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進益
(田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田林 533300)
慎防家兔養殖業中的“三大殺手”
謝進益
(田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田林 533300)
家兔以其肉質好、成本低廉、飼養周期短、見效快、價格穩定,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積極地作用,特別適合農村、老、少、邊、山、窮地區,是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好產業。而家兔的疾病防治也是兔業養殖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兔瘟、兔巴氏桿菌病、兔魏氏梭菌病被稱為“兔業養殖中的三大殺手”。有來勢兇猛、傳播快、傳染性強、死亡率極高等特點,一經發病幾乎無一幸免,全群致病而死亡,給家兔業養殖帶來極大威脅。當前春季正值這些病的高發期,所以,應做好這三種病的預防保健工作,防患于未然,確保家兔入春后健康生長。
兔瘟;兔巴氏桿菌病;兔魏氏梭菌病;防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兔肉消費量也越來越大,兔肉緊缺價揚,內銷前景廣闊。家兔是草食動物,飼料以草料為主,成本低,飼養周期短,成為農村、老、少、邊、窮地區扶貧攻堅助農增收的好產業,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積極地作用。而兔瘟、兔巴氏桿菌病、兔魏氏梭菌病以其來勢兇猛、傳播快、傳染性強、死亡率極高等特點,正日益成為家兔養殖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被稱為“兔業養殖中的三大殺手”。當前正值乍暖還寒的春季,是這三種病的高發期,做好這些疾病的防疫工作,是確保家兔入春后健康成長的關鍵。文章就這三種病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防治措施進行了闡述分析,以供同行參考。
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和毀滅性的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各種家兔均易感。3月齡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斷奶幼兔有一定的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發病。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多種途徑傳染,潛伏期48~72h。
1.1 臨床癥狀
多見于青壯年兔和老年兔。病兔精神不振,被毛粗亂,迅速消瘦。體溫升高至41℃以上,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欲增加。肛門松弛,流出少量淡黃色的粘性稀便。死前突然興奮,鳴叫,四肢劃動,有時鼻腔內流出帶血泡沫,全身抽搐,尖叫幾聲便倒地死亡。
1.2 病理變化
病死兔出現全身 敗血癥變化,各臟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和水腫。肺高度水腫,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點,切面流出多量紅色泡沫狀液體;喉頭、氣管粘膜淤血或彌漫性出血,以氣管環最明顯;肝臟腫脹變性,呈土黃色,或淤血呈紫紅色,有出血斑;腎腫大呈紫紅色,常與淡色變性區相雜而呈花斑狀,有的見有針尖狀出血;腦和腦膜血管淤血,腦下垂體和松果體有血凝塊;胸腺出血。
1.3 防治措施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預防接種是防止兔瘟的最佳和有效途徑,此外采取嚴格檢疫和獸醫衛生防疫措施。小兔斷乳后每只皮下注射1ml,5~7d產生免疫力,免疫期4~6個月。成年兔1年注射2~3次,每次注射1~2ml。一旦發生兔瘟,立即封鎖兔場,隔離病兔,死兔深埋,籠具、兔舍及環境徹底消毒;必要時,對未感染兔進行緊急預防注射,每只注射2~3ml。兔場不可在發病期對外售兔,杜絕從 疫區引種。
兔巴氏桿菌病又稱兔出血性敗血癥,是家兔的一種常見的、危害性很大的呼吸道傳染病。各種年齡的兔均可發生,但2~6月齡或體質虛弱的兔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本病傳播快,常造成全群發病,暴發時可全群覆滅。病畜和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帶菌動物均是本病重要的傳染源。
2.1 臨床癥狀
病兔體溫升高,精神萎頓,對外界刺激不敏感,食欲廢絕,呼吸困難、急促,咳嗽,打噴嚏,體溫升高至40℃以上,鼻腔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有的發生下痢,臨死前體溫下降,四肢抽搐。病程短者1~3d死亡,病程長者可持續1~2星期,最后消瘦、衰竭死亡,常以敗血癥告終,往往在晚上視檢時還健康如常,第二天早晨已死亡于兔舍內。
2.2 病理變化
