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昕
摘要:表演游戲融想象、創造于一體,能鍛煉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促使幼兒形成集體觀念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對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激發大班幼兒表演音樂劇的興趣,音樂劇表演教學法應運而生。本文闡述了音樂劇表演對幼兒的意義,以及激發大班幼兒音樂劇表演興趣的方法,旨在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游戲 幼兒 音樂劇表演
“教學法”中的“法”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方法之法,一種是法則之法。同為一字,其涵義大相徑庭。前者是受目的制約,并為目的服務的一種手段;后者則指事物本身運動、操作和實施的規律。音樂劇表演教學法,就屬于后者。
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幼兒對學習有著天然的興趣,他們一直在積極探索現實世界。當幼兒碰到困難和疑惑時,教師不能直接給出正確答案,而是應該站在一旁靜靜地等待一會兒,給幼兒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充分、自由地探索知識。在幼兒需要介入時,教師再及時給予指導。
一、音樂劇表演對幼兒的意義
1.營造高雅的藝術氛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在幼兒園開展音樂劇表演活動,可以進一步升華藝術特色教育,營造高雅的藝術氛圍,給教師和幼兒帶來美的感受和熏陶,同時讓家長充分感受和認同幼兒園教育的深度。
在排練音樂劇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本色表演,而不是呆板地背劇本,機械地演出,要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創造角色、鍛煉自我,從而獲得自信。
2.創造自由體驗的機會,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在開展音樂劇主題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給予每位幼兒機會,讓他們嘗試不同的表演,體會表演不同角色的感受,享受角色帶來的快樂。如在一次區域活動中,筆者觀察了幾名幼兒:一位小女孩有模有樣地報幕、旁白,兩位小男孩表演獅子、大象、猴子、啄木鳥、大熊等動物,他們所有表演都由這三名男孩完成,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年森林舞會”。看著幼兒們的表演,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幼兒們在音樂劇表演中的自信和快樂。
二、激發大班幼兒音樂劇表演興趣的方法
1.利用恰當的游戲內容
內容是表演的中心,在幼兒初次接觸表演時,教師應選擇角色個性鮮明、情節簡單、富有趣味性、動作性強、對話多次重復、語言上口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在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游戲前,筆者經過仔細揣摩、反復篩選,最終選擇了《放風箏》這個故事。故事情節是幼兒熟悉的風箏和小鳥,故事中“用力拽、跑”的動作性很強,符合幼兒愛動的特點,故深受幼兒的喜愛。之后,筆者又選擇了對話性較強的《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里面有幼兒熟悉、喜愛的“青蛙媽媽”“鴨媽媽”“鯉魚”“烏龜”“螃蟹”等動物,情節簡單,角色對話多次重復,如“媽媽、媽媽,你是我們的媽媽嗎?”“好孩子,到前面找去吧。”這些語言符合幼兒的語言特點,調動了幼兒參與表演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了最大的快樂和滿足。由此可見,在游戲中學習表演,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參與音樂劇表演的興趣。
2.創設表演環境
環境是表演游戲的載體。在創設環境時,教師應啟發幼兒根據表演的主題和情節認真思考,并為幼兒提供多種輔助材料,和幼兒一起商議并制作道具,共同創設有關環境。
三、總結
音樂劇是融音樂、詩歌、舞蹈、美術和戲劇性表演為一體的幼兒園藝術領域的新型教學內容和形式,它能使幼兒園藝術活動更貼近幼兒生活,激發幼兒藝術學習的興趣,增強幼兒感受與表現美的審美體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多創造機會,培養幼兒語言、表情、動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勞拉·貝爾克,亞當·溫斯勒,谷瑞勉譯.鷹架兒童的學習——維果斯基與幼兒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邱學華.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上海市金山區呂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