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海霞 王學強 周云鋒 褚歐成
(1.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寧夏銀川 750000;2.寧夏家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銀川 750000)
雞奇異變形桿菌的研究
邊海霞1,2王學強1周云鋒1,2褚歐成1,2
(1.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寧夏銀川 750000;2.寧夏家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銀川 750000)
奇異變形桿菌(proteus mirabilis,PM)屬于腸桿菌科變形桿菌屬,是革蘭氏陰性運動細菌,是人和動物的寄生菌和病原菌;廣泛分布于人和動物的體表、黏膜及消化道,其產生的毒素可引起中毒,是一種常見的條件性致病菌。本文就近年來國內有關雞奇異變形桿菌的研究做一綜述,為以后對其的認識與研究提供參考。
奇異變形桿菌;研究
雞奇異變形桿菌病是由奇異變形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在我國較為少見,但該病死亡率較高,由于其為一種新病,對其病原、流行病學等方面,人們還沒有廣泛認識。近年來,有少量文獻報道奇異變形桿菌與沙門氏菌屬具有共同抗原,能夠與沙門氏菌屬的多價血清和因子血清發生交叉凝集,引起菌種鑒定上的困難,因此,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各種日齡的雞均可感染,但以 7 周齡以下的雛雞最易感。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感染耐過雞的生長發育嚴重受阻,該病給養禽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感染該細菌的肉雞可能出現熱應激反應,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既可內源性傳染,也可外源性傳染,在人類,該菌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因此該菌越來越受到重視。
孫秋艷等在2006年做過雞奇異變形桿菌的流行病學調查,從來自各個不同地區的739份雞血清中,檢出奇異變形桿菌抗體陽性106份,總陽性率14.34%。70日齡以下商品代雞和父母代雞血清樣品321份,陽性率檢出率為6.85%;70日齡以上父母代雞血清樣品418份,陽性率檢出率為20.10%。不同地區雞場的抗體陽性檢出率差異不顯著(P>0.05),各地區不同日齡雞的抗體陽性檢出率差異顯著(P<0.05)。
發病雞群普遍表現體溫升高,表現為精神不振,羽毛蓬亂,無光澤,翅膀下垂,縮頸垂頭,食欲不振或不食。呼吸困難,打噴嚏,少數雞有明顯咳嗽,排出灰白色或黃綠色水樣糞便,重癥者肛門外有白色糊狀糞便。部分病雞蹌關節腫脹,多數為一側或兩側肢癱瘓不能站立。有的病雞有腳軟、頭向左上方偏轉等神經癥狀,部分病雞碎死,死前頻頻發生抽搐、痙攣。一般病程在1-3日死亡。
死亡雛雞體質消瘦,部分病死雛雞剖開腹腔時,能聞到一股特殊的氣味,嗦囊內充滿水樣內容物,喉頭充血,氣管充滿粘性分泌物。肺臟淤血,肺臟有干酪樣物,呈現暗紅色。脾臟腫大,有出血點。心肌松軟,心室擴張,心臟有點狀出血病灶。腎臟腫大、充血或出血,有尿酸鹽沉積,腺胃粘膜脫落,胃壁變薄,腸道嚴重出血,腸大部分粘膜脫落或易于剝離,腸壁變薄,腸內有大量水樣稀薄內容物。
常規的奇異變形桿菌鑒定方法有分離培養、生化實驗等,但步驟繁瑣,耗時較長,且對某些親緣關系近的種屬鑒別能力差,因此不適合于臨床大量樣品的快速檢測。孫秋艷等曾用自制雞奇異變形桿菌診斷抗原,建立了用平板凝集反應檢驗該菌的血清學方法,但奇異變形桿菌與沙門氏菌屬具有共同抗原,能夠與沙門氏菌屬的多價血清和因子血清發生交叉凝集,引起菌種鑒定上的困難。由于細菌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護作用,朱明華等提取雞變形桿菌的細胞外膜蛋白,制備兔抗雞變形桿菌的細胞外膜蛋白高免血清,純化得到IgG,并用熒光素標記,建立一種穩定、快速、特異性強的直接熒光標記抗體檢測方法,該方法為雞奇異變形桿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快速診斷奠定了基礎。鑒于rRNA基因高度保守、進化緩J漫,被稱為細菌的“活化石”,可以根據其序列分析鑒定病原菌和確定其在分類系統中的位置,近些年,細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被公認為細菌分類和鑒定的標準之一。
奇異變形桿菌鏡檢為革蘭氏陰性,呈單個或成對的球狀、球桿狀、長絲狀或短鏈狀的多形性桿菌,以桿狀為主,多單在;懸滴法觀察其運動性,暗視野顯微鏡下見菌體呈旋轉運動;硝酸銀染色法可見周身鞭毛;用濕墨水染色法未見有莢膜;用Schaeffer-Fulton染色法未見有芽抱。
李欣南試驗分別考察分離獲得的67株雞源奇異變形桿菌對氨芐西林、慶大霉素、四環素、黏桿菌素E、大觀霉素、頭孢噻呋、氟苯尼考、磺胺異唑、復方新諾明、恩諾沙星和多西環素11種抗生素的敏感性。藥敏試驗結果表明,雞源奇異變形桿菌對喹諾酮類、磺胺類、в-內酰胺類抗生素均有較高的耐藥率,獸醫臨床常用藥物恩諾沙星、氟苯尼考、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已達100%。作為飼料添加劑的黏桿菌素E的耐藥率也為100%,可見促生長藥物添加劑的使用也是耐藥性產生的主要途徑之一。
獸醫臨床致病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加使抗生素的藥效越來越低,必須不斷加大劑量才可以起到治療效果,結果不但加大了飼養成本,更是由于病程延長,影響了動物的生產性能,使養殖利潤下降。動物用藥以后,藥物以原形或代謝物的形式排到環境中,不僅對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而且大多數藥物或其代謝物仍具有活性,對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蟲等造成影響。此外,動物病原菌的耐藥基因是否會傳遞給人類病原菌已開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隨著人們對動物性食品安全的關注,細菌耐藥性及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
[1] 李欣南,夏欣,李永才,等.奇異變形桿菌研究進展[J].現代畜牧獸醫,2011,(12):73-75.
[2] 許海峰.雛雞奇異變形桿菌病的診斷[J].中國畜禽傳染病,1997,(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