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紅
摘要 對固原市原州區所處的位置及林業建設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從領導重視、科學管理、健全管理機制、規范資金運行、建立健全防火機制、提高專業隊伍素質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林業建設;生態旅游;林業建設;問題;對策;寧夏固原;原州區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160-01
生態是固原市寶貴的優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固原市發展全域旅游要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的發展理念,緊扣紅色生態旅游品牌,著力將固原建成享譽國內外的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原州區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近年來原州區委、區政府將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提出“生態立區”戰略目標,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實施了賀家灣水源地保護、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帶建設、須彌山旅游線路綠化、萬畝綠色枸杞園建設、長城梁景觀綠化、禪塔山景區綠化、東岳山森林公園及開城鎮劉家溝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恢復等重點工程,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鞏固了林業建設成果,從根本上改善了區域內生態環境,有力促進了全區林業建設工作,在固原市生態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但是固原市生態旅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現分析如下。
1 存在的問題
1.1 重造輕管
植樹造林需要“三分造,七分管”,只造不管,導致林木個體之間及雜草競爭劇烈,幼樹生長衰弱,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大量的林內雜草、枯木不能及時清理,造成資源浪費、病蟲鼠害嚴重,也使林內火險等級升高。
1.2 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不高
原州區屬典型的缺水地區,年平均降水量350~650 mm,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而林區多集中在深山區,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造林以春、秋季栽植油松、云杉、樟子松大苗及山桃、沙棘為主。加上各項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大部分采取招標制和合同制管理實施,由于造林標準低,與實際生產需求不符,造成資金短缺,整地質量不高,且邊整地邊造林,無蓄水,栽植后澆的定植水很快被周圍干土吸收,苗木因缺水而死亡,導致成活率、保存率低[1]。
1.3 管護難度大
近年來,自治區對中南部干旱片帶的群眾進行大量的移民搬遷,林地面積增加,但由于種種原因,依然有少部分群眾居住在林區,這部分群眾生活以農牧業為主。雖然自治區、原州區出臺了一系列封山禁牧政策,但是由于群眾思想認識低,觀念轉變慢,加之缺乏專業管護人員,偷牧、溜牧等毀林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造林質量,導致管護難度大。
1.4 防火機制不健全
防火基礎設施薄弱,不具備撲救森林大火和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具體表現在裝備落后,管護設施差,地域分布不平衡,隊伍實戰能力差;無專業化防火隊和固定的瞭望塔,交通工具缺少,管護物質嚴重不足,防火道路建設不到位,通訊聯絡不暢,撲火設備僅有風力滅火機、鐵鍬、撲火刷等[2]。
1.5 項目引進少
原州區地處固原市重要位置,生態脆弱、立地條件差、自然災害頻繁,經濟薄弱,加之投資不足,不能形成區域性、綜合治理效果。
1.6 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全系統職工大中專及以上學歷占24%,招工及退伍軍人達76%;護林員大部分為中、小學文化程度。
2 對策
2.1 加強領導
原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動員全民大辦林業,一把手親自抓,主管副區長、林業局具體抓落實,動員組織鄉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全社會人民,科學規劃,多元化投入,大力開展精準造林、封山綠化,高質量治理流域,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扭轉造林質量不高的勢頭。
2.2 科學管理
原州區生態建設本著以林場、流域為單元,加強對現有水源涵養林的保護,對疏林地和殘敗灌木林地大力推進封山育林,對林地鑲嵌的耕地全部退耕還林,真正實現山、水、田、林、溝、路綜合治理,選擇適宜樹種的壯苗,進行精準造林,對林地進行松土除草、病蟲害防治,對已發生病蟲害的植株進行衛生伐;對天然林和重點公益林進行撫育管理,優化林分結構,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分質量,做到治理一片綠一片。同時,清除林內可燃物,降低森林火險等級[3]。
2.3 健全管理機制
管轄區鄉政府,積極響應自治區政府生態移民項目,在原州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林區少數群眾進行移民,一方面通過移民增加群眾收入,另一方面極大地改善林區的營造林環境,對生態建設重點區進行全面禁牧,建設護林點,加強巡護,鞏固林業建設成果。
2.4 規范資金運行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資金進行嚴格管理,確保林業建設資金專款專用,主管單位和財政部門實行每季度公開財務收支,加強審計監督。
2.5 建立健全防火機制,提高專業隊伍素質
隨著畢節市旅游業的發展,對林業生態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各級政府森林防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要求各級政府加大投資,加強防火基礎設施、裝備建設,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業務精的森林防火隊伍,通過防火實戰演練、加強專業和業務能力培訓,使之具備撲救森林大火和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提高各類撲火隊伍的應急反應素質和撲救火災能力;通過共建措施,建立起警民聯防機制,把森林防火辦成全社會的共同事業[4]。
2.6 加大旅游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
引進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參與重大旅游項目,開發旅游資源,處理好硬件和軟件的關系,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改善旅游軟硬件環境,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需求。
3 參考文獻
[1] 朱春花.固原市原州區林業生態建設應對氣候變化采取的措施及成效[J].現代農業科技,2014(1):199.
[2] 米吉提·賽多拉,阿衣夏木·亞庫甫.新疆林業生態破壞的危害及林業建設與發展[J].自然科學,2015(10):76.
[3] 黎平,曾玉林,陳建成.論我國生態林業建設方略[J].綠色中國:理論版,2005(增刊1):29-31.
[4] 蔡麗艷.可持續林業建設的發展方向[J].世界林業研究,2005(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