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艷
【摘 要】在聲像媒介傳播系統中,不僅包括有聲語言傳播,還包括服飾、儀表等重要的無聲語言傳播。其中,以服飾語言的傳播功效尤為顯著。服飾不僅是主持人外在形象的表現,更作為節目整體視覺傳播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其無聲的語言,在傳播中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討主持人如何在掌握有聲語言表達技巧的同時,恰到好處地運用服飾這一無聲語言,使節目錦上添花。
【關鍵詞】電視節目 主持人 服飾語言
俗話說:“人靠衣裝?!币粋€秀外慧中的人配上優美大方的服飾,會錦上添花,更會給人美的感受。服飾即文化,這已不言而喻。它仿佛一面鏡子,宏觀上展現了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現狀和水平,以及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風俗禮儀;微觀上則能透視出一個人的心靈和內涵。對服飾個性化的追求可以說是當代人著裝的主旋律。作為時常出現在電視熒幕上的節目主持人來說也就更不例外了。然而,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服飾卻有著特殊的內涵,并不等于著裝人自身的服飾個性,一如主持人的個性不等同于其自身的個性一樣,是一個與自己的欄目息息相關的復合體,是編導、主持人共同營造的形象。因此,主持人在服飾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個人的追求,還要兼顧所主持節目的特征,以及本民族的特色,將自身與節目有機地融合,不能顧此失彼。
一、個性化的追求
主持人追求服飾個性,與我們每個人一樣,首先是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過程。自我認識,即了解自身條件(如膚色、形體)和內在素質(如個性、氣質等);自我定位,是指在心中對自我有著理想形象的設計,或端莊典雅,或秀麗嫻靜,或亮麗瀟灑,或其他種種。雖然有的時候也會有所變化,可是在人們心中的總體印象應該是基本固定的。因而作為主持人的形象定位,要在節目形象和主持人自身形象中,尋找一個恰當的契合點,實現獨具魅力的個性形象。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定位,選擇適宜的色彩、款式、飾物,來塑造最佳的自我形象。
其次,無聲的服飾語言也是節目主持人自身文化素養的外化。因為一個人在考慮著裝和打扮自己時,也就等同于在填一張調查表格,寫上了自己的性別、年齡、民族、宗教信仰、職業、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等。服飾這種特殊的功能是任何其他生活用品所不具備的,也是無法替代的。我們可以通過服飾來了解對方。
第三,作為一種特殊的無聲的語言,服飾個性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美觀的整體效果。誠然,和諧不是刻意的,越是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因此,完美與和諧的整體觀念,對各種藝術都是適用的。服飾也是一門藝術,服飾的個性化,說到底就是服飾與著裝者,及穿著的背景條件達到最佳的和諧效果。而對于服飾個性化的追求,不能偏離自然、大方,在這一前提下,典雅也好,活潑也好,隨意也好,都不要失去和諧自身的自然美。
節目主持人對服飾個性化的追求,絕不是標新立異。而對服飾這一無聲語言選擇的恰當與否,也絲毫不亞于他在節目播出時所說的每一句話,它不僅是自身水平和修養的體現,也是欄目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二、節目的制約
主持人服飾的個性化,要與背景條件相吻合。所謂背景條件就是指著裝的時間、地點、目的等。對于節目主持人來說,這一背景條件是與節目緊密聯系在一起,受節目制約的。針對不同的節目、內容、環境、時間與不同的時尚,主持人的服飾選擇也要有所變化,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隨心所欲。例如,晨間新聞與夜間新聞有別。清晨當觀眾漫不經心地打開電視機時,能給他們帶來最大視覺沖擊的服飾效果應該是清新、恬靜、優雅,既心情舒暢又賞心悅目;而夜間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風格則應以沉著穩健為主。再比如,在一般情況下,隨意、休閑的裝束適合與青山綠水等自然環境相搭配,而端莊典雅的款式則適宜出現在演播室里。
著裝是一種文化品味,表明人的審美取向,同時暗含著對場合環境的判斷與適應,因而可以說,著裝是主持人不出聲的語言,也是對觀眾的尊重,更是對節目氣氛的一種昭示。只有了解節目,把握節目,才能在節目中通過服飾語言,體現出主持人自我的藝術品位,塑造出主持人的自我個性特征,從而形成主持人自我的形象魅力。
三、民族感的體現
中華民族對于自己的服飾有著獨特的審美理解和情趣。不同的時代,對于服飾的美丑衡量標準是不同的,人們目前對于服飾的審美要求,在式樣和色彩上逐漸趨于簡潔、明快、大方、雅致。服裝的選擇要符合我國的風情習俗、審美習慣,不能盲目追求“洋”,趕時髦。
前段時間流行的唐裝就很具有民族風格,在除夕之夜,體育節目主持人一襲艷麗的唐裝出鏡,會給喜慶的節日平添一分靚麗的色彩;在一些特殊的民族節日里,主持人也會配上相應的少數民族服飾,與主持的節目相互映襯??梢哉f,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服飾更是傳遞無聲語言和民族符號的典型代表,只要協調、搭配得當,就可以達到“無聲勝有聲”的主持效果,以達到錦上添花的傳播效果。
服飾是文化的象征、思想的象征,它通過自身的“形”與“神”,訴說著無盡的內涵。讀懂服飾語言,運用服飾語言,運用好服飾語言,對于每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來講是相當重要的。服飾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無聲語言,與有聲語言一起,共同構筑了主持人進行大眾傳播的基本載體,直接參與了視覺形象的塑造,傳達著主持人的思想、個性、文化修養、藝術品位,與受眾進行美的交流。在有聲語言的聲波環繞中,釋放出色彩亮麗的無聲語言畫面,將美的欣賞和感受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每一位觀眾。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陸錫初等《節目主持人藝術通論》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吳郁《節目主持藝術探》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3]吳郁、李金榮、尹力、高貴武、王宇紅、王雪純《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4]《主持人》 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編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5]錢明《成功主持典范》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6]李元授、廖聲武《節目主持人概論》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7]曾致《播音主持藝術新說》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