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與村委會簽訂的協議,今年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河東鄉科爾納村的兩戶肉牛養殖大戶,將分別向村集體返還2萬元。原來,這兩位養殖大戶在2015年獲得了當地政府產業發展資金30萬元,他們與村委會簽訂協議,提出用3年時間即2016~2018年,分別向村集體返還1萬元、2萬元、3萬元,以扶持更多鄉親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日前,農業部“百鄉萬戶”調研組第16組深入四川,足跡遍布川西高原、川北山區、成都平原的13個鄉鎮調研,發現四川新型經營主體已經成為產業扶貧生力軍,并成功探索了多種帶動幫扶模式。
新型經營主體已成為四川產業扶貧生力軍
按照與村委會簽訂的協議,今年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河東鄉科爾納村的兩戶肉牛養殖大戶,將分別向村集體返還2萬元。原來,這兩位養殖大戶在2015年獲得了當地政府產業發展資金30萬元,他們與村委會簽訂協議,提出用3年時間即2016~2018年,分別向村集體返還1萬元、2萬元、3萬元,以扶持更多鄉親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日前,農業部“百鄉萬戶”調研組第16組深入四川,足跡遍布川西高原、川北山區、成都平原的13個鄉鎮調研,發現四川新型經營主體已經成為產業扶貧生力軍,并成功探索了多種帶動幫扶模式。
科爾納村的返還幫扶式便是其中一種模式。調研組在近1個月的走訪調研中發現,除返還幫扶式外,四川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探索出不少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的成功模式:股權量化式、回鄉創業式、企業帶動式、托管收益模式,資產收益模式、代養幫扶模式……
以蒼溪縣將財政支農資金折股量化為例,按照“村、組、村民三級1∶2∶7的股權進行量化,貧困戶雙重配股”的操作模式,2016年,蒼溪永寧鎮蘭池村獼猴桃投產時,全村1756名村民每人每年實現股權收益125元,254名貧困群眾每人每年實現純收入309元。同時不容忽視的是,新型經營主體在帶動脫貧攻堅中也面臨四大突出困難和問題:
一是資金瓶頸比較突出。貧困地區新型經營主體大都剛剛起步,固定資產少且缺乏可供抵押資產,而農村住房、林木資產、機械設備等有價資產難以實現有效抵押,融資貸款受到阻礙,影響了產業擴大和帶動脫貧作用的發揮。
二是示范帶動能力偏弱。四川省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區和盆周山區,經濟不發達,產業基礎薄弱。雖然近年來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較快,但數量依然偏少、規模不大,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能力較弱。
三是支撐服務不到位。一方面,貧困地區基礎公共服務能力弱,相應配套設施不完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和人員隊伍力量薄弱,對特色農產品技術研發跟不上,針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科技服務不足;另一方面,當地市場信息體系建設滯后,初加工、倉儲、物流等設施簡陋,新型經營主體和貧困戶獲得市場信息渠道缺乏,產品收獲后缺乏長期穩定銷售保障。
四是產業發展后勁堪憂。四川貧困地區的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婦幼化問題比較突出,這決定了眾多新型經營主體勞動力素質偏低,發展后勁堪憂。
對此,調研組認為應多措并舉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在扶貧攻堅中的帶動脫貧作用:一是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二是加強貧困地區農業服務能力建設;三是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四是加大金融信貸扶持力度。
(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