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城市管理工作就要努力貫徹這一根本要求,不斷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城市管理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努力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這就要求城市管理工作者深入實際,了解群眾在城市管理工作方面遇到的煩心事和麻煩事。比如供暖中的麻煩事有沒有,群眾的暖氣是不是達到了相應的溫度,沒有達到的話,是否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解決。還比如,私家車的停車問題是百姓十分頭疼的問題,作為城市管理者是否考慮了這一問題,是如何考慮的。再比如,更優美的環境問題是事關群眾身心健康的大問題,作為城市管理者,我們如何采取更大力度的舉措來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
城市管理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防止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而是實實在在地辦一些群眾滿意的事情。城市管理工作肯定要注重“面子”問題,即要建設一些景觀設施。這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這些“面子”工程不是勞民傷財的工程,而是群眾滿意的工程;不是城市可有可無的工程,而是城市整體的組成部分,是能夠提升城市品位和品質的工程。一定要把景觀建設這樣的“面子”工程與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區分開來,扎扎實實地把“面子”搞好,使城市的外在形象得到不斷提升。當然,城市管理工作更加應當注意“里子”建設,把城市運行的基礎設施完善好,消除運行中的各種隱患,使群眾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
城市管理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掌握更多的科學方法,力求做到事半功倍。例如“超越問題”的方法。這一方法對于我們做好城市管理中的群眾工作很有意義。超越的英文是“Metadecision”,Meta來自于希臘文,有超越或勝過的意思。超越問題法的核心就是首先把問題研充透徹,然后做決策。運用“超越問題”的方法開展群眾工作,就是要認清楚群眾工作中“問題”的癥結或主要困難是什么?這個問題是否真正需要解決?解決它的關鍵是什么?解決了這個問題會不會影響其他問題的解決?過去這樣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等等。我們做群眾工作就必須具有這樣的問題意識,把問題搞透徹,想清楚,然后再制定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城市管理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一方面要完善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制度,使領導干部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對基層城市管理問題的調研,另一方面應當建立更為細致、更為系統反映民意的平臺。還要建立和完善民意調查制度、群眾滿意度測評等制度,要在盡可能廣的范圍內進行調查,看群眾的實際愿望和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真正滿意程度,看到不滿意的地方,就要深入研究不滿意的原因,努力加以改善。同時還要與媒介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利用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等各種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