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華+殷春生+徐錦山
摘要 基于氣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防雷技術服務市場的有序開放,以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提高防雷技術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為目標,對新時期防雷技術服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指出了防雷減災的需求,提出了防雷技術服務能力提升和標準化建設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 防雷;技術服務;問題;發展需求;對策
中圖分類號 P4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230-02
雷電災害是影響人類活動的嚴重災害之一,被稱為“電子時代的一大公害”。我國是雷電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每年將近1 000人遭雷擊傷亡,造成的經濟損失達上億元。隨著城市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因雷擊造成的損失也日趨嚴重。氣象部門開展防雷減災服務工作10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整體服務水平和能力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防雷減災的能力、防雷技術服務科學水平、隊伍整體素質還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目前,推進防雷技術服務的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是提高防雷技術科技含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手段。
1 防雷技術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各地防雷技術服務機構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成立并對外開展防雷技術服務工作。20多年來防雷技術服務項目不斷拓展,目前已發展到防雷裝置常規檢測、防雷設計技術評價、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新建項目防雷裝置跟蹤檢測及竣工驗收、雷電災害調查鑒定、雷電災害預警、防雷技術培訓與指導、防雷減災科普宣傳等服務內容,為我國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網絡化提供了良好的防雷減災保障。但隨著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深入,現有防雷技術服務體制、制度管理、人員與設備配備等已不能適應新時期防雷技術發展,防雷技術服務存在著發展需求、體制機制、技術更新等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覆蓋面小、總量少
防雷減災是社會公共安全的一個方面,目前防雷減災現有社會需求量仍然不足。防雷檢測工作的開展多是防雷業務機構主動上門服務,除易燃易爆、危化場所及部分重點單位以外,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全部住宅小區防雷裝置自投入使用以來未進行防雷定期檢測。農村的檢測面也未開啟,尚有大量農村公用設施和農居房未采取防雷工程性措施,或者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從未開展過檢測,缺乏必要的防雷技術服務指導。另外,人們的防雷意識普遍還不高,很多單位和業主因為費用問題無法落實而放棄檢測,或者對執行定期檢測反感心理比較強,防雷檢測工作總體推進難度大[1-2]。
1.2 防雷服務人員配備不足
各地防雷技術服務機構的工作流程不統一、人員技術能力不等、儀器儀表設備少而簡陋,防雷檢測組員少、技術骨干少,工作量大、工作不到位、應付了事的情況較多,工作無法做深、做實。而防雷工作責任重、質量要求高,在前期聯系、現場檢測、整改復查、資料整理、報告編制打印等過程中,由于人員不足等原因,難免或多或少存在不到位和不夠仔細的問題,質量得不到保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效益。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和防雷法律法規的更新、出臺不及時,而相當一部分人員缺乏防雷工作實際經驗,在實際檢測中會遇到一些無法克服的問題,遠遠不能適應防雷事業發展的要求。針對各行業特點、各企業性質的不同,也缺乏具有相應專業特長的技術人員。另外,多年來防雷服務機構主要注重業務人員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業務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但對開拓市場人員的培養不夠[3-4]。
1.3 防雷技術服務能力不足
隨著防雷相關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防雷減災服務任務越來越重、要求越來越高、責任越來越大,隨之帶來的就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做強做大服務。而防雷服務是一門技術活,技術過硬是檢驗工作質量的突出標準。防雷技術服務牽涉的面涉及各行各業,防雷檢測依據除防雷國標外,還涉及化工、石油、通訊、燃氣、電力等行業,這就要求技術人員對各類技術規范、內容都有所了解。相對于其他服務行業,防雷技術社會培訓機構少、項目少,目前所從事的人員對專業知識學習不足、技術交流不夠、知識更新不及時,同時為了補充人員不足問題,普遍存在有外聘非防雷專業人員在開展服務過程中時有出現與防雷技術操作規范不相符的現象,導致防雷專業技術服務質量不高。再者,防雷技術服務機構配備的儀器簡陋,很多精密、先進的檢測儀器和配套設備未能配備全,制約了技術的提升。
總體看來,防雷技術服務目前在組織、隊伍、技術、設備、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與社會大平安建設需要、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2 防雷技術服務發展需求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法制建設的快速發展,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也不斷向前推進,對防雷技術服務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讓防雷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使基層防雷技術服務機構逐步走上規科學化、標準化和可持續的發展軌道,就需要通過建立健全標準化體系,加強基層防雷所(防雷中心)能力建設,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服務意識,規范內部管理,提高人員和技術裝備能力,拓展業務領域,擴大服務規模,才能為加強市場監督管理提供依據,提高氣象部門防雷技術服務機構市場占有力和競爭力,以促進防雷技術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
