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宅賢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四川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研究
周宅賢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四川是農業大省,也是農產品加工業大省,具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良好基礎。面對市場競爭加劇、生產要素供給趨緊、資源環境約束嚴峻、質量安全要求提升等發展挑戰,四川應該抓住政策支持、消費升級、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等機遇,在基地建設、產業布局、主體培育、科技支撐、品牌建設等方面著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農產品加工;SWOT分析;對策建議
四川是農業大省,農產品供給總量巨大。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是推進四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深入研究四川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狀況,剖析存在的問題,對于提高四川農產品附加值,加快推進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成為全省經濟發展重要支撐力量
近年來,四川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四川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由2008年的1874家,發展到2015年的3854家,數量增加了105.66%,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28.89%;總產值從2008年的1634.90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1.05萬億元,增加了542.24%;主營業務收入從2008年的1509.82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9784.4億元,增加了548.05%。以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計算,2015年農產品加工業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25.85%和25.33%,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長點之一。2015年四川農產品加工業經濟規模高居全國第6位,主要加工產品銷售勢頭良好,產銷率達到了96.15%。
1.2 重點行業和產品表現突出,食品工業支撐地位增強
近年來,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重點行業發展形勢喜人,食品工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2015年我省食品工業發展成效繼續表現出速度較快、質量較高、效益較好,食品工業經濟規模位居全國第5位。2220家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073億元,同比增長8.81%;主營業務收入6553.9億元,同比增長5.38%。食品工業在農產品加工業中的支撐地位更加顯著,產值占農產品加工業比重達到67.36%。2015年全省食品工業完成工業投資總額910.45億元,同比增長13.08%;其中完成技改投資676.8億元,同比增長4.17%。在投資拉動行業發展的背后,其增速遠高于產值增長速度,說明我省食品工業的增長主要還是靠規模擴張,行業還處于上升階段,內涵式增長的潛力很大。2015年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了4.1%、3.1%和10.7%,對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的穩定作用。一大批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的快速成長,加快了對當地資源的整合,較好地發揮了產業的集聚效應,初步形成了“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良性發展格局,提高了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水平。
1.3 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市場銷售領域得到拓展
四川高度重視農產品品牌發展,通過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培養農產品加工業名牌產品,努力提升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品牌經濟引領我省農產品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天府糧”、“四川味”影響力不斷提升,有力地帶動了四川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以四川泡菜產業為例,2015年全省泡菜產量達到330萬t,實現產值277億元,帶動基地農民增收近20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迅速,線上線下齊頭并進,市場份額不斷提升。2015年茶葉企業川紅集團通過主流綜合電商平臺拓展營銷渠道,實現線上茶葉銷售8000多萬元。
2.1 優勢
2.1.1 農產品資源豐富,加工原材料充足 四川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是全國重要的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生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2015年糧食總產量達到3442.8萬t,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5.54%,位居全國第7位;四川是全國重要的油料生產基地,2015年油料總產量307.55萬t,占全國油料產量的8.70%,居全國第4位;其中油菜籽產量238.53萬t,占全國油菜籽產量的15.98%,僅僅略低于湖北,居全國第2位。四川是畜牧業大省,其中尤其以生豬養殖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川豬安天下”之說。2015年肉類總產量706.8萬t,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8.19%,略低于山東和河南,居全國第3位。其中生豬存欄量、出欄量和豬肉產量都高居全國第1位。2015年四川蔬菜總產量4240.79萬t,居全國第5位;中藥材種植面積18萬hm2,占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的9.89%,高居第1位。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成為四川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2.1.2 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 四川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每年轉移出大量的農村勞動力。2015年末,全省城鄉勞動力資源總數達到5436萬人。2015年四川省轉移農村勞動力總量2478.9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339.7萬人,省外輸出1136.2萬人,外派勞務3萬人。
