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玫++張曉燕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ICU護士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預防策略認知及執行現狀。 方法 2016年10月,采用便利抽樣法對我院374名ICU護士進行VAP預防策略認知行為問卷調查。 結果 ICU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分別為(8.84±1.92)、(121.05±7.28)、(84.75±11.29)分,標準化得分別為(49.14±10.66)、(69.17±4.16)、(75.34±10.03)分。不同職稱、工作年限和專科證級別的ICU護士VAP預防策略認知、態度及行為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ICU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態度、行為間均呈正相關關系(P < 0.05或P < 0.01)。 結論 ICU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缺乏,態度一般,行為有待提高,相關科室管理者應提高不同特征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水平,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其信念轉變,進一步規范VAP預防措施行為。
[關鍵詞] ICU護士;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策略;認知及執行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2(c)-0069-04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一種嚴重的院內感染[1],發生率為43.1%,病死率高達51.6%[2]。機械通氣患者集束化方案(ventilator care bundles,VCB)最早由美國健康促進研究所(IHI)提出[3]后,VAP預防策略不斷完善和發展,2014年美國衛生保健流行病學會、美國感染疾病協會(AHEA/IDSA)對2008年VAP預防策略進行更新(簡稱“新策略”)[4]。為了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ICU護士VAP預防策略認識及執行情況,筆者于2016年10月對我院ICU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我院ICU護士共374名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直接為ICU患者提供服務的護士,同意參與調查者。排除實習、進修、休假或其他原因不在崗護士。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參考《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預防和治療指南(2013)》[5]和美國《急重癥醫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策略(2014版)》解讀[4]內容,自行設計ICU護士VAP預防策略認知行為調查問卷。由一般資料、知識、態度和行為4部分組成。知識問卷18個條目,均為單選題,回答正確得1分,錯誤得0分;態度、行為問卷分別為35、16個條目,均采用Linkert 5級評分法,賦分1~5分。問卷經5名資深護理專家審定評價,CVI為0.866,Cronbach's系數為0.944。得分越高,表明知信行情況越好[6]。
1.2.2 調查方法 采用電子問卷,通過微信向各ICU護士長發送問卷鏈接,再下發至科室成員群中,題目均設為必答題,在規定時間內填寫并提交問卷。共收回問卷374份,有效率為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Pearson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374名研究對象中男40名,女334名;平均年齡為(28.49±4.74)歲;工作年限為(6.89±5.20)年,ICU工作年限為(5.60±4.41)年;綜合ICU 209人,專科ICU 165人;漢族256名,少數民族118名;學歷為中專31名,大專223名,本科及以上13名;護士162名,護師186名,主管護師20名,副主任護師6名;輪定科護士245名,小組長/帶教老師113名,護士長16名;能級分布未定崗21名,N1 176名,N2 147名,N3及以上30名;有專科證207名,其中,國家級40名,省/自治區級146名,院級21名;近3個月培訓<3次198名,3~5次130名,≥6次46名;近3個月培訓學時≤2學時161人,3~5學時171人,≥6學時42人。
2.2 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態度、行為得分情況
問卷總得分為(197.70±12.96)分,標準化得分為(69.86±4.58)分;其中,知識得分為(8.84±1.92)分,標準化得分為(49.14±10.66)分;態度得分為(121.05±7.28)分,標準化得分為(69.17±4.16)分;行為得分為(84.75±11.29)分,標準化得分為(75.34±10.03)分。得分最高和最低的3個條目見表1。
2.3 ICU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態度、行為單因素分析
知識方面,不同科室、年齡、職稱、能級、總工作年限、ICU工作年限、專科證級別、有無專科證ICU護士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態度方面,不同學歷、職稱、能級、總工作年限、專科證級別、護士類別、有無專科證ICU護士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行為方面,不同科室、民族、職稱、總工作年限、專科證級別、護士類別、培訓總次數、培訓學時ICU護士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4 ICU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態度、行為間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知識、態度、行為三者呈正相關關系(P < 0.05或P < 0.01)。
3 討論
3.1 ICU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態度及行為現狀
本調查顯示,我院ICU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標準化得分為(49.14±10.66)分,低于賴文娟等[7]的研究,處于較低水平。其中,動力床是否降低VAP發生率、早期行氣管切開是否降低VAP發生率、指南推薦機械通氣患者首選腸內營養的方式3項得分最低。研究顯示,早期氣管切開對預防VAP、縮短上機時間及ICU停留時間或降低病死率均無明顯影響[8]。指南也認為機械通氣患者早期氣管切開不影響VAP發病率(2B)[5]。鼻腸管營養和動力床的使用,前者因科室未完全開展實施較少,后者因費用高昂應用受限,新策略列為基本不推薦的措施。
我院ICU護士VAP預防策略態度標準化得分為(69.17±4.16)分,低于周瑞紅等[9]研究。從得分最低3項可看出ICU護士在正確理解指南上欠缺。機械通氣患者床頭抬高禁忌證包括低血壓者、生命體征不穩定者、低心臟指數者[10]、部分頸椎或腰椎骨折者及生命體征不穩定者[11]。預防應激性潰瘍[12]和細菌過濾器使用[13-14]均為指南或新策略基本不推薦措施。科室應加強指南解讀,更好地保證VAP預防策略實施。
我院ICU護士VAP預防策略行為標準化得分為(75.34±10.03)分,最低得分前兩項與周蘭平[15]調查結果相近。調查顯示,聲門下吸引的執行率僅為40%[16]。而本研究聲門下吸引執行不好與科室沒有廣泛開展有關。早期康復方面,患者往往轉出ICU或轉至康復科后才進行康復治療[17]。美國一項調查表明,僅有10%的醫院制訂了ICU開始PT的規范[18]。由此可見二者是目前醫院普遍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降低院內感染發生已成為醫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19-22]。本研究中,接觸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部位手衛生執行情況不一樣,前者執行率高,后者執行率低,提醒管理者應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
