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敘利亞西北部一座反對派武裝控制的小鎮日前疑遭化學武器攻擊,美英等西方國家在第一時間將敘利亞政府鎖定為嫌疑人。不過,一位中國防化專家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結論,疑團重重。
這位不愿具名的中國防化專家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通過電視畫面發現,救護人員采取用水清潔受害者、做人工呼吸以及吸氧等措施。從受傷者的描述來看,盡管出現惡心、頭暈和昏迷,但并未提到眼睛的受傷害情況和皮膚出現起泡等癥狀。因此初步推斷,這些傷者不可能遭受血液中毒性毒劑、神經性毒劑和糜爛性毒劑的襲擊,有可能是窒息性毒劑或有毒化學品。根據他的觀察,死傷者非常大的可能是受到有毒化學品的襲擊,最有可能是氯氣類的有毒化學品,導致呼吸道中毒。
這位專家對相關國家在第一時間將嫌疑人鎖定為敘利亞政府表示質疑。據他介紹,按照一般程序,是否使用化武最快的檢驗步驟是派專家或國際禁化武組織核查員到現場進行偵檢、取樣、分析,得出初步結果。還要將樣品空運到離當事國最近的國際組織指定實驗室進行分析,得出權威結論,并要對受害者進行采訪。
專家表示,“像我這樣通過電視畫面只能做出初步判定,得出疑似使用化學武器或有毒化學品的結論,并不能確定是誰、采取何種手段、使用了何種化武或有毒化學品”。
在這位專家看來,這起疑似化學武器的襲擊有4個方面需要澄清。第一,敘利亞政府執行空襲任務時,是否知道該地有化學武器儲存倉庫,是否是空襲導致化學武器庫的爆炸。目前敘利亞政府被要求提供當時是否有飛行任務、飛行路線、打擊位置等具體情況以備下一步調查和分析。第二,如果敘利亞政府當晚沒有飛行任務也不排除西方國家執行了空襲任務。從安理會上英美的發言內容看,他們對此次事件的判定非常肯定,但并沒有公布充分的證據,如使用了何種武器彈藥?是何種化學品導致人員、環境受到何種傷害?誰在現場獲取了初步化武襲擊的證據并得出結論?第三,也不排除反對派武裝設定好時間,選擇適宜擴散的氣象條件,自己炸毀化學武器儲存倉庫。在此次襲擊中氣象條件至關重要,要預判當地氣象條件,才能造成更大的殺傷效果。如果在事發當晚,這個村鎮處在化學武器或有毒化學品存儲倉庫的下風方向,殺傷力就會增大,但如果是處于上風方向,就不會造成傷害。所以這非常有可能是一次預謀事件,在確定了氣象條件的情況下,發動襲擊。同時,有準備地進行現場取證并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公布。第四,不排除是IS襲擊。
據專家介紹,最近幾年除了敘利亞被指責使用化學武器外,南蘇丹也曾被爆在沖突中發現使用了化學武器,但最終并沒有明顯證據和確切的結論。▲
環球時報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