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P2P網貸平臺實現了快速發展,關于網貸平臺的風險及收益話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心。P2P網貸平臺作為一種全新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其運行以及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經歷了一系列困境,信息體系不夠健全、運營過程存在違法屬性以及利率保護不到位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探討,對我國P2P網貸平臺涉及的監管法律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為創建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法律體系,為進一步實現P2P網貸平臺快速發展創建完善的信用體系以及相應的法律法規,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保障我國P2P網貸平臺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且必要。
關鍵詞:P2P網貸平臺;法律監管;監管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2.2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8-0191-02
作者簡介:張超(1986-),女,漢族,河北定州人,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讀,就職于河北博尚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金融法。
一、我國P2P網貸平臺監管法律問題
(一)集資詐騙
P2P網貸平臺是根據交易雙方上交的個人信息或者是商業信息等相關條件為交易基礎的,對于交易雙方而言通常并不需要對對方的信息真偽進行鑒定,因此也難以對對方的信息真實性進行了解。在此機制下極易出現借款人憑借虛假身份或者是虛假數據實施交易的情況。因為缺乏公權力監管措施,職能憑借網貸平臺自身以及平臺用戶的警惕性和自覺性,因此對網貸平臺實施的監管效果往往不理想。在交易過程中需要出具的商業計劃書以及商業資料等都存在造假的可能,以至于發現揮霍借款最終無法償還的事件越來越普遍。
(二)洗錢
如今,隨著我國金融行業地快速發展,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洗錢方式。由于P2P網貸平臺憑借其便利和高效的特點,同時也為有著洗錢動機的犯罪分子帶來巨大的可乘之機。雖然從當前P2P網貸平臺的操作情況來看,對于每筆款項的操作和來源都要求做到合法,并且要求借款人需要登記款項的用途和具體使用中的用途必須保持一致,然而對于款項的實際用途卻是不得而知、難以查證。因此,導致很多不法分子通過網貸平臺發布借款信息,然而再憑借注冊的貸款人參與投標最后中標,實現了將黑錢轉化成合法錢財的目的。還有很多不法分子將巨額款項分散成多個小金額通過網貸平臺接待出去,同樣達到了洗錢的目的。
(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人們將P2P2網貸平臺看成是一個中介機構,網貸平臺本身并沒有直接參與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交易,所以借貸雙方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必須先將資金打入平臺公共賬號,隨著平臺公共賬號內積攢的資金越來越多,賬號管理人員憑借其管理優勢將此變成一個吸收公款的重要工具。因此,P2P網貸平臺儼然成了一個吸收存款的非法金融機構,發生平臺賬號資金外流的情況也十分常見。
二、我國P2P網貸平臺監管法律建議
(一)完善立法監管體系
第一,明確P2P網貸平臺具有合法性,對P2P網貸平臺的準入以及經營者進行嚴格的門檻限制,將P2P看成是一個準金融機構,并且設立專業的監管部門,必須獲得專業監管部門批準方能進入市場,有效防止出現不法分子借助P2P平臺從事非法活動,同時也為規范我國P2P平臺實現更好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第二,針對P2P行業創建一套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對P2P行業發展制定嚴格的“行為規范”,對P2P平臺進行嚴格規范。明確具體的合法以及不合法行為,進一步明確P2P平臺的運營內容。第三,還需要針對各種P2P平臺金融問題展開立法,例如跑路、倒閉以及違約等等,不但要保障網貸平臺的正常運營,同時還要妥善處理各種法律問題,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健全監管方式
國家銀監會明確表示針對網貸平臺必須加強監管,實施杠桿限制,然而從實際實施效果來看,大部分網貸平臺的運營和發展與此規定并不吻合。不僅要加強市場監管,更要通過市場發展去約束網貸平臺的發展,進一步規范P2P網貸平臺的創新發展,針對新興金融平臺,監管機構必須劃好各項業務紅線,還需要給業務創新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由于目前我國出現了眾多P2P網貸平臺違約以及跑路的情況,P2P平臺監管細則一度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話題。為規范P2P網貸平臺實現更好發展不但要靠P2P監管細則進行約束,還需要加強風險控制,有效遏止一系列系統問題的發生,要對各個項目實施風險評估,對于網貸平臺的資金來源以及資金需求都需要開展嚴格地調查,還需要告知參與交易的借款方和借貸方,創建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不僅如此,還需要做好對投資者加強保護,有效降低投資者可能面臨的風險,減少投資者損失,規范市場有序發展。
(三)完善信用體系
在很多國家,個人信用體系已非常完善,然而在我國眾多領域均存在信用體系構建不完善、信息分散等方面的問題,缺乏統一的信用數據庫,以至于在進行信用查詢的過程中無法確定信用的真實性。結合我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當前我國個人信用報告通常只局限于商業銀行等類別的金融機構以及人民銀行使用,對于網絡借貸平臺并沒有使用個人信用報告的權利。但是,信用卻成了P2P網貸平臺發生一系列法律違規行為的重要內容,信用成了P2P網貸平臺交易過程中進行考量的十分重要的指標,因此加速創建全國統一的公用的信用平臺十分必要,把公民的所有個人信用情況登記在案,確保所有用戶的信用記錄具有權威性,創建完善的信用征信系統,明確設置信用查看條件以及查看標準,可以賦予符合條件的P2P網貸平臺查看用戶的信用情況,讓網貸平臺上的所有交易方都能夠查看對方的信用狀況。創建了完善的信用平臺之后,還需要對P2P網貸平臺的信用等級做出嚴格規范,創建網貸行業信用評級等級制度,對不同的信用等級網貸平臺需收取一定的服務費,有效防止用戶不因P2P網貸平臺的信用評級等級差異傾向于選擇對自身有利的平臺,同時也能夠督促信用等級偏低的用戶提升其信用。此外,針對在交易的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的用戶,需要對其信用評價做出補正,對其發出警示通告,規范其行為。
(四)構建第三方托管和擔保機制
從目前情況來,眾多P2P網貸平臺的借貸雙方并不是把資金直接轉入到對方賬戶中,需要先將資金打入支付平臺,把資金暫存在P2P平臺上的公共賬戶,目的是為了讓P2P平臺能夠對借貸雙方實施有效控制,對于保證雙方履行相應義務進行了有效規范。然而,這種做法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資金需要滯留在平臺公共賬號內一段時間,P2P平臺對于借貸雙方存入的資金擁有巨大的掌控能力,引發資金池問題。對此,依靠第三方賬戶對P2P平臺資金池進行監管十分必要,保證P2P平臺無法對資金池擁有絕對的掌控力,有效保障借貸雙方所存資金的安全。比如,先前紅嶺創投開展了和平安銀行的戰略合作協議,將所有的平臺資金存入平安銀行,由平安銀行實施監管,然而這種效果卻十分微小。由于商業銀行和P2P網貸平臺之間存在競爭的關系,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相比較商業銀行而言顯然更合適。針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管也需要加強風險控制,有效避免發生第三方支付平臺和P2P網貸平臺私下勾結的現象發生,對P2P網貸平臺實施有效規制,避免發生“官商勾結”的現象發生,保證每一筆交易都是透明的、有據可查的。
三、結語
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從誕生到現在已有八年時間,它不再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而是一個有“思想”、能表達的獨立個體。在雖然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還不完善、不健全,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每個領域都在為它做出努力,應充分肯定其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湯紅霞.我國P2P網貸服務平臺法律監管問題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4.12.
[2]胡熔.我國P2P網貸平臺風險防范法律機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5.