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瑜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需求,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緊缺技術專業的一線人才,且對技術工人的要求不斷提高,需要既懂理論又有過硬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
一、機械專業課的特點
機械類專業課是對機械知識進行綜合并描述其控制性能的基礎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把各種社會需求、產品功用等信息注入設計理念,將其變成機械所能識別的信息,制造機械系統,以便滿足社會要求和市場需要。它主要包括機械設計、機械基礎、機械制圖、實訓課程等一些相關的機械課程。
這些機械專業課基礎知識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概念、原理多,實踐性強,且職高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又缺乏機械方面的感性認識,對職高學生無疑是難度的課程。對從未走進工廠的學生來說,常感到學習這些課程枯燥乏味,要學習這門課程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下面筆者結合這些年的教學,淺談對機械專業課程教學的一些想法。
二、中職學生現狀的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學生入學門檻越來越低。現如今,大部分學校已經沒有了中考分數線的限制,沒有參加中考的、初三沒有畢業的、輟學在家的、在社會上打一段時間短工的、甚至文化程度剛達到小學畢業水平的人們,陸陸續續步入了中職學校的校門。這樣的招生狀況,這樣的學習基礎,使中職教學的難度越來越大,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缺乏自我約束,學習上興趣不足,不勤于思考。面對繁瑣的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很快就失去了剛入校門時的新鮮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輟學,一部分同學在課堂上的心態也是倍感煎熬。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專業理論上知識欠缺,沒有發展后勁,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認可,部分學生家長反而對中職教育有不滿情緒。這樣循環下來,中職招生也逐漸陷入了困境。
三、教學改革的意義
根據中職專業課的特點和現在中職學生的現狀,中職課堂教學改革已成為解決以上一系列問題的突破口。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其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只有加強對中職的教學課堂進行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質量,這是中職學校能否發展的關鍵。
葉圣陶先生說過“要讓課堂活起來”。對于專業課堂而言,所謂“活”,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動”起來。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學生才能積極進取,最終學到知識。有活力的課堂是中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心期待。到中職學校學技能的學生,大部分已恐懼課堂填鴨式教學,基本上是無心坐在課堂上聽老師“粉筆加黑板式”的枯燥教學。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要細心傾聽學生的聲音,感悟他們對課堂教學的需求,改進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有教師的講課,學生必須參與,要有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精心準備教具,了解學生的興趣、精心篩選教材,緊扣教學大綱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圍繞著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好玩的模擬課堂,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鼓勵學生創新,成效才能顯著。
四、教學改革的方向
1.調整學生厭學情緒
目前,就讀中職的學生基本上是初中沒讀完或考中成績極差的學生,家長也對孩子們沒有過多的期望,不過是考慮到孩子年齡小不能直接進入社會,待在家里又怕滋事,讓他們來學校長大的同時能學多少是多少,這造成大多數的家庭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再就是學生本身知識底子薄、能力差,面對中職的課程在適應和接受的層次上存在很大的困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組織課堂教學的老師,面對沉悶的課堂氣氛,首先從課堂教學設計出發,思考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在設置教學情境上下工夫,在將知識點、難點的闡述簡單化上下工夫,在引用現代化教學媒體上下工夫,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上下工夫。設法使課堂教學環境向輕松愉快、幽默詼諧轉變,讓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跟著老師走,聽懂課程內容,和初中對應的知識相互銜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就能夠扭轉學生的厭學情緒和沉悶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學生、老師、知識的良性互動和循環。
2.控制學生流失問題
進入中職的學生,大多基礎薄弱,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和主動學習的興趣,家長的擇校意識不明確,只是因為無學上才選擇中職,造成學生目的不明確,目標不具體,學生流失問題在中職學校里比較嚴峻。筆者曾經跟想退學的學生交談過他退學的原因,他說:“不是學校問題,也不是老師不好,他們都很關心我,可是我在上課時什么都聽不懂,老師不允許睡覺,玩手機、看閑書、簡直是如坐針氈,度日如年”。筆者對這件事反思很久,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是要讓這些學生留得住,讓他們在課堂上有事做、讓他們學到一技之長。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們在設計課程目標的時候因材施教。
3.解決學生就業能力問題
現在,我們擔心的不是中職學生的就業率,而是就業方向。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呢?需要“能說、會寫、善干”的人,這要求我們的學生比企業工人有更強的技能,站起來能說,坐下來能寫,走出去能干。
“能說”,是指學生要具有較強的表達交流能力,這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會寫”,就是具有一定的寫作基礎能力,能寫企業需要的應用文;“善干”,就是學生要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文化。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們在教授專業課的時候,要注重對應企業知識的傳授,注重提高技術技能的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鍛煉,多給學生創設鍛煉的平臺。
五、課堂教學改革方面
1.更新教學觀念
就目前中職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說,大部分老師是一畢業就走上了教師崗位,他們大多沿襲了學校教課的傳統,對教育觀念存在著慣性思考。還有一部分教師從企業中走來,過分強調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忘記了職業教育也是教育,與普通教育也存在著相同點。
課堂教學觀念要想得到全面更新,教學改革才能有所突破,課堂上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練習,那樣學生才能最終有所收獲。唯有這樣的新觀點,課堂的教學氣氛才能真正開放,理論與實踐才能有機的統一,課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2.評價機制的改革
從所有的職業學校教學管理來看,課堂評價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學規范”,需要進一步創新改革。可以從考試形式上改變,實行多樣化,可以閉卷、開卷、筆試等多種形式。例如,實踐能力考試就可以采取開卷形式,教師給出題目,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自己設計加工工藝卡片,選擇刀具、量具、切削用量等,將加工方案交給老師審閱后,再進行車削、檢測修整,最后寫出報告。
3.加強平時測驗
以口試或筆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隨意性的測驗,有利于減少學生上課分神的現象,還能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提高教學效果。
在考核評價體系中,不但要考核理論知識、動手實踐能力,而且也要把個人態度作為考核指標,即平時作業、出勤、問答等。平時不認真,期末考核也很難過關。
教學是一個不斷總結、不斷積累的過程,要求每位教師反思每一節課堂的收獲,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課堂的成功之處在于合理的教案、生動的語言、活潑的課堂氣氛、引起教學共鳴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反饋,把講的機會、做的過程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教師只有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完善,才能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作者單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