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高
摘要 根據多次作為評審專家和業主參加評標的經驗,分析政府采購中的幾個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以期為保障政府采購快速、便捷以及農業生產安全、高效提供借鑒。
關鍵詞 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812.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258-02
Abstract Based on experience of several times as expert and own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it analyzed several problems in government procurement,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suring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was quick and convenient and the safe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 government procurement;bidding;problem;suggestions
政府采購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是一國公共財政支出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1]。政府采購制度具有追求綜合效益、宏觀調控經濟、防止政府腐敗的職能[2]。
20世紀70年代末,《政府采購協議》達成,該協議同意開放由各國中央政府機構進行的采購活動[3-5]。基于《政府采購協議》有限的適用范圍,新的《政府采購協議》(GPA)于1994年在馬拉喀什簽署。我國政府采購的試點工作始于1996年。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1](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3,6]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政府采購法》中第一章第二條所規定的政府采購,主體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團體組織,采購對象必須屬于采購目錄或達到限額標準。政府采購應遵循四大原則,即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公正、誠實信用[7]。本文結合在政府采購和工程建設招標中作為評審專家和采購(招標)人了解的一些情況和問題,提出一些建議,為搞好政府采購提供參考。
1 政府采購實踐
1.1 作為評審專家參加評審情況
自2010年開始,筆者先后作為政府采購項目評審專家和工程建設項目評審專家,進行了相關項目招標投標的評審,參加的項目主要包括農業、林業等部門如化肥、農藥、農膜、農機、林苗和花卉等41個物資項目評審,以及包括農業、國土和林業部門工程建設項目如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項目、生態工程建設項目、石漠化工程建設項目、退耕還林口糧田工程建設項目和土地整理工程建設項目等28個工程建設項目評審。
1.2 作為采購(招標)人參加采購(招標)情況
自2007年開始,作為采購人先后進行了化肥、有機肥、秸稈腐熟劑等20批次采購,以及作為招標人進行了2008—2016年退耕還林口糧田工程建設項目、糧食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設項目等23次招標,規劃、采購(招標)申請、招標文件編制、開標、評標、驗收等過程全程參與。
2 政府采購中的問題及建議
2.1 將“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撓和限制供應商自由進入本地區和本行業的政府采購市場”,修改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法限制或排斥本地區、本系統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參加投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以下簡稱《農業推廣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原則,即農業技術推廣應因地制宜,且經過試驗、示范;第二十一條規定,農業技術必須在推廣地區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安全性、先進性和適用性,才能向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3-4,8]。《政府采購法》第九條規定,政府采購應當有助于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目標,包括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3-5,7];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撓和限制供應商自由進入本地區和本行業的政府采購市場。在實際采購中,財政采購部門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往往允許根據《政府采購法》,設置“環保產品、西部地區產品、少數民族地區產品和中小企業產品”等作為優先條件,而不允許根據《農業推廣法》法,設置“試驗、示范參數”作為優先條件或必須條件,造成兩部法不能相容應用。因此,應將《政府采購法》第五條規定修改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法限制或排斥本地區、本系統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參加投標[3],從而保障各部門各部法相容應用和物資采購等。
2.2 將“供應商不足3家的,要重新組織招標”,修改為“供應商不足3家時,重新招標;重新招標仍不足3家時,按法定程序進行開標、評標,確定中標候選人”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投標截止時間結束后參加投標的供應商少于3家的,除采購任務取消情形外,招標采購單位應當報告設區的市、自治洲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按本條第一款,招標文件沒有不合理條款、招標公告時間及程序符合規定的,同意采取競爭性談判、詢價或者單一來源方式采購[8-9];但在《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中,也只是在第二十七條規定,公開招標的貨物、服務采購項目,招標過程中提交投標文件或者經評審實質性響應招標文件要求的供應商只有2家時,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按照本辦法第四條經本級財政部門批準后可以與該2家供應商進行競爭性談判采購[5-6],采購代理機構、采購人應當根據招標文件中的采購需求編制談判文件,成立談判小組,由談判小組確認談判文件,符合本款情形的,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五條中規定的供應商最低數量可以為2家[10]。《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六條、三十七條規定,對招標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或者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少于3家的,應廢標而重新組織招標[3-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實施條例》[5]中也只有重新開展政府采購活動的表述。
