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蓮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井河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廣安 638007)
川東丘陵區榮玉1210高產栽培技術
李尚蓮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井河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廣安 638007)
玉米生產是川東丘陵區的主要作物品種之一,但由于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高溫伏旱,常給玉米生產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需要采用早播肥團育苗和側膜栽培等綜合技術措施,趨利避害,并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防治病蟲,才能奪取高產。
種子處理;肥團育苗;側膜栽培
榮玉1210是四川農業大學玉米所選育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種,于2016年通過國家級審定。該品種在西南地區春播出苗至成熟116d,與渝單8號相當。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綠色,葉緣淺紫色。株型緊湊,株高290cm,穗位高120cm,成株葉片數20片。花藥淺紫色,穎殼淺紫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型,穗長18cm,穗行數16~18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4.7g。
2013~2014年參加西南玉米品種區域試驗,2年平均產量595.1kg/667m2,比對照增產4.7%;2014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17.5kg/667m2,比對照渝單8號增產11.6%。
榮玉1210籽粒容重714.0g/L,粗蛋白含量10.5%,粗脂肪含量3.3%,粗淀粉含量71.8%,賴氨酸含量0.3%。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莖腐病、絲黑穗病、穗粒腐病和灰斑病。
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種,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種植密度3200~4000株/667m2。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4.1 曬種
播種前將種子曬2~3d,可降低種子含水量,提高種皮透性,增強種子活力,殺滅種皮病菌,提高發芽力。
4.2 浸種催芽
將玉米種子放在溫水(40℃)中浸泡8~12h,然后撈出置于20~25℃室溫條件下進行催芽。每隔2~3h將種子翻動1次,在種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陰涼處煉芽,待播種。或用500~800倍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浸種6~10h。
4.3 適時播種,肥團育苗
結合川東丘陵區前期低溫和避開后期玉米高溫伏旱的影響,玉米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攝氏10℃、移栽時苗齡20d左右為最佳播種期,一般在3月上旬,地膜肥團保溫育苗。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軟盤育苗移栽或營養杯育苗移栽技術。
4.3.1 選擇苗床 選擇土質肥沃、疏松透氣、背風向陽、水源和管理方便而又靠近本田的旱地做苗床地。
4.3.2 翻挖作廂 將地翻挖欠細,按廂寬1.5~1.6m,床深10~13cm做成平底型苗床。
4.3.3 配制營養土 營養土按有機質含量高的過篩表層細土400~500kg/667m2,加120~150kg/667m2腐熟廄肥、6~7kg/667m2磨細過篩的過磷酸鈣、腐熟水肥150kg/667m2左右(視土壤干濕而定)混勻配制,干濕度以手捏成團,丟下可散為度。
4.3.4 做肥團 將配制好的營養土,用手捏成直徑5~6cm、約鵝蛋大小的肥團,上部按一小窩(約1cm深)待播種,然后均勻排放在苗床內。
4.3.5 播種 將已催芽的粉嘴玉米種子在每個肥團的小窩內播1粒,再用過篩細土蓋種,以蓋后不見種子為宜。并少量施用水肥,促早出苗,出壯苗。
4.3.6 蓋膜 用竹片低拱架于苗床上,竹片間距40~50cm,然后用地膜覆蓋于竹片上,膜的四周用細土壓實、壓嚴。
4.4 膜側種植技術
4.4.1 選地選膜 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以選用幅寬70~80cm、厚度為0.01mm左右的地膜為宜。
4.4.2 規范開廂 秋季小麥播種時,將旱地實行“雙三O”(2m為一帶,1m種小麥,預留1m種玉米)規范開廂,預留玉米種植帶。
4.4.3 溝施底肥和底水 玉米播種或移栽前,在玉米種植帶正中挖1條深20cm的溝槽(溝兩頭筑檔水埂),施磷肥40~50kg/667m2、尿素12~14kg/667m2、鉀(氧化鉀)肥15kg/667m2、腐熟水肥1500kg/667m2作底肥,均勻施于溝內。
4.4.4 小壟雙行 結合溝施底肥和底水后覆土,做成底寬40~50cm的壟,壟面土要欠細并呈瓦背型。
4.4.5 待雨蓋膜 在春季持續3~5d累計降雨20mm或下透雨后,立即將超微膜蓋在壟面上,并將四周用細泥土壓嚴,保住降水。
4.4.6 膜側栽苗 將符合要求的玉米壯苗(3葉)移栽于蓋膜的邊際,每壟2行。種植規格為窄行距40~50cm,窩距40~46cm,每窩栽2苗(2株玉米苗緊靠膜側);若單株移栽,窩距23cm~25cm。種植密度為3000株/667m2左右。
適時配方施肥能夠做到以肥調水、以水促肥,充分發揮水肥協同效應和激勵機制,提高玉米抗旱能力和水肥利用效率。
5.1 早施輕施苗肥
玉米苗期雖然需肥不多,但若養分不足,則幼苗纖細,葉色淡,根系生長受阻,會形成弱苗,影響中后期的生長。苗肥以速效氮肥為主,一般按腐熟水肥1000kg/667m2對碳銨15kg/667m2穴施。
5.2 巧施拔節肥
拔節肥能壯稈,促進雌雄穗分化,奠定高產基礎。一般按水肥1500kg/667m2對碳銨20~23kg/667m2穴施。
5.3 重施攻苞肥
攻苞肥能促進雌雄分化,實現穗大、粒多、高產。一般在葉齡指數50%~60%時(10~12葉全展開)猛施攻苞肥,按農家肥(人畜糞水)肥1500kg/667m2對碳銨50~55kg/667m2。
5.4 酌施粒肥
玉米揚花授粉后,適當補施粒肥,促進子粒飽滿,減少禿尖長度。粒肥以葉面噴施速效肥,一般用尿素1~2kg/667m2加磷酸二氫鉀0.5kg/667m2對水100kg/667m2均勻噴霧。
6.1 中耕除草培土
一般進行3次中耕除草:第1次在施苗肥后進行,淺耕除草松土;第2次在施拔節肥后進行,淺中耕除草低培土;第3次在施攻苞肥后進行,中耕除草培土。若土里有雜草要隨時清除。
6.2 防治病蟲
6.2.1 地下害蟲 可用30%蟲蟎絕(又稱專殺地下土蠶)乳油60mL/667m2對水噴霧防治,噴藥時噴頭要對準玉米根部周圍噴霧,或用3.6%的殺蟲雙顆粒劑2kg/667m2均勻施于玉米莖稈基部周圍。
6.2.2 粘蟲 5月上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條粘蟲時達到防治指標。可用菊脂類農藥防治,用量20~30mL/667m2,加水15kg/667m2,噴霧防治,或人工捕殺。
6.2.3 玉米螟 防治指標為百稈活蟲80條。高壓汞燈防治:時間為當地玉米螟成蟲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時到次日凌晨4時,小雨仍可開燈。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間放1次或2次蜂,放蜂1.5萬只/667m2。藥劑防治:最佳時期是在玉米進入喇叭口期,用1%殺螟靈顆粒劑或3.6%殺蟲雙大粒劑,每株丟2g于玉米心葉內,也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2000倍液噴霧。
6.2.4 紋枯病 5月中下旬,用井岡霉素粉劑25g/667m2或農抗120(6萬單位)即200mL/667m2對水15kg/667m2噴霧到玉米苞以下莖稈上進行防治。
玉米完熟后及時收獲,一般收獲時間在7月下旬。做到收干收凈,顆粒歸倉。
2017-03-12
李尚蓮(1965-),女,四川廣安人,大專學歷,高級農藝師。主要研究方向: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