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馮舒玲 杜娜
在創新發展的路上 讓我們攜手前行
——全國各省(市)社會福利協會/養老服務協會文化宣傳工作座談會暨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培訓會參會代表感言集錦
? 本刊記者 馮舒玲 杜娜
2017年6月2日至4日在遼寧營口召開的“全國各省(市)社會福利協會/養老服務協會文化宣傳工作座談會”和“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會暨養老機構院長培訓會”,在與會者中產生強烈反響,大家紛紛發表感言,傳遞心聲,表達了將在養老服務創新發展的路上攜手共進的心情。
劉曉燕(陜西省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秘書長):三點認識,一是文化宣傳座談會,高瞻遠矚,凝聚人心,凝合人氣;養老文化貫徹始終,是養老服務的一種升華。二是標準化建設意義重大。沒有標準化,就沒有現代化,在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中,體現溫馨化、人性化、規范化等元素,使之很好地體現現代化。標準化建設促進養老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使老年人能夠享受高質量的服務品質和幸福的晚年;三是養老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中國社會福利養老服務協會帶領我們,一路向前,在文化養老與標準化養老的路程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李云華(遼寧親和源董事長):作為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試點單位,遼寧親和源將以此為起點,繼續改正不足,充分發揮試點單位的示范作用,爭當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的排頭兵,為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做出新貢獻。
袁治、張鵬飛、龔慧慧、孟慶娟(湖南康樂年華養老集團一行):湖南康樂年華此次派出陣容最為齊全的團隊,共有4人參會。幾天的培訓課程,從文化交流到標準化建設,再到養老機構院長培訓,專家們的博聞強識、生動講解、精彩案例,無不在我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起來感慨萬千,收獲頗豐,既充實了知識,又開闊了思路。
一、文化方面。 正如北京養老行業協會會長李建國所說,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是民族的命脈,它“看得見,又看不見;摸得著,又摸不著。”在經濟文化一體化的今天,在社會化生產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不僅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更體現在傳承與創新上。養老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吸收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增強文化自覺,營造良好氛圍”,創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二、標準化建設。我們將從制度建設、安全管理、環境設施、設備配置、人員崗位配置、服務提升、質量管理等方面,鎖定目標,尋找差距,改進措施,組織專項培訓和考察交流,以人才培養為抓手,切實發揮試點工作在提高服務質量、樹立服務品牌、運用標準化、信息化手段的推動作用,推進養老服務事業再上新臺階。
周麗華(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社會福利院院長):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適時舉辦的標準化試點培訓班和院長培訓班,使大家從宏觀上了解了國家“十三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趨勢和推進養老服務業標準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學習了養老機構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方法,明確了養老機構開展標準化建設的工作方向和步驟,借鑒了品牌養老機構科學管理的先進理念和經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銳意進取,不斷創新,打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養老建設品牌。第一,我們要將養老事業做大、做強,不能僅僅停留在比硬件、比服務上,更要以文化高度考慮我們的養老服務,如何建設養老企業文化,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特色及品牌養老服務,這是今后我們要挖掘的重點。第二,還要制訂可持續改進計劃,從制度建設、環境設施、設備配置、人員崗位配置、服務提升、質量管理等方面,認真研究制訂工作目標。第三,要積極組織參加專項培訓和考察交流,以人才培養為抓手,切實發揮試點工作在提高服務管理質量、樹立服務品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
張燕(湖南國醫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通過幾天的學習交流,受益匪淺。對今后如何加強文化建設,如何進行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服務管理、如何進一步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及今后如何開展工作充滿了信心。湖南國醫職業技術學校,將秉承協會以“改善民生、推進社會福利事業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為宗旨的目標,配合協會做好政策推進、宣傳教育工作,并將此次培訓所接受的新理念、新模式帶入工作中,繼續做好社會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和輸送,為社會養老服務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為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做出應有貢獻。
陳文廣(廣州養老服務產業協會會長):參加2017年全國各省(市)社會福利/養老服務協會文化宣傳座談會,聆聽了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明亮以及北京養老行業協會會長李建國有關中國養老文化的精彩論述,感覺受益匪淺,從中學習到中華傳統文化與老齡事業的融合方向。
“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會暨養老機構院長培訓會”,讓我們對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在實踐中的運用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次會議,既是一次學習、交流會,又是一次值得珍惜的交友會,在開闊眼界、收獲知識的同時,也收獲了交流砌磋的友情,在推進養老事業發展的路上,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感謝主辦此次活動的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的全體工作人員。
楊天明(貴州眾親源養老護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非常榮幸參加了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舉辦這次“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會暨養老機構院長培訓會”。通過這次交流學習活動,增長了知識,同時也結識了業內同行。感謝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協會及遼寧親和源全體會務工作人員,我們將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工作崗位上,學以致用。
周麗君(呼和浩特市福康老年公寓常務院長):有幸參加“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培訓會暨養老服務機構院長培訓班”,聆聽頂級專家授課,課余與同行學習、交流,取長補短,感覺受益非淺。我們這些懷揣同樣夢想的養老工作者聚在一起,用激情和責任,互吐心聲,互勉互勵。渴望這樣的學習機會常有,為養老服務的開拓者充電。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讓我們攜手,用真心、真情為天下兒女盡“孝”心。
華凌(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社會福利中心主任):參加全國養老機構院長培訓班,在收獲友情、更新知識的同時,也為滿眼的年輕面孔而感受到的新生力量而感動。
記得2010年在北京,我參加全國第一期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培訓班時,學員多數是50歲左右的老同志。可現在的養老服務培訓班、論壇會、交流會上,大多是30一40歲的年輕從業者、管理者,讓我這位養老戰線的老兵無比欣慰與興奮。至少說明,養老事業受到年輕人的青睞,養老事業隊伍有向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的趨勢。這也是從事這一行業老同志多年的夙愿,同時也覺得肩上多了份責任。養老管理與服務是需要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實踐中,在點點滴滴的磨合里,用心去探索、總結、積累,僅有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這些從事這一事業的老同志,是否應該做些什么?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自己過去養老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失敗教訓、典型案例等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她)們,讓他們少走些彎路,讓他們更快地成長起來,早日挑起中國養老事業健康發展的重擔,也不枉養老事業前輩的稱呼。
王鵬飛(鶴壁市老年公寓院長):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舉辦的這次“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會暨養老機構院長培訓會”,對我們這個新加入養老行業的“85后”團隊來講,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不僅為我們以后把養老事業做好,鼓足了干勁,還告訴了我們應該怎么做、該向哪個方向努力。通過這次養老服務機構院長培訓會的學習和交流,我們學到了很多養老服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受益匪淺。養老路上,有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做向導,我們不再盲目,不再孤單,我們有信心把我們的養老事業做好,服務更多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