因此,按上述相關規定,竟爭性談判供應商少于2家、詢價采購供應商少于3時,則要不斷重新采購,或申請單一來源方式采購,或人為造成為找到足夠供應商數量而圍標,造成項目不能按時、按質、有效實施。為此,可參照《重慶市招標投標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11],可將《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政府采購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實施條例》的相關條款改為:供應商不足3家時,重新招標;重新招標仍不足3家時,按法定程序進行開標、評標,確定中標候選人,從而保證政府采購合法、快速和有效進行。
2.3 將《政府采購法》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以下簡稱《招投標法》)或者將《招投標法》并入《政府采購法》
《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兩法適用存在矛盾,《招投標法》第二條則規定所有招標投標活動均適用該法[3-5,12],但是《政府采購法》第四條規定對工程進行招投標適用《招投標法》[3]。由于2部法的制定部門不同,法律背后的部門管理傳統也不同。因此,從全面來看,就需要全國人大從全局出發,將2部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指導全國各行業進行各方面的招標投標活動,更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或者對正在修訂的《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的相關內容進行完善[13-16]。
3 結語
綜上所述,完善、合理的政府采購能夠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果[17-19]。政府采購具有多項功能,即節約財政支出,提高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強化宏觀調控;活躍市場經濟;推進反腐倡廉[20-22];保護民族產業。因此,關于政府采購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23-25]是對政府采購相關事項進行規范,促進了良好的政府采購氛圍的形成,有利于社會對政府采購的監督[3,26-27],對提高社會綜合效益具有指導作用。
4 參考文獻
[1] 賀楚.淺談我國政府采購的發展概況[J].經營管理者,2016 (15):320.
[2] 李文生,田凱.論《政府采購法》有關內容的缺失及其完善[J].河南社會科學,2007 (4):80-83.
[3] 孫小鵬.論我國《政府采購法》的修改及完善[D].長春:吉林大學,2006.
[4] 政府采購有關法律法規匯編[EB/OL].[2016-09-29].http://www.doc-in.com/p-23701055.html.
[5] 李猛.解讀《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J].中國政府采購,2014(4):57-5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EB/OL].[2016-09-29].http://www.ccgp.gov.cn/zcfg/gjfg/201310/t20131029_3587339.htm.
[7] 李悅.WTO《政府采購協議》與我國政府采購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3.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J].中國農技推廣,2012 (12):18-21.
[9]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文告,2004 (7):6-15.
[10] 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J].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2014 (2):24-28.
[11] 重慶市招標投標條例[J].中國招標,2009(2):27-29.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1999(5):29-38.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4] 王文庚.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15] 高虹,劉玉晗,陸萍.高校政府采購內部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209-213.
[16] 徐炎,豐詩朵.美國政府采購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及其借鑒[J].法商研究,2013(5):136-143.
[17] 王群勇,陳燕平.我國政府采購的價格監測[J].統計研究,2014(2):18-23.
[18] 艾冰.歐美國家政府采購促進自主創新的經驗與啟示[J].宏觀經濟研究,2012(1):13-20.
[19] 肖北庚.我國政府采購法制之根本癥結及其改造[J].環球法律評論,2010(3):30-38.
[20] 王小能.政府采購法律制度初探[J].法學研究,2000(1):80-94.
[21] 曹薺.政府采購市場調控法律機制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4.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法實施條例[J].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 (7):7-16.
[23] 楊占武.我國政府采購中尋租行為及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6.
[24] 伏曉東.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25] 潘彬.政府采購績效評價與治理對策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7.
[26] 宋河發,穆榮平,任中保.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與實施細則關聯性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1(2):291-299.
[27] 王小能.政府采購法律制度初探[J].法學研究,2000(1):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