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迪
產品走紅后,圖片視頻社交怎么找到持久的生命力?
眾多文藝青年們去年在朋友圈做過同一件事:用一款名叫“足記”的App,拍攝一張“大片模式”的照片,添加與電影場景別無二致的濾鏡后再選一句自己喜歡的經典臺詞——這種形式新穎別致,從精神層面一下子擊中了文藝青年們的心。
反思:足記為什么會火?
足記App誕生于2014年,是一款原創圖片視頻社交分享應用。足記創始人楊柳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起初他們希望足記能夠以一蓋全,擁有很多功能,既能滿足變美需求,照片還要有豐富的內容傳達。
如今回想起來,楊柳說:“那個階段產品上的東西還是太多了。用戶進來,不知道你到底要干嗎。所以我們開始做減法。”
2015年3月,因一張無意間誕生的大片樣式照片受到啟發,足記團隊將“大片模式”加入產品功能中。也正是此功能讓足記App在朋友圈和微博中迅速躥紅。足記因而將Slogan定義為“像電影一樣記錄生活”,而由他們引發的“大片模式”也成為了圖片社交應用中的新形式。
那個時候,人們對于社交應用中的修圖軟件不再只是滿足于磨皮修飾,也開始在意一張照片所表達的內在情緒。
楊柳總結,當時足記能一夜爆紅,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形式新穎,之前還沒出現過電影大片形式的應用,二是出于人們內心表達的需求。
楊柳說:“中國人一直都挺含蓄的,發朋友圈的配圖文字是硬傷,不知道如何表達或是如何準確表達當時的心境,而我們的圖片正好滿足了大家的這個需求。”
產品需要不斷更新,刷刷存在感
互聯網時代,一個熱點隔天就可能是舊聞了,不再被人記起是常事。足記顯然也面對著這樣的考驗。
可相比于之前,楊柳卻更滿意于足記現在的產品狀態。“現在的留存比當時高很多,總用戶數3700多萬,月活600萬元?700萬元。我們沒做什么推廣,對于自來的用戶,這個數字是比較合理的。”
基于這樣的用戶基數,足記App 2016年9月上線了視頻功能,提供的多款視頻模板包括默片、大電影、懸疑片、預告片、紀錄片、文藝片、MV、OVWELAP、COMIC動漫、游戲和BLUESROCK,以此滿足用戶的視頻剪輯和特效需求。
楊柳說:“我們每個模板都有特別的片頭片尾、轉場特效與視頻濾鏡,經過精心計算,可實現圖片與視頻的混排效果,可以添加不同的背景音樂及電影字幕等。”
圖片、視頻的聯動升級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加之短視頻是風口,足記上線視頻功能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楊柳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透露,他們還會在今年四月初推出一個新產品,這個產品是一個獨立的App,主做電影旅游指南。
做這個新產品的主要原因是?她表示,旅游這個市場已經很細分了,但是專為某類人群服務的產品并不多見。
在楊柳看來,目前旅游市場空白很大,電影市場也繁榮,人們對電影市場和旅游的需求都在往上走。“但是,現在少有影視公司和旅游公司合作。真正將影視后端和旅游前段結合起來做的,是沒有的。”楊柳說。
她舉了個例子:韓國拍電視劇,拍之前影視公司會和旅游局報備,用韓劇帶動旅游產業。美國也是如此,而且通常此種推廣下的知名度能維持四到五年。
新產品定位:電影里的場景旅游指南
楊柳所說四月份要推出的新產品并不是他們的突發奇想。其實,早在足記還未爆火之初他們就設置了這個功能,“但怕功能太多了,就做減法去掉了”。
楊柳說,足記App的創意初衷是“電影取景地”。足記的初始團隊成員是電影及旅行的熱愛者,了解影迷和粉絲對于追尋電影取景地、在取景地留影的熱情,因此,他們精心挖掘電影中經典場景的真實取景地并進行梳理記錄編輯整理,進而成立了足記。
所以,圖片社交及電影取景地一直是足記團隊主要圍繞的兩個方向。在足記App因“大片模式”產品日趨成熟后,“電影取景地”也就順勢被剝離出來,成為一款獨立的新產品。
目前,足記已經收錄了全球520多個城鎮、15000余個影視取景地的信息,涉及500部左右的電影。他們不僅挖掘出了眾多不為人知的有故事的地點,也糾正了網絡上許多廣為流傳的錯誤。
關于新產品的形態,楊柳表示,他們的定位是“電影里的場景旅游指南”,呈現形式是文字和圖片。楊柳透露,未來足記可能還會涉及到AR。他們要做到的是,只要用戶想去旅游,尤其是目的地是電影里出現過的場景的時候,就會產生先到他們的新App上去搜一下的想法。
“沒有故事的地點都是冰冷的。”楊柳說,“這款產品的核心亮點在于,我們希望大家在出去旅游之前先了解各個景點的故事。”為了產生優質的內容,足記成立了專業的內容團隊,里面的人員有豆瓣上的電影紅人,也有他們足記App上原有的攝影師、旅游達人用戶。當前他們打算用PGC的形式來保證內容質量,但不排斥供稿的形式。
那么,對于圖片的采取和梳理會怎么做?楊柳表示,他們團隊會對谷歌地球的圖像和劇照作比對,再用足記最擅長的圖片處理技術進行過濾,然后再放出來。
去年開始,旅游行業進入了一個洗牌的狀態。互聯網的進入使精品旅游的剛需越來越大,但卻未被服務好。楊柳他們的新產品是想讓業內知道影視和旅游是可以結合的。
未來盈利的方向楊柳也有考慮。一是精品電影旅游路線,楊柳說這個他們可能會自己做,因為:“傳統旅行社在產品上有很多固化的思維,所以很有可能我們會承接到自己的平臺,從人文角度來設計路線。”二是和電影公司合作,共同打造IP。三是基于新品剛開始的階段,他們也會嘗試賣門票等。
關于整個行業的現狀,楊柳認為,隨著社交平臺越來越穩健,對于有傳播力的內容,市場還是很有需要的,能夠表達自我的東西也有需求。修臉這一塊已經很飽和了,而用圖片表達內心表達內容,這一塊兒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所以在幫助大家表達上,足記想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