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基層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全體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者與維護者。特別是整天面對大漠、戈壁、深山、井架、采油樹的石油勘探開發企業,基層工會更應該密切聯系職工群眾,關心職工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以下是筆者結合所在單位工會服務員工的一些做法,淺談一下基層工會職能的發揮。
筆者所在的基層單位前線員工從事科研生產的環境為非洲沙漠地區,氣候炎熱、政局不穩、疾病傳染、生活條件差、飲食不習慣。特殊的工作環境極大地影響著員工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效率。面對以上困難,基層工會針對在特殊環境下打造“職工之家”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實踐,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服務員工群眾。建設特色小家
為了使員工在前線的生活能夠安心、舒心,工會積極打造溫馨、健康、安全的特色小家。針對政局動蕩的情況,工會與前線領導研究后,每天帶領大家熟悉逃生通道、練習逃生方法,還要求大家必須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同時,加強警戒,嚴格控制人員外出。針對前線瘧疾病毒傳染的情況,工會一方面積極宣傳“瘧疾可防、可治”的科學依據,另一方面開展門窗檢查修繕、定時噴灑藥物,進行積極的預防。由于瘧疾存在潛伏期,工會及時聯系了可以進行瘧源蟲檢驗的醫院,確保員工在有可疑癥狀發生時第一時間送醫就診。針對員工生活枯燥的情況,工會每天堅持開展三項活動,清晨組織跑步鍛煉,呼吸新鮮空氣;下午5點以后組織踢毽子、跳繩、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文體活動;晚飯后組織大家聊天談心,談興趣愛好、聊子女教育、曬家庭靚照。針對一些處于特殊時期的員工,工會也有的放矢,如有的員工孩子剛滿一周歲,大家就組織討論嬰幼兒的撫養和教育問題;有的青年員工妻子正懷孕,大家就及時向他傳授照顧好孕婦的經驗;有的青年員工正值熱戀期,工會特意給他購置了攝像頭,每天夜晚都是他的視頻時間。為了轉移大家的思鄉情緒,工會小組還開辟了前線菜園、周末餐桌。大家從國內帶了各種菜籽,在后院開荒種地,每天輪流澆水除草,既鍛煉了身體,又豐富了大家的餐桌;每到周末大家還自己下廚,制作中國的餃子、面條,人人樂在其中。各項活動的開展,平復了大家恐懼緊張的心理,緩解了大家寂寞煩躁的情緒,形成了積極樂觀的工作作風,也增進了團結互助、相親相愛的“戰友情”,建成了一個令員工安心、順心、放心的海外之家。
二、服務員工家屬。實施特殊關懷
在關心前線員工的同時,工會將后方工作重點放在關心員工家屬上。建立了員工家屬檔案和家屬聯系卡。家屬檔案登記了所有員工家屬的電話、單位、住址,工會負責每月與海外員工家屬通一次電話,表示慰問,了解家中困難,隨時幫助解決困難。同時,制作了家屬聯系卡,發給員工家屬,聯系卡登記了所有班子成員的聯系電話,使員工家屬在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可以聯系到領導。工會還堅持在每年的中秋節和春節慰問員工家屬,在五一、十一組織員工家屬看電影,在元旦開展家屬小型趣味聯誼會,讓家屬時時感到組織的關心和惦記。楊冰負責著前線油田成藏研究及動態分析,2011年為了工作,舍下懷孕的愛人,去開拓海外市場,孩子出生時他都沒能回來。工會在這期間始終給予全程的照顧。孩子剛滿半歲,他又被派往前線。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小楊將妻兒送回了湖南老家。工會依然每月給小楊的妻子打電話,詢問孩子情況,幫助解決困難。工會做了一點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卻給了員工和家庭極大的溫暖和動力,在妻子的支持下,小楊全身心投入工作,兩個春節都在前線度過,確保了前線各項科研生產工作的連續性。幾年來工會為3個高考生送去祝賀禮物;累計組織家屬觀影13次,開展趣味聯誼活動5次,慰問生病員工家屬30余人次,節日期間慰問員工家屬128人次。無論是孩子半夜生病住進兒童醫院,還是老人突發腦溢血緊急搶救,無論是員工家中跑水,還是員工子女入托,工會都在第一時間提供幫助,解除了前線員工的后顧之憂。
三、服務科研生產。開展特別培訓
根據前線員工參加培訓受限的情況,工會開設了前線課堂。前線課堂,顧名思義是利用駐地有限的人力和教學資源,有針對性、有自主性地開展的小型員工培訓,分為專家課堂、互學課堂、英語課堂。專家課堂由所里的兩位首席專家和兩位高級專家擔任講師,他們在前線值守期間,要根據國際石油科技進步和當地的地質油藏條件,每月一次為前線員工授課。互學課堂是前線專業不同、業務相關、水平相近的員工之間開展的活動。根據前線科研工作需要,員工可以打破專業組界線,一對一或一對多,互相學習,互相借鑒。英語課堂規定每天隨意設置場景,員工或在宿舍,或在活動室,或在廚房、菜園,一小時內必須使用英語交流。
幾年來,所專家在前線講課已達50余次,內容涉及國內外不同類型油氣藏前沿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尤其是他們對尼日爾油田復雜斷塊油藏的獨到見解,更培養了一批從事國際油氣勘探開發的高素質青年人才。今年6月,因國內接到緊急任務,前線只留下勘探組的董小偉和開發組的張東星堅守。兩名30出頭的小伙子自然結成了互學關系。他們互相交流勘探的儲層反演、構造研究,開發的地質建模、油藏分析等技術,互相討論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6月19日,董曉偉接到向尼日爾石油公司匯報完鉆探井實施效果分析的緊急通知,匯報要求增加新鉆井油藏描述及產能預測內容,在對產能潛力進行評估時,他一直無法確定油藏能量大小和單井控制范圍。通過與張東星的交流,董曉偉運用地質建模、數模方法快速而準確地得出了結論。兩個人互教互學先后完成了勘探儲量評價、圈閉經濟評價、下半年鉆井部署工作,完成方案匯報3次,各類文字報告7個,得到領導高度評價。
前線課堂的開設,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既實現了員工理論認識、專業素質、英語水平的高速提升,又達到了不同專業崗位員工之間,技術優勢互補、技術領域融合、勘探開發一體化的目的。全所員工教學相長共同攻關,取得了一批有深度、有影響的重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