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元貞

編者的話:清明是中國人緬懷逝者的日子,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專門紀念亡靈的節日和方式,折射著不同宗教和民族的生死觀。印度作為宗教大國,祭祀活動五花八門,日本企業文化發達,大企業為員工修建墓園,美國人價值多元,各種紀念亡人的方式都能被接受。
印度人對神靈和祖先的祭祀,因為宗教不同,方式也不一樣。其中,印度教作為主要宗教,祭祀活動十分豐富多彩。
祭祀規矩非常復雜
印度教徒死后通常火化,一般在河邊進行。骨灰一般直接撒入河中,印度教徒沒有墓地。對印度教徒而言,死亡只是另一個輪回的入口,他們不畏懼死亡,重視來生及永恒不變的輪回。印度教徒在家不設神位,對祖先的祭祀多采用家祭和節日祭祀,死者忌日和各種宗教節日都是祭祀的日子。
每逢死者忌日,家人會舉行一種叫“沙拉達”的儀式來祭祀,參加儀式的人通過吃一種特制的米糕來緬懷故人。祭祀先人一般采用家祭方式。首先把先人的照片一一排列在一起,包括早故的幼輩也一起祭祀,如果沒有照片,就念出他們的名字,請他們來享用祭品。接受祭祀的對象,通常是丈夫的父母、祖父母,妻子的父母、祖父母等人,一起請來接受祭祀,享用祭品。
人們會把祭品擺放在遺像前,祭品包括各種食物飲品,比如餅干、水果、咖啡、茶、酒,此外,還有香煙等。在烹調祭品食物時不能試味道。
除了上述祭品,還要敬獻衣服。這些衣服都是真的。衣服分兩類,一是活人自買的衣服,那是展示給已故親人觀看,表示后輩在大節日里購買新衣,讓已故長輩看了欣慰心安。還有給被祭祀人穿的,放置在另一端,在祭祀后,這些真衣服就由后輩拿去穿用。
最特別的祭品是“真金白銀”。印度教徒在祭拜祖先時,要獻上真的紙鈔及硬幣。祭拜儀式是按照輩分先后輪流祭拜,先敬香,再敬一種印度樟腦燈芯片,拜時轉動3圈,祭祀神是順時針拜3下,祭祀祖先是逆時針拜3下,然后把一種香灰粉涂抹在額頭上。接下來跪祭拜祖先。
排燈節是最大祭祀節
印度每年有66天公共假日,大部分為宗教節日。在節日里你會在印度教廟里看到神像上掛滿成串的花,人們向神像淋圣油或牛奶,同時獻香、點燈和貢獻食品等。這是祭祀神靈的一部分。印度教的神像包括雕像、畫像以及石塊、樹木等。神像大都被供奉在家中或神廟里,但也有少數被放在路旁供行人祭拜。
排燈節是印度最大的祭祀節日(如圖)。在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一般一個星期。排燈節前三天或五天祭祀祖先,節日當天互相祝賀。
除了神和祖先,印度節日祭祀還與農耕和季節轉換有關。每年5月15日月圓時進行祭祀,從這一天開始農耕。6月前半月第10天是雨季即將開始的祭祀日,人們要前往恒河沐浴,潛水十次,消滅十罪。真正的雨季祭祀是8月的滿月日,也稱作兄妹結拜日。這一天,兄妹要在清晨行沐浴禮,祭拜裝著圣水的水瓶,不能用餐,女性將守護的繩子套在對方的手腕,表示要永遠保持兄妹關系。記者在這一天收到的報紙上就有一條紅繩。
秋分前后,印度教徒會舉行全國最大的祭禮——達夏哈拉祭典。第十天是英雄羅摩擊敗惡魔拉瓦那的重大日子,當天在印度北部的每個村落都會上演“羅摩戲”,并且在廣場上焚燒惡魔拉瓦那的巨型人偶,鳴放鞭炮。記者住的小區當天也安裝了惡魔拉瓦那人偶,并在人偶前燃放鞭炮。
祭祀有時很暴力
印度教徒的祭祀有時候很極端和暴力。印度教的大寶森節,寓意感恩和贖罪,但祭祀形式卻異常殘忍,有人刺穿自己舌頭表示虔誠,有人將掛鉤刺入背部,有人赤腳走過炭火等。他們用身體的疼痛忍耐力來衡量人對神的虔誠度。印度媒體報道,除了這些殘忍方式外,印度教徒節日祭祀最多的是牲畜祭祀,屠殺牲畜來祭祀。印度現在還存在人祭,主要集中在印度農村地區。印度《新觀察者》網站去年報道,阿薩姆邦一個四歲女孩被斬首作為犧牲祭奠,印度因為舉行人祭,每年有數百人喪命。▲
環球時報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