃,嘗試添加抗菌類藥物同時,注意適量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抗應激類藥物,能起到降低仔豬腹瀉感染幾率的目的。
[1] 楊黎暉,李輝,李寬閣,等.仔豬腹瀉的病因分析及綜合防治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0,(5):98-99.
[2] 李航.豬病毒性腹瀉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6):340.
[3] 丁衛民,孫俊峰.仔豬腹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J].中國畜禽種業,2010,6(6):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