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君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身為學校主要領導的我們,肩負著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塑造創新人才的使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接受新事物、新的辦學理念,創新工作方法。
關鍵詞:創新 工作方法 推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245-01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身為學校主要領導的我們,肩負著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塑造創新人才的使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接受新事物、新的辦學理念、創新工作方法,不斷去研究新問題、開闊新視野,及時抓住大家感覺到而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創新工作方法,創辦現代化學校。那么,我們又如何創新工作方法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習不斷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倡導教師“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 俗話說,“學習是進步的階梯”。身為一名校長,只有不斷學習、思考,保持永不停息的學習精神,才能去掉浮躁,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更快更好地接觸新事物,從中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帶領教師不斷前進,才能更好地促進學校的發展。此外,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校長只有成為學校中不斷學習的榜樣,喜歡學習的楷模,才能更好地營造學習的氛圍,教師才能靜下心來學習,校園才能綻放文化的書香。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與思考是相連在一起的事情。只有不斷思考,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才有意義。作為一名校長,更要思考,要有時代的敏銳感,要擁有自己的辦學思路和辦學主見,能隨時對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對學校辦學目標和方向做出判斷和決策,能站在教育、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俯視學校教育的現狀,建構學校發展的目標,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行為進行經常性的反思。
二、改變模式民主管理
當今時代絕不是單打獨斗的時代,單靠一個人的智慧是很難管理好一所學校的。成功的學校教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集體智慧的發揮,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民主觀念指導下的“以人為本”的民主管理。
與此同時,要堅持把親情關懷作為學校的一種管理理念,把同事當親人、當朋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僅要關注教師的工作進步和成長發展,還要特別注重關心全體教師的生活。用真誠的心平等對待每一位教師,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享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積極營造并形成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圍。
三、大膽改革勇于創新
要想創新,就得放大膽子,拿出勇氣,知難而進。如果沒有勇氣,就砸不碎桎梏,沖不破束縛,更不會去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想“改革”,就不能怕“亂套”,想“開放”,就不能怕“無韁”,并且要努力做到形成了新思想、新方法就付諸實施,通過實踐檢驗而不斷增生,使新思想、新方法源源不斷的出現。例如,經過觀察現狀、調查情況,我發現了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做廣播操不認真,動作不到位。二是教師們反應工作忙,沒有鍛煉身體的時間。將兩方面進行融合,我想出了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就是一個月后開展全校廣播操表演賽。比賽時班主任在前、副班主任在后,和學生同時表演做操,并占有相應的分值。一開始有個別教師不理解、不好意思練習。慢慢形成了習慣,表演時做得都非常好。如今,每天學生兩操時間,老師都和學生一起做,既保護了視力,鍛煉了身體,又給學生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提高了學校兩操的質量。如今廣播操表演已經成為了學校的一種制度,一種習慣,每學期一次,全體師生都非常重視,也都非常受益。
四、志存高遠放眼未來
理想是遠航的標燈,有了它才有了前進的航向。身為一所學校的校長,一定要志存高遠,樹立遠大的理想。胸中要有明確的辦學方向和本校的具體的奮斗目標,從而更好地保證學校的長期發展。與此同時還應該沖破個人自我封閉的思想牢籠,不斷開擴視野,放眼未來。例如,我從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的角度考慮,立足實際,提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寫文能力、寫字水平,增大國學積累量。為此,從2014年3月開始,學校全面開展了課前3分鐘讀誦活動。教導處下發了各年級國學積累目錄,有目的的組織開展了“學生朗讀比賽”“學生寫字比賽”“學生誦讀比賽”“國學積累月檢測”“國學積累期末測試”“期末學生朗讀能力測試”等活動。
李四光曾說:“一些陳舊的、不結合實際的東西,不管那些東西是洋框框,還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們打破,大膽地創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論,來解決我們的問題。”要想創新工作方法,成為一名創新型校長,就應該加強學習、不斷思考、改變模式、民主管理、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志存高遠、放眼未來,在學習的動力牽引下,掌握先進理論,自覺更新觀念,執著追求發展。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