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報》記者 鄧燕玲
她為夕陽添光彩
——記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老齡辦主任陳桂香
? 《中國社會報》記者 鄧燕玲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互助院和老年活動中心、養老福利服務機構等地,經常能看到一個精神飽滿、意氣奮發的身影在忙碌,她就是平羅縣老齡辦主任陳桂香。
陳桂香今年51歲,參加工作后在縣民政局工作多年。2010年3月,她被選調到縣老齡辦工作,歷任縣老齡辦科員、主任。6年來,她以孝親敬老為己任,以愛老助老為本職,甘為養老服務的園丁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為平羅縣老齡事業發展奉獻了摯情、摯愛。
平羅是寧夏的黃河灌溉區,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縣,但和全區一樣,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晚10年,人們的養老觀念還是傳統的養兒防老和家庭養老。面對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形勢下,在民政局干過社區建設、社會救助工作的陳桂香看到有些空巢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和失獨老人過著孤苦清冷的晚年生活,她清醒地意識到必須轉變觀念,扎實做好養老服務工作,才能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為此,她不怕位卑言輕,多方奔走呼吁,力求喚起社會各界對老齡工作的重視。在她的宣傳努力下,平羅縣的老齡工作步入了新天地,踏上了新征程。2015年8月,受領導委任,她主持修訂了《平羅縣老齡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職責》,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形成了黨政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的老齡工作機制。同時,落實了縣老齡辦的人員編制、財政預算,全縣老齡工作步入健康發展的新歷程。
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舉措,也是自治區民政廳、老齡辦提出的“9073”養老服務模式的具體化,即90%的老人在家養老,7%的老人依托社區提供的服務養老,3%的老人入住機構養老。
平羅縣經濟條件雖好,但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為改善這種情況,陳桂香不辭辛苦,不厭其煩,多年來頻頻到自治區民政廳、老齡辦爭取項目和資金。在她的努力下,6年來平羅縣民政局、老齡辦共爭取養老基礎建設項目87個,資金近億元。
目前,平羅縣共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34個,農村幸福院40個(含老飯桌31個)農村互助養老院4個,老年活動中心2個,建設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6個,建成縣級智能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個,為800名城鎮60歲以上困難老人提供家政、衛生等服務。在縣委、縣政府和民政局的支持下引入民間資本3.58億元,建設了寧夏銀北醫養結合的養老院項目,一期工程設置床位675張。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建成投入運營后將有效緩解平羅縣失能失智老年人養老難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出臺了很多惠民政策,旨在讓老年人共享改革開放發展成果,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為了落實惠老政策,陳桂香帶著孝心、善心、愛心去工作。在農村五保、社會救助、高齡津貼發放、殘疾人補貼等政策的落實上,她不辭辛苦到相關部門協調。
近年來,辦理老年優待證24216本,落實優待金51萬元,落實城鄉醫保參保40236人、為23328名老人進行健康免費體檢,為32400名65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高齡津貼累計發放26563人次,發放金額1001.5萬元。同時,在全區率先開展政府為85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保健金,為五保老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得到了社會和家庭的一致好評。
耕梨千畝食百箱,不辭羸病臥殘陽。這是孺子牛的精神,是老齡工作者的心聲。用陳桂香的話說:“我就是老人的兒女,我為他們服務,是盡兒女的孝心,是我的職責所在,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