3 防雷技術服務能力提升和標準化建設對策
面對市場開放及競爭日益激烈的格局,應充分認識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加強防雷技術服務標準化建設,防雷技術服務應在深層次的管理體制、服務理念、服務技術方面進行全面規劃。從防雷減災管理與服務的角度考慮,應構建“管理、評估、檢測、監測、科研”五位一體的防雷減災體系;從公共服務的理念出發,防雷技術服務應從組織體系、服務理念、人員素質、技術裝備、合理的管理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有效的綜合整合,以促進防雷事業可持續發展。
3.1 加強服務管理的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規范服務、廉政建設、效能建設、行風建設等制度,建立和規范防雷檢測、技術資料審核、防雷技術檔案管理等一系列技術服務規程。在防雷服務工作中,應嚴格落實服務的及時性、真實性、科學性,保證原始資料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公正性。要加強服務評價體系建設,強化服務監督,構建防雷服務優質體系。
3.2 建立嚴謹的質量體系
以“科學、準確、公正、滿意”為質量方針,以“愛崗、敬業、公平、公信”為職業道德標準,按照履行公共服務職責的要求,建立防雷技術服務質量控制體系、服務評價體系;并建立一個統一、完整、嚴謹的質量管理體系,以服務項目的推廣度、服務單位的覆蓋率、服務客戶的回訪率、客戶評價的滿意率、服務投訴的查處率、服務質量的差錯率、防雷隱患的排查率、隱患整改的復檢率等社會普遍認同的指標體系來加強內部管理與考核,塑造良好的公共服務形象品牌,取得良好的社會信譽度。
3.3 規范防雷技術服務流程
防雷技術服務的最終產品是直接面對客戶,不僅關系到防雷安全,而且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因此,要從工作流程、操作程序、報告表式、儀器設備、管理要求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單位既要制定明確的業務標準和操作流程,又要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有關規定,避免服務工作的任意性。規范防雷檢測、防雷技術評價、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具體內容和工作規則,嚴格遵守服務項目、數量、質量與服務收費相統一的原則,杜絕“多收費、少服務”的現象。推行服務標準化,以誠為先,廉潔服務,切實提高防雷減災工作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可信度。
3.4 加強便民服務信息公開
公開辦事指南、辦事程序、服務承諾、收費政策、監督投訴電話等辦事信息。公開設計評價、竣工檢測、定期檢測結果及其隱患整改情況等服務信息并提供網絡查詢服務。優化服務環境,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掛牌服務,業務精通,操作熟練,辦事快捷,便民高效,儀容儀表端正,熱情待客,態度和藹;為服務對象提供舒適健全、整潔美觀的環境,落實服務承諾,主動做好對接工作。及時分析客戶評價及服務對象意見建議,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3.5 提高從業人員業務技術水平
加強防雷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培訓以及強大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防雷服務品質的必要條件,要建立一支敬業愛崗、樂于奉獻、不怕吃苦、勤奮工作、有知識、有智慧、有干勁、守紀律、有素質、有覺悟的服務隊伍。所有參與技術的人員都必須進行系統性防雷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培訓和不定期考核,正確理解、熟練掌握防雷技術規范、技術規程相關內容,提高防雷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防雷技術服務對象牽涉的面涉及各行各業,檢測依據除防雷國標外,還涉及相關行業標準,如化工、石油、通訊、燃氣、電力等,這就要求檢測人員對各類技術規范都必須了解;檢測項目除了防直擊雷,還涉及設備、管道接地、放靜電接地、屏蔽措施跨接、等電位等項目,所有檢測人員要加強各方面的技術培訓。
3.6 加強防雷技術裝備能力建設
以提升防雷檢測裝備現代化、提高防雷技術服務科技化為依托,配備先進的防雷檢測設備,建設綜合性的防雷技術業務系統,切實提升防雷所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具體需要配備防雷檢測專用車輛、多功能接地電阻測試儀器、電涌保護器安全測試設備、平板電腦、正規的人員服裝和安全設施等。通過增加先進檢測儀器設備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確率。加強防雷技術服務現代化建設,建立先進的業務一體化系統,實現防雷檢測、雷電區域風險評估、雷災調查等主要業務工作中的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
3.7 加強考核激勵
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工作考核和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內部工作業績、服務質量考核辦法并認真執行,正確處理各崗位職工的政治、職稱、工資待遇,實現從單一身份待遇向崗位待遇的轉變。建立完善職工定期自評、互評和負責人工作點評機制,建立民主評議制度,及時公開評議結果,建立獎懲機制,科學運用評價結果,真正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外部監督通暢便捷,投訴舉報查處率、回復率達到100%;內部監督循環閉合,常態考核與隨機抽查結合,程序監管與終端監管結合,做到有錯必糾、防微杜漸。
4 結語
總之,防雷服務機構需要立足服務民生、服務發展,深刻、全面地從誠信服務踐行行風、規范服務展示形象、開放服務增強透明、提醒服務注重實效、限時服務凸顯效率、連續服務延伸時間、廉潔服務保證效能、便民服務方便群眾8個方面提高服務能力,全力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規范、便捷的防雷技術服務,才能提升市場占有率和服務滿意率,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5 參考文獻
[1] 虞進.湖州市防雷管理服務能力建設的現狀及其思考[C]//第七屆中國國際防雷論壇論文摘編.北京:第七屆中國國際防雷論壇組委會,2008:2.
[2] 余東.防雷管理服務能力建設的現狀及其思考[J].北京農業,2013(24):168.
[3] 范宜構,高青芳.防雷技術服務品牌戰略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9(2):147.
[4] 鄧曉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履行防雷服務管理職能[C]//“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佛山: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