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貞 高小云
(農牧業局家畜改良工作站,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400)
保育仔豬早期管理
李 貞 高小云
(農牧業局家畜改良工作站,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400)
仔豬從斷奶至70日齡左右的豬只(6~30kg)為保育仔豬。此期的仔豬對飼料要求苛刻,生長速度快,代謝旺盛,營養要求大,且消化吸收功能發育不成熟。所以,我們需要配套的飼養管理技術來保障保育仔豬的健康成長,為提高生豬養殖效益奠定基礎。
保育;豬舍;保溫管理;飼養管理
保育仔豬進入保育舍后,首先做好保溫管理工作,確保此舍溫度比產房溫度高1~2℃,以避免冷應激引起仔豬體溫下降、打堆、減少營養物質攝取量,從而導致仔豬生長速度減慢、下痢等疾病,甚至死亡[1]。剛斷奶仔豬舍溫度為26℃,每周降1℃,降到19~20℃為止。仔豬在舒適的保溫環境下,表現為均勻分布、不打堆,四肢伸展并側臥[2]。最理想的保溫設施是采用全保育舍送風式保溫。在夏季高溫天氣,應加強豬舍通風,并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在冬季寒冷天氣,應加強豬舍保溫,防止豬只采食過多的飼料,維持體溫,造成飼料浪費。采取良好的保溫措施是提高保育仔豬采食量的前提條件。
(1)進入保育豬舍后的前3d,保育仔豬要建立起采食和飲水的行為習慣,需要找到料槽和飲水器。飲水器高度應調到相當于同群仔豬中最小個體肩部的高度,保證仔豬飲水方便。為了幫助仔豬盡快找到飲水器的位置,可以把乳頭飲水器卡住,有水常流。并確保任何時候飼喂墊和料槽中都有飼料。
(2)進入保育豬舍后的3d之內,大多數仔豬可以找到料槽采食、飲水器飲水,但總有2~4%的仔豬需額外照顧。因此,需要加強夜間巡視,找出不喝水和不吃料的仔豬并做好標記,這是非常關鍵一步。將體重小于5kg的仔豬轉至圈舍的中間欄位,因為此欄位為舍內空氣流速最小、最溫暖的欄位。另外,需用保溫燈加熱,在料槽附近鋪飼喂墊。
(3)在進入保育舍兩天之內,為了避免仔豬脫水,促進采食,需在料盤中加入飲用水。仔豬斷奶4~5d內飼喂濕料,能促進采食量,逐步適應干料,尤其是需額外照顧的仔豬。將飼料充分浸泡成粥狀,第一天飼喂比例為80%的水和20%的飼料,以后每天增加15%的飼料,減少15%的水,逐步增加飼料的比例。
(4)對斷奶后4~12d的仔豬,需進行限制飼喂,來降低腹瀉的風險,但需注意限制飼喂12d后,如果仔豬未腹瀉,則進行自由采食。
(5)一月齡的仔豬是吃料獨立的時期,其消化機能逐步完善,采食量隨之增加,此時為加速仔豬生長的關鍵時期,所以應抓好旺食期的飼養管理[3]。
不良的飼養密度不僅會影響環境的濕度、溫度,空氣質量,也會影響保育舍內的衛生情況,這不僅會影響豬只的生長性能,也會增加豬舍的管理難度。高密度飼養豬群更易傳染疾病,使豬群發病率、死亡率增加。而過小的飼養密度會造成欄位利用率不高,飼養成本會增加,養殖效益會下降。有研究表明根據欄位大小合理的設置飼養密度,可以使生產效益最大化。
剛斷奶仔豬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細菌性腹瀉,對于常發生腹瀉的豬場,推薦使用小規模豬群的飼養方式,減少感染,便于疾病的治療及監控。除了要做好圈舍環境衛生和定期消毒工作外,還應在飼料中添加助消化藥物等,來降低腹瀉發病率。
保育仔豬早期管理工作是為了減少仔豬應激,盡快適應飼料,使仔豬順利由斷奶到保育期的過度,來提高仔豬成活率,并降低仔豬腹瀉病的發生率,為后期的生長奠定基礎。
[1] 陳彩芬.保育仔豬的飼養管理[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6):85.
[2] 張劍鋒.成功實施“仔豬早期斷奶”的關鍵措施[J].豬與禽,2017,27(1):61-63.
[3] 韓果方,李筑星.早期斷乳仔豬飼養管理配套技術[J].貴州畜牧獸醫1994,18(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