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培根
從近幾年我國各地的中考物理試卷來看,許多省市物理試題中的情景設置非常新穎,設問巧妙而且迂回,再加上有的試題文字敘述長、信息量大,以至于考生被較長的題干嚇倒,得分率很低,這正是學生閱讀能力較差造成的。因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成為初中物理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閱讀能力也成為學生學好物理的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舉例說明如何有意識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教給學生閱讀物理材料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大幅增加了相關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融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教育性和應用性于一體,為中學物理教學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活力。
1.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許多章節都設置了大量的導向性問題。如“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什么是立體聲?”“為什么通過光纜可以觀看到有線電視?”“有人說融雪的天氣比下雪時還冷,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學生看到這些扣人心弦而又奇妙的問題,就會好奇地開始閱讀課本,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2.指導學生閱讀文段來詮釋插圖
新編物理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大多數采用適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漫畫手法繪制,形式多種多樣,在教材結構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插圖與文段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通過閱讀文段來詮釋插圖,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3.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做好標記
在閱讀時,學生要做好“勾”“畫”“批”“注”等標記。如對“熱量”這一概念,學生就可注解為:①它不是狀態量;②熱量是能量交換的表現,是一個過程量,它存在于物體吸熱和放熱的過程中,一個物體談不上什么熱量。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人的行為受興趣和動機的直接影響,所以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的興趣,幫助學生明確閱讀動機;其次,教師要嚴格訓練學生如何讀書、怎樣讀書的技能。
1.挖掘學生的“興趣點”
物理課程本身就貼近學生生活,幾乎每節課都有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可以此為契機,挖掘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①趣味生活現象:夏天自來水管會“流汗”——液化;人能正常行走──摩擦力;湯圓煮熟了會浮起來──物體的浮與沉;將氣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氣的口,然后突然放手,氣球內部的氣流就會噴出,氣球也會因此反沖而運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趣味物理故事:寓言故事“猴子撈月亮”、成語故事“杯弓蛇影”——平面鏡成像原理;勵志故事“鑿壁偷光”──光的直線傳播。③民諺俗語:“四兩撥千斤”(小小秤砣壓千斤)──杠桿原理;“磨刀不誤砍柴工”——壓強;“坐地日行八萬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鏡中花,水中月”——平面鏡成像原理;“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擴散現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重力。
2.增強學生的閱讀動力
閱讀的自覺性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讓學生產生了想要讀的欲望,才能促使學生自愿去閱讀。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舊知識為基礎,以舊啟新,結合新知識為學生設置懸念和疑問,給學生留下足夠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帶著“不安全”感閱讀完教材,解決問題。另外,教師可以賞析課外閱讀材料為輔助,增加學生物理閱讀的深度,幫助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物理閱讀水平。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絕非一件易事,而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長期工作,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整體著眼,制訂整個初中階段的培養計劃,然后分學期實施。只有反復、嚴格地訓練,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教師應加強檢查督促,必要時再耐心地給予個別指導。尤其對于缺乏恒心的學生,教師更要嚴格要求,一旦發現他的點滴進步,就要及時給予鼓勵。
(作者單位:江西省余干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