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H5N6禽流感病毒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的帶領下,我國的科研團隊在H5N6禽流感病毒起源和進化機制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科學家們發現H5N6有取代H5N1成為優勢流行毒株的趨勢,他們通過病毒基因遺傳進化研究,進而闡明了H5N6病毒的基因起源和進化機制,確認鴨群在H5N6的產生和傳播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H5N6作為一種新型流感病毒,其基因起源、進化機制和流行趨勢尚缺乏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在高福院士的帶領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與多個單位合作,自2014年起對我國16個省份和地區39個市縣的禽流感病毒流行狀況進行持續監測。 監測數據顯示,我國長三角地區以南地區H5N6比重增大,逐漸取代H5N1成為優勢流行毒株。病毒與宿主的相關性分析表明,H5N6和H6N6是鴨群中主要流行的病毒亞型。
來自中國科學院流感研究與預警中心的畢玉海博士說,H5N6源于H5Ny與H6N6的重配;內部基因在病毒的流行和傳播中,不斷與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重配,形成至少34種基因型,并且自然篩選出4種優勢基因型,目前感染人的病毒分別屬于這4種基因型。人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帶毒禽類或污染物而感染,尚未實現人對人傳播;同時H5N6病毒已經在豬、貓、野鳥中被分離發現。“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必須開展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阻止病毒在家禽中的傳播范圍繼續擴大,從而降低對人的感染幾率”。
(李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