四川工資水平相對較低,有利于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成本。2015年,四川省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35127元,比全國平均水平39589元少4462元,低11.27%。四川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低于北京、天津、廣東、重慶、江蘇、山東、福建、上海、浙江、新疆、安徽、海南、寧夏、貴州、內蒙古等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居全國第16位,顯示出一定的勞動力成本優勢。
2.1.3 加工企業數量多,產業集群初步形成 四川農產品加工企業眾多,大、中、小企業全面覆蓋農產品加工各個子行業。2015年四川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3854家,占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的4.9%,其中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2220家,占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的5.7%。目前,四川初步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集群。2015年成都市、瀘州市食品工業總產值都超過了千億元。
2.2 劣勢
2.2.1 企業規模化發展不足,龍頭不強 四川農產品加工企業眾多,但是總體上企業規模化發展能力不足,絕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不足。雖然四川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了3854家,在中西部具有優勢,但與農產品加工業發達的福建、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等省相比,差距很大。同時,盡管近年來龍頭企業成長迅速,但與國內頂尖農產品加工企業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白酒加工企業為例,川酒名聞天下,2016年四川白酒年產量402.67萬t,位居全國第1位,貴州白酒年產量49.01萬t,排名全國第9。但是從龍頭企業來看,四川最大的白酒企業五糧液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245.44億元,而貴州茅臺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388.41億元,是五糧液的1.58倍,超過四川4家白酒上市企業五糧液、瀘州老窖、沱牌舍得和水井坊2016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總和50多億。《2016胡潤品牌榜》共有11個酒類品牌上榜,其中貴州茅臺以850億元品牌價值高居第1,是排名第2的五糧液315億元品牌價值的2.7倍;瀘州老窖以76億元品牌價值在榜單上位居第5,但貴州茅臺一家的品牌價值即是四川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兩大企業的2.17倍。
2.2.2 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增值率低 四川農產品加工率較低,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高附加產品少,農業產業鏈條短,加工增值率較低,位于產業鏈低端,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農產品的原料供給者。2015年四川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僅僅為1.65∶1,低于全國2.2∶1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目前國外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率普遍達到80%以上,我國為45%~50%,而四川僅為35%~45%。
2.2.3 科技支撐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低 盡管農產品加工企業在科技研發和應用上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全省農產品加工業整體存在機構少、人員少、投入少、成果少、轉化少的現象,新產品研發能力較弱,企業發展后勁乏力。多數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產品研發滯后,新產品產值率低,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直接影響到加工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四川沒有一個農產品(食品)加工方向的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農產品加工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均處較為滯后水平。
2.3 發展機遇
2.3.1 政府重視助推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農產品加工業是連接工農、跨越城鄉、惠農利民的重要民生產業,農業要強,農產品加工業一定要強。國家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2016年11月,農業部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期間”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出了明確部署;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大力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發展新興產業新型業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意見》將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作為五大新興產業之一;《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提檔升級。良好的政策環境,為四川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2.3.2 消費升級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城鄉居民消費不斷升級,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對加工食品、安全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出現質的躍升。2016年,中國人均GDP達到53817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821元,農產品加工業將整體面臨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面對國際和國內大市場,四川農產品加工業若能抓住消費升級機遇,將迎來新的更大發展。
2.3.3 現代農業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2009年以來,四川連續開展了3輪現代農業、畜牧業、林業重點縣建設,累計建成現代農業重點縣152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113個,現代林業重點縣87個,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近280萬hm2。四川省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2.4 面臨的挑戰
