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巖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沒有社會經驗,對社會現象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好奇心重、善于模仿,對社會上的各種信息,無論良莠都會吸收和學習。
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觀念、整體素養形成的初級階段,一旦學生染上了壞習慣,形成了錯誤思想,做出了不良行為,就很難改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因此,教師應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里念,引導學生在初級階段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他們成人、成才奠定堅實的思想品德基礎。
一、用高尚的情操“滋潤”學生
小學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長達六年,在這六年之中,教師的言行時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小學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智慧的開發者,更是學生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和示范者。古人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薄皥探唐废刃?,育人先育己。”所以,教師應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都應為學生做好表率作用;在學校、班級中發現廢紙或其他雜物時,教師不要總安排學生去做,自己也可以彎腰撿起來,扔進垃圾簍或廢物箱里;在班級上課前,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扶正桌椅。教師以身作則,學生就會看在眼里,并進行模仿。
此外,在處理班級事務或課堂上突發事件時,教師一定要公正、公平和公開;在組織班級活動時,教師要從健康、快樂和節約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成為學生的榜樣。
二、結合本學科特點教育學生
俗話說:“會教育學生的教師,懂得用一百種方法教育一個學生;不會教育學生的教師,只會用一種方法教育一百個學生?!笔聦嵣希瑢W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多種多樣。教學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每一門學科都能挖掘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各科教師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利用新編教科書中插圖的特點
現行的語文和思想品德教科書中,每篇課文都配有形象直觀、色彩鮮明的插圖,這些插圖內涵豐富、寓意深刻,蘊涵著大量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靈活巧用插圖,讓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講述自己感受到了哪些教育,得到了什么啟發,并讓他們談談自己存在哪些不足,自己怎么做才有意義、有價值。這樣,能促使學生充分參與有關行為習慣、思想品質的討論,提高學生的認識,使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挖掘各科教科書中隱含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
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教科書上的習題,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思想教育;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唱“紅歌”,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教育等。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為了教育而教育,不能墨守成規死教書、硬灌輸,而要切合教學主題,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三、利用少先隊活動,將德育目的和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品質
學生得到了教育,并不意味著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因為思想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要在學生自覺參加校內、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步完善。少先隊與學生有著“充分”接觸,少先隊員在少先隊活動中既是主人,又是受教育者。因此,學校領導、大隊(中隊)輔導員應給予隊員充分的自主性,根據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組織和開展少先隊活動,并對相關活動提出行為要求、組織紀律,引導隊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讓他們在各種實踐活動體驗、反思、總結、感悟、積累、鍛煉,增強他們的紀律觀念、集體觀念和班級榮譽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學會克服困難的方法,逐步把基本德育要求內化為學生發展的基本素養和品質。
總而言之,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項永不可缺且意義深遠的活動。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責任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效保證學生思想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遼寧省東港市小甸子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