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主辦、SMG影視劇中心承辦、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協辦的2017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在滬舉行。作為電視劇行業一年一度的盛會,本次制播年會匯集了來自全國廣電系統、500多家影視公司的千余名嘉賓。
每年于草長鶯飛的春天,制播年會給中國電視劇行業一年的發展精彩開局,無論是高峰論壇上業內精英的觀點交鋒、求思問道,還是旨在表彰、致敬優秀電視劇人和作品的“品質盛典”,年會對行業起到的引領和風向標作用有目共睹。從誕生至今,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走過十余載光陰,見證了中國電視劇事業、產業的發展與繁榮,并成為電視劇行業的重要品牌。
一年間,SMG以創作優秀作品為中心,以購播精品劇目為導向,制作、采購、編播了一批優秀電視劇作品,東方衛視黃金劇場和周播劇場均取得優異成績。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也肯定了上海廣播電視臺堅守媒體社會責任,在注重發揮電視劇在豐富精神世界、提高道德素養、引領價值追求、培育良好風尚等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今后,SMG將一如既往更好地發揮制播年會在創作引導、人才吸附、產業集聚方面的撬動效應?!鄙虾V播電視臺臺長、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建軍如是說。
過去一年,中國電視劇依舊處在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同時面臨諸多考驗和挑戰。年會上,來自管理部門、播出平臺和制作機構的諸位業界大咖交流分享了觀點,回顧2016年電視劇光怪陸離的各種現象,前瞻2017產業走勢。
電視劇市場馬太效應加劇
經過“一劇兩星”政策調整期,2016年電視劇市場穩步發展,更向精品化內容邁進。整體而言,電視劇總產量回落,但每一部劇集集數在增長。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鄭維東介紹,到2016年第3季度,一部電視劇平均集數為43.5集。同時,電視劇制作市場風險加大,小公司對項目的遴選及制作更慎重。此外,大公司也在調整策略,不盲目開發新劇,更趨于頭部內容。
題材方面,2016年相比2015年基調不變,仍以軍事斗爭、反特/諜戰、近代傳奇、都市生活、社會倫理等題材為主。2017年初,《大秦帝國之崛起》等劇目收獲良好反響,歷史正劇呈現回暖氣象。
播出機構方面,較之前兩年數據對比,2016年電視劇在地面頻道播出量和收視貢獻呈下降趨勢,在央視和衛視臺有所提升。鄭維東介紹,中國主流電視劇播出市場主要在央衛視,其中20%的劇在中央臺播出,超過40%的劇在衛視播出。
不少制作機構更多盯準衛視市場,使得播出的頻道更加集中,播出頻道在電視劇方面的競爭集中于主要衛視平臺,優質資源也更加向主要央衛視平臺集中,馬太效應加劇。值得注意的是,播出平臺更多偏向獨播策略,這也是市場進一步集中的表現。
明星高片酬遏制國劇創作
市場經過大浪淘沙逐步走向良性發展道路。與此同時,網絡小說IP熱潮、明星天價片酬、收視率污染、快餐化制作等成為限制電視劇健康發展的問題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軍在年會上表示,SMG堅守文藝審美理想,堅決反對“唯收視率”,東方衛視2017年將從思想性、專業性、創新性、融合力四個維度開展以品質評價為核心的綜合評價,并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對東方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獎優懲劣。
另一方面,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指出,“明星高片酬遏制了國劇的喉嚨?!?016一年時間內,一至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將近250%。在高片酬的壓力下,國劇制作成本大幅度攀升,電視售價每集500萬元,網絡售價每集1000萬元的價格天花板不斷被刷新。
“現在,如果沒找到合適的演員,對項目啟動有非常大的影響?!庇^達影視總經理周丹切身體會到高片酬對創作的制約。
與此同時,由于目前各大衛視廣告增長已進入瓶頸,同時視頻網站力推分成模式,將逐漸減少電視劇的購買力度。王磊卿預言,2017年,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傳統媒體,在高速增長后將進入平臺期。未來1-2年內,互聯網和電視臺的采購價格不太可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空間。
IP失靈 應回歸創作規律
網絡小說IP在經歷市場哄搶、唯IP論之后,于2016年走下“神壇”。去年暑假,一些S級IP項目在衛視表現不及預期,觀眾收視率和口碑遭遇“滑鐵盧”。王磊卿總結IP失靈的癥結在于:高度雷同、低轉化率、創新缺失。
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也指出,現在大家只求IP量級是不是夠多,而不看適不適合改編,只看明星牌子是不是夠大,而不看演員適合劇中人物,這是行業內的通病?!皬奈淖值接跋?,最核心的不是在IP上,還是在編劇上。沒有一個好的劇本,后面的一切東西都在沙灘上?!?/p>
IP影視轉化率成為年會高峰論壇上的高頻詞。事實上,經過一定時間的沉淀,業界對IP的態度回歸理性。一方面大家認識到IP的市場價值,使得影視制作更容易接近“成功”;同時,網絡文學的藝術價值、改編難度、制作團隊的專業度也被重視,這些元素共同決定一個IP能否成功。
融媒時代電視劇何去何從?
過去幾年,對電視劇行業沖擊最大的兩股力量,一是資本,二是互聯網。兩種勢力交織影響并改變著電視劇產業格局和發展模式。
客觀而言,熱錢涌入讓電視劇市場變得浮躁,同時也加快行業做大做強。較大規模的制作公司依靠資本力量,通過并購整合加大投入,提升制作力量,引領了制作的品質。
而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不僅改變了劇的形態,也改變了傳播方式。2016年,網絡劇規模進一步擴大,并在制作上精進,不少“正規軍”參與其中。網絡劇全年點擊量突破5000億次,市場規模達到了609億元,其中用戶付費逾117億元。
面對互聯網的沖擊,電視臺與視頻網站是相互角力還是合力?衛視電視劇會不會淪為視頻網站的二輪播出平臺?
答案顯而易見。如今,傳媒領域已進入“融媒體時代”,是臺網共振,聯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時代。
鄭維東認為,實際上,電視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在電視臺播出的劇與觀眾的互動、與視頻網站用戶的互動能直接有效推升劇的影響力。
王磊卿也表示,東方衛視近兩年率先試水臺網聯動劇的新模式,周播劇戰略的成功也得益于臺網聯動。說到未來臺網聯動劇的合作,他認為,電視臺將不再局限于單向采購、成為單向的利益輸送者,而要主動建立立體化的融合模式,成為全面的利益分享者。并且通過立體化合作,電視臺和網絡能共同研發項目,共同投資、共同經營電子商務、藝人經紀和衍生產業鏈,共同分享版權、點擊率和收費盈利。
面對新媒體力量的介入,王磊卿呼吁應樹立電視行業的自信,明確自身優勢?!爸袊娨暸_所處的過程,就如老鷹所處蛻變的過程,但是經歷蛻變以后,一定能在2017年逆風飛翔。”
(祝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