2.4.1 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劇 一方面,國際市場門檻升高,競爭加劇。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整體放緩,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嚴重不景氣,在此背景下,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綠色貿易壁壘層出不窮,農產品出口受到更多制約。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的競爭都更加激烈。特別是與河南、山東、江蘇等農產品加工業大省相比,四川企業競爭力不足。四川是生豬養殖大省,但四川的肉類加工企業實力與河南雙匯相比差距很大,競爭不在一個量級。四川雖然是茶葉大省,但由于四川茶葉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不足,僅僅被作為原材料大量輸送到浙江等省。
2.4.2 生產要素供給日益趨緊 首先,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成為農產品加工業面臨的巨大挑戰。我省大量農產品加工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資本、技術含量不高。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特別是四川省農村勞動力供給的“劉易斯轉折點”已經到來,既帶來農產品生產成本的上升,又帶來農產品加工企業用工成本的上升,已經成為影響農產品加工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其次,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資金方面受到較大的約束。我省絕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是中小型企業,自身資金積累能力有限,而由于自身實力不足、缺乏抵押品、行業利潤率偏低等多重因素影響,往往獲取銀行貸款難,在資本市場融資難。第三,農產品加工業用地難。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工業用地供給趨緊,而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面臨用地難問題,特別是產地初加工,配套用地更是困難重重。
2.4.3 資源環境約束更加嚴峻 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產是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在當前脆弱的資源環境條件下的必然選擇。對于農產品加工企業而言,正確處理產業發展與資源合理利用、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關系成為企業發展的硬約束,發展綠色生產成為四川農產品加工業的必然之路。
2.4.4 質量安全要求不斷提高 受一系列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影響,消費者的質量安全意識不斷提升,消費者對質量安全的要求已經成為考驗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關鍵問題。消費者質量安全需求的提升,疊加信息媒體時代的快速傳播效應,從原料生產到生產加工任何一個環節的任何閃失,都可能給農產品加工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因此,四川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全鏈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風險控制等方面都面臨新的巨大挑戰。
3.1 建設優質農產品原料基地
充分利用四川良好的農產品生產條件,進一步夯實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原料基礎。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努力建設一大批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園區和產品基地。特別是要圍繞現代加工業發展需求,重點建設加工專用農產品生產基地。
3.2 全面優化農產品加工業布局
圍繞優勢產區,合理考慮產業基礎、原料市場半徑、交通運輸條件等綜合因素,科學布局農產品加工業。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整體發展能力,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集群。一方面要圍繞產區大力發展產地初加工,進行清洗、挑選、榨汁、烘干、保鮮、包裝、貼牌、儲藏等商品化處理和加工;另一方面要立足園區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重點抓好四川泡菜、四川白酒、名優綠茶、川產中成藥等加工產品發展。
3.3 大力培育農產品加工主體
一是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在精深加工和產業帶動上發揮好引領作用;二是要積極引導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大力發展產地初加工,分享加工增值收益;三是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合作社,在做好產業初加工的同時,逐步向精深加工發展。
3.4 強化農產品加工的科技支撐
一是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專用品種的研發和種植,根據加工需求從育種和種植環節做好原料基礎;二是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廣,提升農產品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強農產品加工設備的研發和先進加工技術設備的引進,強化農產品加工的硬件支撐。
3.5 以品牌建設帶動加工業發展
一是要強化品牌意識,樹立品牌制勝的競爭理念;二是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面筑牢品牌發展的質量保障;三是要加大品牌宣傳,政府、企業多方發力,共同打造四川農產品加工業優秀品牌。
[1]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農村年鑒(2016年卷)[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2]杜興端,陳成,李曉.四川省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估計及政策建議[J].南方農業學報,2014,(04):704-708.
[3]涂建華.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四川向農業強省跨越[J].四川農業科技,2017,(01):5-9.
[4]王衛,吉莉莉,張佳敏,白婷.四川水禽產業發展及其加工技術路徑研究[J].四川農業科技,2016,(10):41-43.
[5]朱永清,梁強,謝江.加快推進四川甘薯加工業發展的建議[J]. 四川農業科技,2016,(06):52-54.
2017-02-12
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工商資本參與四川省農地經營準入規制研究(SC15B053)”;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成都農業實施‘天府品牌’戰略研究(2015R20)”。
周宅賢,女,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