3.2 影響ICU護士VAP預防策略認知、態度及行為的因素及其相關性
不同職稱、工作年限和專科證的ICU護士VAP預防策略認知、態度及行為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認知、態度及行為三者間呈正相關關系。本研究發現,不同學歷、職稱、總工作年限和ICU工作年限護士中,低層次護士知識和態度雖得分不高,但行為方面較高層次護士積極,存在知信行分離情況。在近3個月的培訓學時和培訓次數中,培訓學時及次數多者在態度和行為方面優于培訓學時及次數少者,而培訓≥6學時及培訓次數≥11次的護士較培訓3~5學時和培訓次數6~10次的護士在知識得分上不升反降,這需要管理者找到科室最優化的培訓頻次和強度。
綜上所述,ICU護士VAP預防策略知識缺乏,態度一般,行為有待提高,且存在知信行分離現象。提示科室管理者需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護士認知,注重低年資護士的培訓,并且需要醫生和其他醫務工作者及多學科共同努力[23],促進信念轉變,規范VAP預防措施行為。
[參考文獻]
[1] 鄭培培,許翠萍,褚梁梁,等.ICU護士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口腔護理行為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4,28(10):3630-3631
[2] 丁彩云,楊梅,朱健華.ICU護士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循證護理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8):17-20.
[3]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Getting started kit: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how-to guide [J]. Critical Care Nursing Quarterly,2006,29(2):157-173.
[4] 陳勝龍,陳純波.美國《急重癥醫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策略(2014版)》解讀[J].中國實用內科雜,2015,35(7):591-594.
[5]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預防和治療指南(2013)[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6):524-543.
[6] 王運華,薛晶,黃芳榮.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健康知識與健康功能損失及情緒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5, 30(7):29-30.
[7] 賴文娟,管玉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集束護理的認知、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J].全科護理,2016,14(15):1590-1592.
[8] Wang F,Wu Y,Bo L,et al. The timing of tracheotom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Chest,2011,140(6):1456-1465.
[9] 周瑞紅,劉寒秋,馬雨慧,等.對護士醫囑執行記錄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3):625-626.
[10] 徐婷婷,王維維,馬雨慧,等.重點環節干預對提高ICU護士床頭抬高依從性效果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5, 13(3):1843-1845.
[11] 何秀霞,黃雅麗.ICU護理人員對重癥患者床頭抬高30°依從性的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護理,2014,6(4):361-363.
[12] Alhazzani W,Alenezi F,Jaeschke RZ,et a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versus histamine 2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rit Care Med,2013,41(3):693-705.
[13] Garibaldi RA,Britt MR,Webster C,et al. Failure of bacterial filter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after inhalation anesthesia [J]. Anesthesiology,1981,54(5):364-368.
[14] Lorente L,Lecuona M,Málaga J,et al. Bacterial filters in breathing circuits:an unnecessary cost?[J]. Critical Care,2002,6(1):1.
[15] 周蘭平.對ICU護士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認知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9):3631-3633.
[16] 陳靜.人工氣道患者聲門下吸引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4):181.
[17] 潘鵬飛,石衛華.重癥監護病房早期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4):411-414.
[18] Hodgin KE,Nordon- Craft A,Mc Fann KK,et al. Physicaltherapy utiliz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results from anational survey [J]. Crit Care Med,2009,37(2):561-568.
[19] 杜艷彩.感染控制專科護士在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液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5,5(9):119-120,126.
[20] 楊冬梅,方園園.“急救時間窗”理論在急診新護士教學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3):98-100, 119.
[21] 董金芳.護理干預對于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臨床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 9(3):66-69
[22] 賴雪紅,曾韶英,鄭振嬌,等.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養在助產士培訓中的實施及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5,5(3):203-205,213.
[23] Rello J,Afonso E,Lisboa T,et al. A care bundle approach for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J].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n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2013,19(4):363-369.
(收稿日期:2016-11-12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