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虛擬現實技術為設計提供了全新的設計方式和表現形式。在此背景下,本文對虛擬現實技術在設計領域應用中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重點探討了虛擬現實技術為設計帶來的變革和發展,旨在更好地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設計服務。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特點;優勢;發展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207-01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社會各行業中。就藝術設計領域而言,設計作品的構想不再用圖畫或存在于設計師的大腦中,而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設計作品用聲光電多媒體技術和生物技術等虛擬實現。不僅給設計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更為欣賞者、需求者提供了超前的藝術體驗。藝術作品在設計階段就能夠以“成品”的虛擬形式展現,將設計作品改進、需求檢測等后期環節前置,提高了設計效率,提升了設計效果。筆者結合自身多年設計經驗,對虛擬現實技術下的藝術設計進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在未來的藝術設計中能夠更好地利用虛擬現實技術。
一、虛擬現實技術概述及特點
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是當下虛擬人工實現和仿真技術的高級手段,其不僅僅是展示,更提供了深層次的交互。通過計算機對數據信息的處理,在時空中進行數字表達,而設計師、欣賞者、應用者能夠進入這樣的時空,對設計作品進行觀察、體驗和控制。
虛擬現實技術最典型的特點有真實性、構想性、交互性和沉浸感。有電子計算機建構的三維空間與人形成互動,通過圖形圖像展示藝術設計作品的構造、肌理和結構,同時通過聲音和觸感讓人對所設計作品有直觀的了解,幫助設計師藝術設計思維的完善,提供給欣賞者和應用者逼真的實用體驗。這種交互和沉浸是虛擬現實技術最大的特點,也是對藝術設計領域最大的貢獻。
二、虛擬現實技術視閾下的設計優勢及發展
(一)完善設計思維,提高設計效率。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將設計思維、設計方法、設計過程和設計成果這一順序打亂,設計者通過建模,可以提前獲得設計成果,再根據設計成果進行設計思維和設計過程的調整。例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的做法是前期調研、設定設計目標,再通過紙質或者CAD等進行平面、3D屏幕展示。而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與環境的結合,直接呈現設計結果。例如城市環境中文化廣場的設計,可以融入城市其他元素,將廣場設計完整形態與周邊環境融入、與城市整體風格搭配,通過融入式實景和聲音進行展示。發現問題后進行調整,將設計交互性體現得淋漓極致。同時,在虛擬現實技術下,設計實現了人機交互的無障礙交流,對設計作品的優化和檢驗能夠提前進行。避免了在廣場建完后的再次環境評價,將問題提前解決,使設計更具效率。
(二)設計更具個性化。在傳統設計中,單純美學設計依靠設計師的天賦和對藝術設計的理解,限制了許多設計元素與時代的結合,現代設計風格同質化嚴重,很難突出個性化和時代性。而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各種設計元素可以大膽參與進設計中,并且能夠直觀地展示出來,設計效果是否具備個性化,是否與設計師的初衷一致等,都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獲取答案。以室內藝術設計為例,設計師可以將中西方元素混搭進行個性化設計,并且能夠進入到虛擬房間內觀察設計風格和細節;使用者也可以進入虛擬環境進行體驗,提出設計想法,隨時進行設計改動。
(三)能夠為設計提供更多靈感。在設計領域,除了要有審美特征之外,功能性也不可忽視。虛擬現實技術能將設計思路和設計信息進行處理,為設計者提供計算機運算后的結果。這樣天馬行空的嘗試能夠為設計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靈感。以包裝設計為例,包裝圖案、文字的審美價值能夠直觀閱讀,而包裝形式可以動手體驗,以真實的感觸進行再創造,設計出別出心裁的包裝設計打開方式。這樣的過程在設計中會應用得越來越廣泛,設計形式也會越來越多。
(四)重視人的主體性。虛擬現實技術固然能夠為設計帶來劃時代的創新,但其終究是工具,是設計的手段,不能取代設計本身。設計初衷、設計靈感還是需要人來把控,所以人的主體性是在信息時代下需要格外重視的問題。不能讓人成為技術的奴役,如果這樣的話,設計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將蛻化。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虛擬現實技術下的設計,不論是從設計思維還是設計形式都發生了變化,沉浸感、互動性、真實性等為設計提供了追求至臻的可能。但正如本文所述,虛擬現實技術是為設計服務的工具,設計的主體仍是人,不可本末倒置。同時,虛擬現實技術在設計領域的應用尚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設計中更多的分支對如何應用這一新技術還在摸索。但不可否認的是,應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設計是大勢所趨,更是設計發展變革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呂超.虛擬現實技術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5(14).
[2]王榮華.論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6(02).
[3]蔚建元.VR技術在建筑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居業,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