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頤瀟
在數學課本的每章最后都有數學活動或課題學習環節。課題學習由于費力耗時,且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甚至將其視若無物或束之高閣。在2016年的公開課教學時,筆者正好上到了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三節的課題學習《選擇方案》。于是,筆者決定發起挑戰——以課題學習作為公開課內容。
在備課過程中,筆者發現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三節課題學習《選擇方案》給出的例題一是:“表一給出A、B、C三種寬帶網的收費方式,問選取哪種方式能節省上網費用?這個問題要我們做些什么?選擇方案的依據又是什么?”
然而,這個例題明顯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因為現在上網已經不再按時計費了。再三思量,筆者決定把題目的情景換成現在手機上網的流量套餐,這樣學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表二給出A、B、C三種手機上網的收費方式,選取哪種方式能夠節省上網費用?這個問題要我們做些什么?選擇方案的依據又是什么?”
確定了第一個例題后,筆者又開始琢磨第二個例題:課本給定的兩個例題都是出于省錢目的的方案選擇,那么能不能跳出省錢這個目的問題呢?因此,筆者在網上找了這樣一個例題:“從A、B兩個水庫向甲、乙兩地調水,其中甲地需要15萬噸水,乙地需要13萬噸水,A、B兩個水庫各可調出14萬噸水。從A地到甲地50千米,到乙地30千米;從B地到甲地60千米,到乙地45千米。請設計一個調運方案使水的調運量(單位:萬噸/千米)盡可能小。”筆者選擇這個例題的目的有兩個:第一,不讓學生形成方案選擇就是為了省錢的思維定勢;第二,滲透環保思想,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在確定了兩道例題之后,筆者開始思考如何讓課題學習走向學生的實際生活。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呢?恰逢備課正處于五一商場大促銷時段,于是筆者產生了一個想法:“讓學生計算去哪家商場購物更合算?”于是,筆者街拍了兩個商場的促銷活動,讓學生選擇去哪家商場購買母親節的禮物更劃算。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筆者希望學生能把問題帶回家思考,并在解答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會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在備課的最后階段,筆者著重思考采用什么形式的課堂導入。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合適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了不起的挑戰》的主題“選擇”中得到了感悟,盡管里面的選擇與數學沒有直接關系,但輕松的綜藝節目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筆者截取了一段片頭作為課堂導入:人生是B(Birth)和D(Death)之間的C(Choice)選擇,在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很多的選擇,小小的選擇有可能改變人的一生。通過這段視頻揭示了選擇的重要性,警示學生要在慎重思考中做出選擇。在課程結束時,筆者又截取了另外一段視頻,與導入相呼應:做出來的選擇,就要堅持下去。由于這堂課的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所以筆者通過生活中的點滴,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教育。
數學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看到數學的價值,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實踐,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和成就感,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進而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課題學習正是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動手時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心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