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召開,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提升與發展奠定了基調,而如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是一個敏感而不容小覷的話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將會對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這兩個課題該如何相融,怎樣才能融合的更好,這是一個長久而深遠的課題,非常有必要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自覺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展的自覺性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學生愿意發展,想發展,這就是一個好的轉變,在如今的經濟條件下,學生自我主義也在不斷的提升,往往只考慮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長遠的發展的利益,因此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的自覺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不少學生缺乏動力,因而放棄生命,是由于精神支撐的瓦解,而導致價值觀的取向偏斜。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與時代相結合,秉承以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高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按時代的進步來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的持續發展
持續發展即協調發展指人不斷地,在時代里超越自己發展自己。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的形成要求每個人都堅持持續發展,而堅持的關鍵在于人。在大學生這個不穩定的團體中,高校必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克服不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與創新精神,進一步地引導學生的持續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屬于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且兩者是相輔相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利于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學生政治思想的升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這對大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有所幫助。如,教師只重視自己學科知識的講授,往往忽略各學科之間的互相聯系,加重了學生的學習任務。高校應結合各自地區特色,以及學校的學習風貌特點,來編制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特色教材,這對高校同時發展這兩者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手段的交叉點。兩者都有各自獨特的教育理論與方法,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全能型人才,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適當運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這樣可以使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比對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也可以辯證有效的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華,兩者在方法和手段上查缺補漏,進行有機的整合,發揮蝴蝶效應。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評價體系的融合點。在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不要一昧的重視期末考核成績,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方法與之相融合,減少學生心理傷害。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中使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方法,則會有更理性的思維。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師結構方面的融合點。《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關鍵就是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冒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師資建設是兩個專業團隊的融合,影響高校進行素質教育、教師的知識結構的發展,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教育效果。
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
據統計,2010-2014年,某省高校大學生共發生非正常死亡168起。因心理問題導致大學生自殺的有54起,約占32%。根據每年的情況看,由于心理問題引發大學生自殺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者和權威者,更是協助者和治療者,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動的解決心理內部矛盾。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略教育對象的一些最基本的人格心理問題,如教育對象即學生的適應能力、挫折應對、情緒調試和人際交往等。心理健康教育加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可結合心理狀況進行教育,疏導各種心理問題,學生建立良好的心境,更從容的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成為高校改革的必然趨勢,兩者相互結合,取長補短,能夠為高校的教育帶來新的契機,也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自我提升自我發展的途徑,心理健康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內在的調試,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指向,兩者的可融性是新時代最好的禮物,在世界的潮流中揚帆起航。
參考文獻:
[1]《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2015年修訂版.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王高亮,李俠.人民日報出版社.
[3]《思想政治教育學》創道來.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