鼻黏膜、喉黏膜和肺嚴重充血、出血,血液凝固不良,鼻腔有大量粘性或膿性分泌物。氣管黏膜充血和出血,并有大量紅色泡沫,呈急性纖維素性肺炎,肺膨脹不全、膿腫,表面有灰白色小結節,肺實質區出血,肝、脾、淋巴結腫大和出血。肝臟變性,并有許多壞死點。心外膜、心耳、心包膜常被覆纖維素樣物。腸黏膜有大量出血斑點,胸腔有大量黃色積液。
2.3 細菌學檢查
取心血、肝、脾組織涂片檢查,美藍染色后鏡檢,可見兩端著色的小桿菌,無莢膜,為單個或成對排列。分離培養。將病料接種于鮮血瓊脂平皿培養基上,24h后生長出灰白色露珠樣半透明小菌落。菌落濕潤,表面光滑,邊緣整齊,不溶血。取培養物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兩端鈍圓的小桿菌,無莢膜,為單個或成對排列。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細菌學檢查,確診為兔巴氏桿菌病。
2.4 防治措施
建立無多殺性巴氏桿菌兔群是防止本病的最好方法,兔場盡可能實行自繁自養的原則,嚴禁隨意引種。對新購進的兔只,應單獨飼養半個月,并適當運動,促進新陳代謝,確定健康無病后,方可合群飼養;定期進行檢疫,改善環境衛生,以改善食欲為主,注意保暖防寒,防治寄生蟲病等;預防接種,仔兔斷奶時肌肉注射兔瘟-巴氏桿菌二聯疫苗,1ml/只,每年二次,對預防本病有一定效果;治療采用同劑量的青、鏈霉素按4萬單位/kg混合肌肉注射。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引起兔的一種以劇烈腹瀉為特征的急性、致死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6~12周齡易感。以發病突然、急性腹瀉、排黑色水樣或帶血的膠凍樣、腥臭糞便、盲腸漿膜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潰瘍為主要特征。以冬春兩季最為常見。
3.1 臨床癥狀
病兔精神沉郁,拒絕采食,急劇腹瀉,病初糞便變形變稀,很快排帶血、膠凍樣或黑、褐色水樣糞便,有特殊的腥臭味,肛門周圍、后肢及尾部被毛被稀糞污染。病兔脫水,消瘦,在腹瀉的當天或次日即死亡。
3.2 病理變化
剖開腹腔后有特異腥臭味,胃內充滿飼料,胃底粘膜脫落,可見大小不等的潰瘍;小腸充滿氣體,腸壁變薄,粘膜呈彌漫性出血;空腸和回腸內有大量的膠凍樣液體和氣體;盲腸和結腸內充滿氣體和黑綠色稀糞便,有腐敗臭味;大腸內充滿黑綠色稀糞,腥臭;肝臟稍腫、質地變脆,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呈深褐色,膀胱積有茶色尿液,肺充血、瘀血,心臟表面血管怒張,呈樹枝狀。
3.3 診斷
根據兔群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結合實驗室診斷(小鼠毒素試驗、染色鏡檢、細菌分離培養、生化試驗、泡沫肝試驗等)。
3.4 防治措施
雖然魏氏梭菌對多數藥物都較為敏感,但是藥物對該菌產生的外毒素依然無能為力的,一旦發病,治療效果都不明顯。平時應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對30日齡以上家兔皮下注射疫苗1ml/只,斷奶后再注射一次,免疫期6個月,每年免疫3~4次,取得較好效果。同時,加強飼養管理,進行預防性投藥,優先選用丁胺卡那和先鋒類藥物,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和飼料中添加益生菌等,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綜上所述,可見兔瘟、兔巴氏桿菌病、兔魏氏梭菌病是一種傳播迅速,傳染快,死亡率高,甚至造成毀滅性的傳染病,治療不及時常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所以要嚴格實行自繁自養的原則,嚴禁隨意引種;加強飼養管理,減少誘發因素的干擾;定期進行檢疫,改善環境衛生,嚴格衛生制度;定期預防接種,一旦發病及時治療。同時,作好病兔的隔離和場地、籠舍的消毒。按上述方法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就可以減少這些病的發生,從而提高養兔的經濟效益。
[1] 左秀峰.兔瘟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1997,(3):24.
[2] 王勇.兔瘟的診斷與防控措施[J].新疆畜牧業,2016,(3):54-55.
[3] 邱海榮.淺述兔瘟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新農村黑龍江,2016,(4):96.
[4] 張兵,李軍.兔巴氏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2,(3):39.
[5] 陳奕營.兔巴氏桿菌病的診斷和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0,6(9):117-118.
[6] 侯安祖,盧中華,王自振,等.家畜魏氏梭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獸醫雜志,1998,24(10):12-13.
[7] 張明智.家兔A型魏氏梭菌病的診療報告[J].當代畜牧,1999,(2):25-27.
[8] 覃廣勝,梁家權.一起兔魏氏梭菌病的診斷及防治[J].廣西畜牧獸醫,2001,(3):105-108.
[9] 達成彪,劉瓊,于芳.兔魏氏梭菌病的診斷及病原分離[J].新疆畜牧業,2010,(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