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照宇
摘 要:日本園林藝術大約起源于大和、飛鳥時代,相當于在我國晉唐以后。日本早期造園手法和思路多取法于我國,所以日本園林藝術和我國園林藝術有著較為深厚的淵源。枯山水園林是日本園林藝術獨特的表現,其造園手法深受我國文化思想及自然環境影響,對我國現代環境藝術的設計,特別是中國現代庭院設計有很大的啟迪。
關鍵詞:庭院;枯山水;地域文化
1 中國現代庭院的發展現狀
中國古典庭院以自然寫意山水園林的風格著稱于世,其藝術特色是2000千年來封建統治階級以及文人雅士和勞動人民的價值觀念、社會思想、道德規范、生活追求和審美趣味的結晶。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地出現了“國際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現象,地區性的傳統建筑文化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現代庭院的發展趨勢表明,全球文化趨同、城市特色消失等問題愈加突出。因此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尊重地域性、民族性文化和強調城市文脈的設計理念是新時代設計師的歷史使命。
2 日本枯山水造景的發展
2.1 追朔與由來
日本是一個島國,在日本島上長期生存的人們受到神道、密教等的影響,產生了獨特的審美觀。在這個地震、海嘯等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里生活的人們與在大陸國家生活的人們不同,比起滿月和鮮花綻放,他們更加喜愛櫻花飄零時的果斷。因此,日本人產生了一種枯淡閑寂的審美觀。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多見于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在其特有的氛圍中,細細耙制的白砂石鋪地,疊放有致的幾尊石組,就能對人的心境產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樂、繪畫、文學一樣能表達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許多理念便來自禪宗道義,這也與古代中國大陸文化的傳入息息相關。
2.2 特征及手法
枯山水注重樸素,通過材料和巧妙的藝術手法,給予枯山水一種永久的樣式。
自然界的物體必然要經歷四季的變化。而枯山水用石塊和白沙作為主體,石塊象征山巒,白沙象征湖海,不種植高大的樹木和花卉,只種植苔蘚和蕨類。四季更替,時光流逝,枯山水基本上也不會有變化,從而給人一種永恒的感覺。這種永恒又包含了人們對時間的感慨,山石轉變為白沙在這個幽寂的庭院中看不到生命的躍動,這與日本文學中所推崇的“物感”之美可謂異曲同工。
從總體上看,日本園林源于中國。從漢代末年開始,日本就向中國派出使者學習中國文化,其園林藝術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枯山水、茶庭、池泉山都是日本古代園林的主要風格和流派。在近現代,日本園林大多采用幾種樣式和手法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構園方式,使枯山水、茶庭、池泉山等,成為一個綜合體。
3 中日庭院文化比較
3.1 源起中華
日式的庭院園林文化起源于中國古代秦漢文化,至今還有中國古典園林的痕跡。然而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因追求的意境以及地域文化的不同使其自成一派。
3.2 地域文化的分歧
中日兩國地理環境的本質區別在于大陸和海島。形成的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反映在庭院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島文化。中國自然景觀巨大而瑰麗,日本自然景觀細膩而纖巧。
中日的哲學支柱都同為儒、道、佛三個思想體系,只是在歷史進程中兩國的思想取向和側重點逐漸不同。兩國的庭院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道家的自然觀造就了東方庭院體系,獨有地從單純的模仿和取法自然,上升到象征和抽象自然從而高于自然的思維模式和操作方法。但后來兩國卻各自向儒家和佛家方向發展,中國偏于儒家顯現出入世治世的特點和仁者的理想觀,日本偏于佛家以智者的形象帶有出世解脫的色彩。
中國的庭院的布局思維偏重于具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而日本庭院則偏向于抽象思維和意象思維。中國的文學藝術手法較多,日本則喜歡用擬佛擬神的、較為晦澀的語言。
3.3 意境的分歧
由于日本受到地理、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應用得更多的是“神人合一”的思想。日本人認為神靈是人無法超越的,神的高大威嚴,讓人不得不屈服,人在神的面前是渺小的。但日本人又向往著“神”,所以在園林的造園思想上盡可能地與神接近,以致日本園林逐漸擺脫詩情畫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這與中國的“天人合一”不同,中國的“天人合一”推崇人的力量,是人勝過自然,人能夠改造自然。日本的“神人合一”是人屈服與自然之下,人無法勝天,人通過改造自己、壓抑自己以達到“神人共鳴”。
4 中國現代庭院對日本枯山水手法的借鑒
4.1 借鑒的意義
目前,城市規模的空前擴展,人口的迅猛增長,能源的無節制開采,大自然被破壞得千瘡百孔,無以復加,自然災害頻頻爆發。這不得不使我們反思人類在大地上的生存質量。對環境的愛護和保護,讓環境變得越來越美好,使地球真正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這是我們共同的追求。現在最時尚的生活標準就是所謂的低碳生活,枯山水園林藝術是對我們現代生存環境危機化的有益補償,這也正是中國現代庭院對日本枯山水手法借鑒的意義。
在日本,很多造園者遵循著祖先的足跡和藝術哲思,繼續嘗試、改進和建造新的枯山水園林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多休憩的理想場所,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類思想、文化性質、生存方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特征,能夠適應日本人生存的環境營造方式,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值得借鑒的。當然,中華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創造精神的民族,我們國家風格獨特的園林藝術,歷史悠久,技藝發達,營造手法超凡。但是,為了能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更加美好,我們應對異域文化和成功的實踐經驗廣泛取法,來豐富和完善自我。
4.2 借鑒的方式
在中國現代景觀營造中,造園技術和材料的應用千篇一律,景觀項目在評審專家意見也相對保守,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比較緩慢,這導致了景觀的重復以及雷同。日本現代枯山水園林在繼承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不斷地在現代景觀中運用高科技產品和技藝,順應日益更新的社會要求,這也是日本現代園林能夠產生深遠影響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應該把現代新技術、新材料融入現代庭院的發展之中。
4.3 意境的借鑒
如今的庭院不僅僅是與住宅相連的一塊土地,其范圍擴展到辦公室、樓前空地等領域。枯山水庭院以卵石、白沙為造景的主要元素,用以代表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海島等景觀,通過人的聯想、頓悟賦予景觀以意義。中國的人口不斷增加,人均土地占有率下降,特別是在城市這樣人口密度極高的地方,枯山水小而精致的特點,讓有限的空間營造出深遠的意境,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良好方法。
5 結語
現代庭院景觀要展現其互動性,讓大家參與進去,體驗庭院景觀的設計特色,感受設計師的設計成果,消除工作學習帶來的疲憊感,使人們更好地再次投入工作。日本是個善于借鑒、吸收外族優秀文化的國家,日本枯山水在現代庭院中被繼承和發展,然后結合新材料、新技術等形成了日本現代枯山水景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日本成功的例子中我們得到啟示:現代庭院景觀的發展要繼承和發展本國優秀古典園林的成果,然后立足本土文化,吸收各種先進技術和思潮,創造出嶄新的中國現代庭院景觀。
參考文獻:
[1] 劉庭風.中日古典園林比較[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2] 重森三玲.枯山水[M].日本中央公論新社,2008.
[3] 劉庭風.中日園林活動比較[J].中國園林,2004(2).
[4] 張俊華.內心的庭園——日本傳統園林藝術[M].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